透析收费|这些透析监测项目收费合理吗?

健康   健康   2024-12-11 23:56   陕西  

编辑:清修  禅定   爱·多多   老果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又说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将以前写的这篇文章翻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这是可以聊的吗?

这是可以聊的吗?

这是可以聊的吗?


平凡人团队的小伙伴问了自己三遍这个问题,还是决定要聊一聊。


很久以前,我们就了解到日本的血液透析室里面用超纯透析液的比例很高,不是老话说:“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吗?那么为什么搞血透的资本家们会良心发现,愿意花费更多成本使用超纯透析液呢?”


而在我们的透析室里面,常规使用透析液过滤器对透析液进行过滤也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而据我所知,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不带透析液过滤装置的老款机器在服役,还有些透析室为了降低成本,还存在一些短接、超期使用等情况......‍‍‍‍‍‍‍‍‍‍‍‍


那么,为啥日本大多数透析室使用超纯透析液呢?


经过了解,是日本厚生省的政策对“资本家们”进行了引导,对开展使用超纯透析液的科室,其国家“医疗保险”支付的比例要高上1%,同样的一次治疗,利润获得的比例高上1%,这对资本家的诱惑是无可比拟的。虽然国家“医疗保险”因此多支出一部分资金,但是这个政策的【最终受益者】却是广大的患者。


一个政策的出台,“资本家们”就乖乖的走上了“为患者服务”的阳光大道。


相对而言,咱们国家医保局常用的限费罚款制度,可能就有点简单暴力了。但其实我们的医保机构也在学习,也在改善。最近,我们关注到,在很多省份医疗收费项目中可以看到一些可以体现改善患者预后的额外收费项目。


如上面几幅图片(来自不同省份的医保收费目录)中所示:血透监测(包含血温、血压、血容量、在线尿素监测),每次收费根据医院等级不同价格在15~50元不等。这些收费项目虽然会增加医保支出,但是的确会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临床医护老师们乍一看可开心,这项目俺们中心设备上都有,竟然能收费可真是太好了;也有一部分老师暗戳戳高兴,我们早就开始收费了;当然,还有一些老师心存疑虑,不确定能不能收费(或者说对这个血透监测项目的概念还不清晰),于是在一些组群里面发问:


实话说,这误会着实有些大了......

这些名字可能有些老师看着确实有些“陌生”、“迷糊”,但如果说起:BPM 、BVM、BTM、OCM就会非常熟悉,这不就是选配件吗!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不同厂家、不同品牌对这四个功能都有不同的定义

先统一一下定义吧,抛去各厂家给它们起的小名,根据其临床价值应把它们称之为:血压监测、相对血容量监测、血管通路再循环测定,在线透析充分性监测,更为合适。

上面这张表列举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几款血液透析/滤过设备及相关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在大多数机器上都是选配件,医保通过增加收费项目的方式,引导医院采购能提供上述选配功能的机型,也是“阳谋”,也是正确的引导,毕竟这些功能都是能提升、改善患者预后的。显然,能够最终对【患者】有益才是医保肯付费的核心。

‍‍‍



有老师提问:Kt/V计算功能和DDM监测功能有啥区别?


显然这是一个威高日机装机型的使用者,从小名就看出来了。书归正传:

Kt/V的计算功能,其主要的设计目的是治疗参数核验:用什么样的透析器,什么样的血流量,什么样的治疗时间,什么样的透析器,用于这个体重的患者……是否可以达到透析充分。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计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治疗条件并没有这么理想,例如预冲不到位或是出现凝血等情况,肯定会导致Kt/V值的下降,所以,这个功能仅在治疗开始前有效,治疗一旦开始,理想条件不复存在,一切不可预估,不可计算。这就是一个算法,跟机器运行没有任何关系,跟实际的治疗结果并不相关,那么医保肯为这个算法付费吗?


怎样才能获得治疗后实际的透析充分性?抽血化验是合法、准确的获得方式。但由于需要抽血、缴费,实施时,或经济原因,或患者对贫血的担忧会遭遇一定的阻碍,拉长时间间隔减少采样频率又会导致结论严重滞后,这是医护积极提高血透质量和患者客观经济条件之间的矛盾。


「在线透析充分性监测」出现了生存空间(各家叫法也不同,如日机装DDM、贝朗Adimea,费森的OCM,百特的DiaScan等等,下文以DDM为代表),DDM其实并没有法律意义,DDM可能不准(甚至肯定不会和化验结果一致),但它的及时性、经济性在目前的现实状况下,还是能够提供相对可信任的定性分析依据。


一边是盲人摸象(3~6个月睁一次眼),一边是高度近视摸象朦朦胧胧看不清,你还要啥自行车?


怎么跟患者解释这种不太准确的监测方式?不能跟患者解释,千万不能跟患者解释,因为你解释不清楚。


不仅仅是因为DDM不准,不仅仅是因为DDM没有法律效力,最主要的是因为患者的关注点不一样。


患者过于关注单次透析充分性,他们认为每一次透析充分才是真的充分,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万一哪一次,因为凝血、因为预充不充分、因为流量不好,导致透析不充分,你怎么解释这个结果?你怎么解释都不可能让患者满意,不服的试试


DDM是帮助医护人员,修订治疗处方的工具,它需要掌握在有能力改善透后效果的人员手中,测不是目的,改才是目的。


当然,我们相信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会以患者透析品质提高作为我们的初心使命,也希望大家能够逐渐熟悉在线充分性监测的模块,借助这些模块的朦朦胧胧的视野,更经济、更及时的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如果医保肯为此付费,也一定是看到这一功能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而不仅仅是这个冰冷的零件。




又有老师发来疑问:你说的医保推荐的对治疗有益的监测项目有血温监测,可我们机器上也没有啊,如何解释呢?‍‍


这个说起来也有点小尴尬。


血温监测(BTM)是某森透析机上的一个专属功能。其核心就是利用透析液对血液温度进行一加热,我们可以称之为血液标志物,因为这段血液与其他血液是不同的(温度不同),这些血液标志物会从静脉针进入体内,然后,利用温度传感器在动脉针、动脉管侧进行监测,如果很快从动脉端识别到这些血液标志物,或者是部分血液标志物,说明了什么?血管通路存在再循环,甚至可以通过分辨血液标志物的数量,评估再循环比例。


这个就很厉害了,我们以前都知道再循环会大幅度降低溶质清除率,但是,很难在治疗中识别到,更不可能在治疗中改善,甚至要很长时间以后,患者出现透析不充分的临床症状以后,才后知后觉的猜测……是不是血管通路出现了再循环?


这种对治疗有巨大帮助,避免低效治疗、无效治疗(收费正常)的方法,医保肯定是要大力支持,重点引导的。所以,医保肯定愿意为这项监测付费。在《医疗项目收费目录》中出现的血温监测,其实质为血管通路再循环监测。


所谓血温监测只是某个品牌的测量技术,想想也知道国家医保怎么可能制定一个只有某个品牌设备才能收费的收费项目呢?比如威高日机装也有类似的血管通路再循环监测,测量方法是用相对血容量做标志物,在治疗中,快速脱水10ml,这样会导致某一段(透析器里那一段)被浓缩,形成一段血液标志物,这个血液标志物从静脉入体后,如果在动脉端能够被识别到 ,或者部分被识别到,那么显然血管通路存在再循环,除了形成血液标志物的方法不同,其实际目的完全相同。


关于额外收取费用的这几个监测项目:‍‍‍‍


机器标配的Kt/V计算器算出来的那种就不能收;配有专属模块在线实时监测的可以收。


血温监测不是透析液温度监测的意思。在一些高配置的设备上有该功能模块,监测需要配套的耗材,通俗易懂来讲就是通过测定动脉和静脉血路管中的血液温度,一则通过监测血液温度进行反馈控制体温(体温与血压也是有着一定关系,体温升高会引起血管的不稳定);我们认为更为实际的功能是用来监测通路的再循环。


血容量监测(相对血容量监测)是通过不同方法(电导率法、光密度法、血液黏度法、物理密度法)在线监测肾友血容量的变化,以此及早发现并干预其对血压的影响,减少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如果你中心的设备有上述功能,也确实给肾友进行了监测当然可以收费,这正是医保机构想要看到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医保机构愿意对选择对患者有利的选配功能做出补贴。‍‍‍‍‍‍‍


其实以上几种,都应该是归类为:切实可以早期发现治疗安全隐患(透析充分性监测、再循环监测、预警低血压发生),保障治疗安全、有效,那么就值得医保付出,否则凭什么得到医保的支持?


关于血压这块到底是普通血压监测还是反馈式血压监测平凡人小伙伴们经过讨论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并不确定......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实话实说就好。


关于血透监测费用能不能收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10年广东省物价局就发布了一份与此相关的的内容,各地的医保目录的说明里面也有类似关于“含”/“包括”的表述,以广东的为例:


广东省医保局也在2024年对血透监测的价格内涵进行了明确:

同时,收费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个问题,要注意这个透析记录单上面医嘱信息和监测记录的完善,尽量不要挑战医保检查的“火眼金睛”......

摘自《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使用说明》


而我们在网络上也搜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报道,截图如下:


如果肾友没有受益

如果国家利益受损

这样的费用不能收

合理收费人人有责





来源:


我们是平凡人】用心写文,欢迎大家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商业用途,向图片原作者致谢。


我们是平凡人
用心守护、携手共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