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革命|《重拾礼物文化》重新连接礼物文化与我们自己

文摘   2024-07-02 02:00   泰国  


重新连接礼物文化与我们自己 

Amy Mall <premelamall@yahoo.com>


今年早些时候,朋友们曾一起讨论网站 The FreeCycle Network < www.freecycle.org > , 这个网站为陌生人之间自由地分享资源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我很看重这样一个网站所带来的积极可能性,但同时,我也谨慎地认为,我们不能用以技术为媒介的网络取代以关系为基础的当地网络、社区、传统和文化实践。这个观点促使我尝试来阐明我在直接的、以关系为基础的地方网络中实践礼物文化的一些经验。这个阐述过程与我自己通过行动重拾礼物文化的过程是平行的。

FreeCycle Network 网站上的循环物品
根据我的经验,礼物文化来自与人和自然本性的连结感。这种连结是我感受到生命和健康的核心所在。当与这些连接疏远时,恐惧感便越发强烈,希望变得难以把握。当与这些连接在一起时,虚假的特权感就会消失,资源会被视为是集体的和地球的。同时,一旦接受 "每个人都有礼物(和天赋)可以分享 "这一观点,特权的定义可以更宽广,一种新的赋权感和可能性便会得以茁壮成长。

在我小时候,我家不如周围的家庭富裕,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贫穷”,因为我的家庭文化是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我的父亲通过他创意十足的烹饪,展示了将残羹剩饭转变为营养美味的美妙之处。他在社区内采集野生植物,寻找生长在小巷和无人照管之处的植物,比如中西部的藜(我们在印度称其为一种butuwa)。虽然有时我们买食物的资金有限,但这种采集也是出于不想看到好食物被浪费的愿望。看到一些通常被忽视的东西的价值,帮助我总是以一种充满潜力的眼光看待日常空间。

我们的家中总是充满了与我们共同居住、分享生活的人,其中许多人是国际学生、学者、移民或因各种原因来到芝加哥的难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不管物资多么有限,也总能让人感觉到食物和空间还可以再分得细一些。通过那些在我家来来往往的人们,我与不同于我自己的经历、地方和文化建立了联系,这也让我感觉到整个世界从内在都是相互联系的。父母的热情好客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现在我觉得这是父母给我的最大礼物。通过这种做法,我得到了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欠他们的。

我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就是我非正式参与的现在被称为“自由循环”(freecycling)的体验。小时候,我们会去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免费商店”,这个商店是为难民和社区工作者设立的。它的布局像一个普通的百货商店,每个参与者每年可以去两次,随意挑选所需要的物品。我的所有衣服、鞋子和其他东西都来自这个由志愿者们(大多像祖母一样)维护的免费商店。作为一个不能去普通商店的孩子,能够从各种物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我来说真的很特别。我们把不再合适的物品带到那里,然后再带回其他人的物品。这种经历帮助我变得更有创造力,并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这些物品的集合不受季节性市场流行时尚的左右。我喜欢某样东西不是因为它流行,而是因为它的颜色、质地、图案和带来的灵感。不去普通商店真的让我在创造力上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自信。“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对我来说一直是真的。

在我们的组织 Twine <www.twine.org> 举办的活动中,我们已经开始尝试自己的免费商店了。这部分灵感来自于我的朋友马克·希普利(Mark Shipley),他经常带着满手的宝贝来我们家分享。他潜入城市各处的垃圾箱,寻找并回收令人惊叹的特殊食物。他说,希望能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可以让他把想要分享的东西带到那里,因为要把每一件抢救出来的东西送到最适合的新家是不现实的。现在,人们把东西带到我们家,我们会把这些物品摆放出来,其他人再从这些藏品中拿走他们想要的。

第一次的活动引发了关于发酵食品的热烈讨论,因为我们有一个大的陶瓷容器,有人认为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康普茶,而另一个人则说适合做泡菜。于是,我们决定办一个发酵技能交流会。从一个礼物衍生出了许多礼物!我们会继续做下去,我希望它能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天气转暖,我们甚至可以将活动搬到户外,邀请路人参与。我可以想象这种免费商店遍布整个城市,把有用的东西从垃圾填埋场中解放出来,邀请他人来捡拾有价值的物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我们的邻居。

在我结婚之初,我也从婆婆那里听说过 "赠予(Gifting) "这个词。在我丈夫所在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社区,以及在美国的一些加勒比人当中,有一种互惠资助的概念,叫做 "苏苏"(susu)。它起源于西非,在那里,社区成员会向一个公共资金池捐款。这些钱可以帮助苏苏成员解决现金流问题,使他们有机会利用一种非正式的银行系统结构,而这种结构在正式层面上历来是不被认可的。所有成员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存入一个资金池,成员轮流领取这笔钱,对一些成员来说,这就像一个储蓄账户,对另一些成员来说,则是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

我非常喜欢“苏苏”,因为它展示了社区如何通过保持资金流动来相互支持。当我们把钱存入大银行时,我们往往很少或根本无法控制钱的去向。有些银行会将我们的钱用于各种不良用途。与此相反,在“苏苏”内部,人们通常可以知道并看到他们的钱去了哪里,亲眼目睹人们用这些钱来实现各种需求和愿望。在公共层面上让人觉得自己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是一种很积极的感觉。
许多发展组织都将日益流行起来的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理念引入到工作中,但实际上,这些理念在像“苏苏”这样的传统中已经存在了几代人。在我看来,这就像是一种互惠融资模式,而且我感觉到这种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创造性地用于各类团体和个人,以互惠互利的方式获得资金。我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模式,让艺术家们在 12 个月内轮流开展小型项目。12位艺术家,每月12份互惠礼物,12个艺术项目?Twine 绝对有兴趣创办一个“苏苏”!
礼物文化不仅仅是关于减少浪费和消费,也是关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他人--有人帮我们搬重物,有人在我们生病时帮忙做饭,等等。我们依赖别人并不是在“打扰”他们。从小,我们这些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人就被教导,“依赖”是不好的。“美国梦 "就是接受手握金钱,双脚独立的假象。人们往往将那些社会上最贫困的人等同于软弱无用,尽管他们的经历往往蕴含着真正的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不能将贫困浪漫化,或粉饰因为缺钱导致的艰辛和苦难。但除了缺乏金钱和充足的食物,我还试图对 "贫困 "做出不同的定义。也请记住,许多人虽然吃得很多,但仍然营养不良。

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也算是一位创业者,我热爱商业,也喜欢看到人们凭借创意点子在财务上取得成功——但不是以牺牲其他所有标准为代价。公平贸易运动不应该这么小规模。我们必须计算购买传统商品的成本,这些成本并没有加到我们的个人账单上,而是加在了整个社会和世界的账单上,并且往往是以牺牲小社区为代价。我们眼中的实惠和“便宜”往往令人性和自然付出高昂的代价。

通过自由贸易传播的商业模式在地方系统崩溃时赚取收益,而我们这种分享资源的方式恰好可以抵制这种模式。礼物文化拒绝人与资源的分离。如果我们将与他人的互动视为礼物的交换,那么我们的价值观也必须随之开放,既要给予,也要接受。我们不能假定自己只是给予者或接受者。我们在给予的同时,也在接受。

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愿意参与礼物交换!我最近就意外收到一位健康工作者的提议,用艺术作品换取治疗,这真是一个惊喜!在大型项目中分享、交换和赠送劳动是一种相互支持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完成那些我们认为有意义但没时间做的事情。很少有项目能完全独立完成,因此邀请他人参与我们的工作可以创造活力和可持续性。这不仅能建立社区,还能让我们体验更多样化的活动,并防止精疲力竭。它能改变我们对时间的感受。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我承认,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我曾接受了一种非常扭曲的“自给自足”观念,这与真正的自给自足毫无关系。我们不应该以消费品来取代人际关系,而需要在社区的背景下满足个人需求。现在,我学会更自如地邀请他人,毫无羞愧地寻求帮助,并创造共同创作的空间。

在组织和商业层面,许多从事“非营利”工作的人由于资源、利润和某种想要“成功”的竞争意识而无法合作。实际上,通过更健康的对话,礼物文化可以改善我们集体对资源的获取,提高我们实现“更大使命”的效率。许多人对可持续生活方式望而却步,因为他们认为这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或成本太高。从个人消费主义的社会标准来看,确实如此。但当我们能够形成非竞争性的联盟时,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例如,作为一个能力有限的母亲,我可以成为几个大型农园的成员。健康的社区可以让我们对更好的自己负责。

我认为,承担这种参与风险对于消除压迫性的生存方式至关重要。“隐私”和“安全”都是向消费者积极推销的概念。这些诠释必须被打破,因为它们阻碍了人们与邻居合作和建立新友谊的能力。更有甚者,当隐私和安全被置于社区之上时,就有可能在我们不知情或未察觉的情况下伤害我们身边的人。在我看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变得太忙了,以至于对正在发生的任何集体损失都不敏感。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们向周围人伸出援手的一个障碍。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我财力雄厚,为什么还要参与礼物文化呢?我的问题是:"你真的负担得起吗?不参与礼物文化,而只使用金钱,我们难道就该停止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健康与幸福了吗?也许,我们对这些损失已经麻木不仁,愿意不经深思熟虑就拿它们做交易。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健康的有机食品、温暖的社区和自我表达的基本需求视为 "奢侈品 "的原因吧。

我的岳母是一位深具灵性的人,她告诉我,当我们赠送礼物时,会生发出一种开放性。它不再指向于一个具体的回报,而是成为了一个邀请, 邀请其它‘礼物’或祝福进入我们的生活。有些日子,我把赠予看作是一种真正的精神流动。在其他日子,我把它看作是一种看待/关注世界的方式。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我的生活都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翻译:周若韵,水光,Scarlett,桑吉卓玛,乌音嘎,Mai
校对:Xinlin昕霖
封面图片: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

    镜游
    四条腿一直往前走,一张嘴不停呱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