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马怡如:晚明及转型时期肖像画中的主体性维度与全球艺术史

文摘   2024-05-26 13:35   北京  


晚明及转型时期肖像画中的

主体性维度与全球艺术史



主讲人简介



马怡如(Mariana Zegianini)博士,现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SOAS, UoL) 高级教学研究员,主讲中国艺术与视觉文化课程。在马啸鸿教授 (Prof. Shane McCausland) 的指导下,她于2023年9月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为“Making the Real: Constructing Subjectivities in Portraiture of the Late Ming”,主要探讨的是晚明肖像画、物质文化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认为该时期有关“真实性”的言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肖像画的传播和发展。加入SOAS之前,她曾任教于科陶德艺术学院,讲授“近代早期中国的自然与城市”课程,还在华威大学艺术史系开设了两个本科课程。她目前正在进行两个研究:一本关于皇室肖像画文化传记的专著,一个关于跨文化背景下镜子所呈现的性别含义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她的论文“Dressing Part: Portraying Han Masculinities during the Ming-Qing Dynastic Transition”被收录于今年即将出版的Portrai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University of Bonn, Germany)一书。


内容简介



本讲座探讨晚明及转型时期的肖像画如何构建性别、阶级和种族等不同的主体性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对全球艺术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讲座的第一部分,将论证晚明及转型期肖像画对全球艺术史的重要意义。晚明及转型时期的肖像画成为探讨主体性的想象、描绘和展示方式的重要场所。主讲人将分析三种不同背景下创作的肖像画中的相关内容:佛教社群、戏剧的图像空间和持不同政见的文官的花园。超越对于肖像画主要是面部呈现的理解,主讲人将审视围绕这些图像的物质文化、物品、场所和文本,以理解鲜活的人是如何成为肖像画的“主体”和“受体”的。

讲座的第二部分,主讲人将这些艺术作品置于全球艺术史的背景中,重新审视一个经常被重复的说法,即这一时期肖像画的“复兴”主要是欧洲影响的结果。超越影响的范式,主讲人旨在探讨这样一种观点,即栩栩如生的身体和面孔不应被理解为本体论现实的表达,亦即身体只是存在的一种表达,而应被理解为特定时空的文化建构的现实概念的演绎或体现。



主讲人:马怡如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高级教学研究员


主持人:韩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翻译:谢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时间:2024年5月28日(周二)晚18:30


地点:5-A103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大讲堂”总第204期


“艺术新视野”系列讲座第17期



欢迎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博学笃行 VITA CONTEMPLATIVA VITA ACTIV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