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专访|直击央美人文学院的魅力所在!

文摘   2024-06-28 16:18   北京  

      大家好,我是杨梅老师。今天我们邀请到8名人文学院的本科生,在报考趣味问答的基础上,继续聊聊同学们在美院读书的生活与体悟。以下是参与本期问答的神秘师生(注:请滑动观看人员名单以及每项问题讨论):


人物简介

杨梅老师 

人文学院青年教师



老师

若存 

大一在读

如若存在-其实真的在


学生一

九根儿草 

大一在读

胆子越来越大-努力探索ing


学生二

读书小狗 

大二在读

ENFP-一只学术蝗虫


学生三

不忮不臧 

大二在读

INFJ绿老头-学习版


学生四

神奇小鼠 

大三在读

很健康-但容易被期末周打倒


学生五

重力之虹 

大三在读

INFJ-喜欢视觉体验


学生六

黑手套白狼 

大四在读

没有长牙的玉米蛇-对什么都好奇害不死猫


学生七

快乐美院干饭人 

大四在读

同时摄取可口美食和精神食粮会使我营养均衡!


学生八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采访环节吧!

Q1 /question/

你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在美院读书的经历有让你接近这种状态吗?


(大一)

在山东饱受高中折磨以后只希望大学不要再“压迫”我,美院确实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环境……没有约束,没有限制,我可以勇敢地按照自己需要的方式生活。

对,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觉美院的氛围和这种理想状况还是比较接近的。

(大三)

(大一)

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有独立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能借助学校的平台尝试更多感兴趣或不擅长的事物,更好地去挖掘自己。

自由生长的时间很多。

(大二)

(大三)

期末周除外!不过美院比我入校前想象得更加松弛,很接近我理想的校园生活:每天按部就班的吃饭、睡觉、上课、玩耍,然后周末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玩!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外出考察,并且对集文保碑这件事有莫名的热情。周末或节假日时,我会和大家去考察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文化遗产,放长假的时候也会和几位朋友一起到洛阳、西安等地进行十多天的游学考察。都特别好!

说到期末周,图书馆和草坪离操场很近,很适合在半夜学习累了瘫一下!(我的理想校园生活就是图书馆学习完,抱着书跟舍友傍晚或半夜走在路上高歌,然后一种青春伤痛文学场景)

(大二)

(大四)

可惜有些活动我们学校比较小没有机会尝试……好吧但很喜欢我们学校小小的。

综合类大学那种热热闹闹的场景大概是不会出现了。

(大二)

杨梅老师

咳咳,关于这一点,请看VCR(此等美景百年难遇,但足以挽尊)。

2024年毕业季活动之“太校园音乐节”现场 康家轩摄影


啊,可我觉得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比较少,要是课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不过进入人文学院后整体上很幸福,所学的都是我感兴趣的领域,每天都收获很多新知,也遇到了很好的朋友。)

(大二)


Q2 /question/

既然谈到了上课,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哪门课呢?

那必须是艺术概论!形象的美术在这门课里变成了抽象的理论,但老师会条理清晰地讲述每一个理论的来龙去脉,上过艺术概论才知道各种奇奇怪怪甚至看起来有些离谱的艺术品实际上十分合理,理性的光辉照耀了整个美术史。

(大一)

(大二)

有很多课和老师都让我深受启发,最难忘的是王云老师的课。她带着我们去故宫雕塑馆进行实地授课,了解曲阳白石造像的风格演变。我自己还在课后去了河北省博和曲阳当地欣赏了更多的白石造像,在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造像线描的绘制和读书笔记。

曹庆晖老师的课也是不局限于教室,他带我们走进美术馆、走进展览,和物料面对面“交流”。我记得大三上学期时,曹老师带我们看了四个展览,并对其中的两个展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我读了相关的手稿,听了一系列讲座,还获得了和老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最后以汇报的形式阐述我这一学期所得。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毫无松懈、最全身心投入到其中的一次酣畅淋漓的学习!

(大三)

杨梅老师

是呢,人文学院的许多课程都是“在战斗中成长”的风格,鼓励大家理论联系实践,经常需要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

同意!我就是在大一撰写中国美术史课程论文《辽代刀剑形制演变以及来源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人文逻辑的魅力。万笑石老师的授课方式具有好上手的指导意味,视角颇富启发性。这门课可以说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心和对专业领域的兴趣。

(大二)


Q3 /question/

那么请每人分享一篇令你得意的课程作业吧。



(大三)

我比较满意的作业是世界美术史(19-20世纪)的论文,名为《以自画像解剖埃贡·席勒:一种艺术史的阐释》。席勒在中文世界的研究不多,开垦荒原虽然艰辛但也有很高的成就感。

其实在每一次作业中我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从成绩结果来看,最自豪的是在刘爽老师的世界美术史(17-18世纪)课上的作业“以图像学研究方法浅析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的《作为绘画寓言的自画像》”。这是我第一次深入理解了图像学这一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并用来分析了我很喜欢的一件作品,看到17世纪的女画家如何巧用图像志将自己画成艺术的拟人形象,创造出独属于女性的自画像。

(大二)

(大一)

应该是日本美术史的佛像线图作业吧。为了做好这项作业,没有美术基础的我专门向老师和中国画专业的同学请教,在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项略显艰难的任务。虽然整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这次作业让我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理解了课上学到的理论,开发了新能力的同时也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心情,这对于我的专业无疑是有很大助力的

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不是论文,而是石东玉老师绘画课上完成的作品。“这么大,这么复杂的画(虽然造型国画的同学估计不会这么认为,笑),我竟然画完了!”实在是特别有成就感。人文学院开设的绘画基础课并不多,感觉还是有一点点遗憾,许愿今后能增加西方色彩造型方面的训练,毕竟做这方面研究的同学还挺多的,好期待能够成真。

(大四)

杨梅老师

叮,你的愿望被接收了!人文学院的课程作业以文史类和理论类为主,想体验更~多~美术创作的同学,也可以关注并选修大院的各类课程哦。

这就不得不提到大院选修的现成品艺术了(推荐大家选,陈老师很好,课程也好玩又锻炼人),那几周辛苦地做了很多作业,但是好有趣哦,又头脑风暴又动手实操,喜欢做一些好玩的。结课作业是这样:

(大四)



Q4 /question/

除了上课,大家还做过哪些有意思的实习或社会实践?


(大二)

刚入学时在校内图书馆整理数据信息,给了我一个大量翻阅画册的机会。大一暑假期间,在人文学院的组织下参与了故宫乾隆花园保护项目的实习。大二寒假期间在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进行实习。我还经常在人文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做志愿者,这些工作都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

在校园内就能找到许多实习机会,除了前面同学提到的图书馆,还有央美美术馆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美术馆的导览团。另外我个人关注社会公益类项目,加入了公益教育社,去马泉营小学支教、去残疾人双创园参观等等。

(大二)

(大三)

实习方面,去年暑假做了两份实习,一份是有关美育方面的,另一份是展览方面的,让我对乡村美育以及艺术展览都有了新的理解。

在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CMAA)做过实习生。社会实践的话,在暑期和央美建筑学院(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一起去湖南达浒完小进行美育支教活动教小朋友。

(大四)

(大四)

小机构和大单位的实习都做过一些,感觉差异很明显。在不影响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有一些实习经历还是挺好的,能让我们对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和生活状态拥有基本的概念——我是倾向于潜心投入学术还是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是喜欢灵活自由、人与人紧密联系的小团队,还是稳定且制度规范的大单位?什么事我比较擅长,什么事能带给我成就感?等等。虽然未来会遇上什么机遇和挑战谁也说不定,提前有所准备总能让人更安心。

但是上班好累,不想上班(逃避)。

(大三)

杨梅老师

上班确实好累啊,希望大家最终都能像我一样,找到一份既辛苦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Q5 /question/

访谈逐渐走向展望未来的话题了,各位对毕业后的生活有什么憧憬?


(大三)

本科毕业之后我会选择继续留在人文学院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就祈祷自己能找到工作吧!(开玩笑的)就是希望自己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和专业契合的合适工作,然后继续过上有条有理的生活吧。在人文学院读书就是我实现这种生活状态的基础之一。

继续深造。在人文学院的这几年为我巩固了学术基础,对于今后自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大三)

(大二)

继续深造+1,人文学院助力每一个学术梦想。

想读到博士进入学术领域继续研究艺术史。人文学院的学术能力真的没话说,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能力也很牛(比如我从小白到现在的状态)。希望能够多和北大之类的院校联动,更有助于打破我在央美的小范围i人状态。

(大二)

(大四)

或许是能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为外界贡献力量。但和上班相比还是更喜欢上学。(这是可以说的吗?)

可以可以,其实我也更喜欢上学——当我们以学生身份面对社会,总能畅想更多的美好与机遇。听到同学们多次提及“基础”和“助力”,真高兴央美人文学院能帮助到大家!当然,学院不乏有待提升之处,但在这个小小校园里,我们有很多机会见面,有很多机会一起探索、成长!

杨梅老师

(大一)

其实希望毕业后能过出一点“不同”,别人家挂“花开富贵”、我家摆当代艺术品怎么不算“不同”呢~在人文学院就读是有这种效果的,学院或许不能教给我一门确切的技艺,但是教给我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教给我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我反而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


确实!不论同学们就读于哪所学校、哪个学院,本科毕业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但不同学校、学院的底色与氛围却各有千秋。期待人文学院能够吸引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加入。

杨梅老师


本期采访就到这里了,感谢屏幕前的你能看到最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也想随我们一起艺殿巡礼、放情山海,欢迎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愿今年秋天与你在校园相遇!




央美

人文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博学笃行 VITA CONTEMPLATIVA VITA ACTIV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