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学子连年荣获“北山堂博士论文奖学金”

文摘   2024-09-20 00:01   北京  

近日,在2024年度“北山堂博士论文奖学金”的遴选当中,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三位博士生获此奖项:2022级博士研究生兰萌、陈晗和董帅。“北山堂博士论文奖学金”专为研究中国艺术史与考古学的博士研究生设立,旨在资助申请者顺利并高质量完成论文写作,吸引众多优秀学生参与。此次获奖的三位优秀博士生,均展现出人文学院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卓越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此外,我院学子已连续两年斩获此项奖学金,2023年度获奖者为博士生石涵。



获奖学生详细信息如下:


2024年度获奖者


本选题关注17-18世纪发生在苏州地区版画形制的巨大转折,即从书籍插图的大量制作走向更多地生产单张制作、销售的「整幅式版画」(single-sheet prints/一枚刷り)。本文所谓「整幅式」是为了强调以一个完整形式呈现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如画般」的版画作品。随形制而变的当然还有技法、题材和用途。这种类型的苏州版画多在三维空间中作为室内装饰使用,而非只是仪式功能。故本文将立足于版画媒介本身的特质,一方面重新反思过去关于「苏州版画」的热门议题;另一方面,本文希望集中把关注点落在一些未被学界讨论过的苏州地区版画作品个案之上,从单纯的「文图关系」分析转向更复杂的「空间与版刻图像」的关系之探析。版画不只是一种看见世界的方式,也是建构、再现世界的工具。虽然历史上也短暂出现过单张使用的「整幅式版画」,但都没有明清时的产量之大,题材之广,版画在明清时期成为最大众、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亦与人们对于岁时、节庆的观念结合在一起。本选题致力于揭示这一视觉文化、物质文化领域中的重大转折所呈现出的社会史面相。「整幅式版画」在17世纪之后成为东亚版画(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制作的主流,文章最后希望从媒介理论和版画研究方法论上出发,重新反思我们该如何讨论版画图像,如何认识版画本身的魅力和特点。


详情见:https://www.bstthesisgrant.org/sc/awardees/2024-chen-han.html


《姑苏石湖倣西湖胜景》,版画,69.7 x 51 cm,神户市立博物馆,神户



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于洛阳家中举办「尚齿会 」,与高年不仕者宴集,是为后世耆老会之滥觞,由此产生的《九老图》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画题,在历代的流传摹绘中不断生成新的图像模式与知识概念,图像的意涵也随著时代语境的变化不断改易。同时,由「九老会 」所开创的耆老雅会范式也不断被后来文人所效仿,并生成新的事件、文本与图像。这些图像所再现的对象不再是香山九老,而是来自于各个时代的耆老会「模仿秀 」,这些具有相似「基因 」的耆老会图像,借由图式的挪用与题咏文本的书写,在历史中彼此呼应、共鸣、交融混杂,构建起一个包含了图像、文学与历史的复杂系统,一同影响著关于「耆老会 」的文化意涵,只有清晰梳理个中关联,图像背后真实的文化意涵与政治隐意才能够得以呈现。本文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对这一图像系统的复杂生成过程加以揭示:以「 九老会 」与「九老图 」为主线,探究这一概念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典范的?又是如何被历史中的不同群体不断效仿、重新改造并借以塑造自身的?


详情见:https://www.bstthesisgrant.org/sc/awardees/2024-lan-meng.html


宋 李公麟(传),《会昌九老图》 ,故宫博物院,北京

宋 李公麟(传),《会昌九老图》(局部放大),故宫博物院,北京



本选题关注南宋理宗朝的绘画艺术,以目前遗存理宗朝的具体作品个案为依托,探寻晚宋时期的图像营造与自然气象、政治权力、理学道统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继而将书画证据与气象史、政治史、思想史相关联,以一种全新的学术姿态更加全面地理解晚宋时期的中国文化发展面貌。在整体架构中,拟采用“走入宫院——迈出宫墙”的视角线索,以对比视角分析晚宋时期的宫廷匠作与民间作坊。在具体论述章节中,拟采用「天象(宇宙)——气候(生态)——自然(万物)」这一由宏观至微观的逻辑脉络进行个案形式的重点分析阐释,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之下,关照南宋理宗朝这样一段晚宋视觉史。


详情见:https://www.bstthesisgrant.org/sc/awardees/2024-dong-shuai.html


南宋 马麟,《静听松风图》,绢本设色,立轴 226.6 × 110.3 厘米,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2023年度获奖者


本文主要依靠对清宫《活计档》和清代史料文献的详细梳理和与大量图像的对照研究,从制度史的角度揭示了清代宫廷绘画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对宫廷绘画及其他艺术创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根据清代档案材料和史料文献,确定了清代宫廷绘画机构的设置,明晰了造办处体系下宫廷绘画事务的运作机制,并梳理出这一体系下宫廷绘画的具体风格演变、宫廷艺术的“模件化”制作过程及宫廷与地方作坊的技艺和风格交流。同时,本文首次提出了“旗籍画家团队”和“满洲-皇家文化景观”这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揭示了在内务府,尤其是以造办处为核心的宫廷艺术管理机制运转影响下,帝王、技术官员和画家通过各环节共同参与了清宫艺术审美的制度化形成,并通过宫廷与地方的联系完成了全国性的传播,使之系统性地成为清朝树立正统文化的表达途径。在造办处管理机制的运转下,各种类型、风格的艺术形式得以在宫廷中交流与传播,形成了新的物质文化和视觉景观。

论文中关于清宫绘画在不同时期绘画管理机制下的风格演进变化的研究,能够推动学界解决清宫绘画的分期问题,并有利于帮助其他学者对清宫绘画进行鉴定,在研究领域内具有开拓性。


详情见:https://www.bstthesisgrant.org/sc/awardees/2023-shi-han.html


徐扬(清),京师生春诗意图,纸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3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更多获奖学人情况参见:https://www.bstthesisgrant.org/sc/awardees/


关于“北山堂博士论文奖学金”

北山堂基金为香港已故知名慈善家利荣森博士于1985年成立的慈善机构, 以增进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为愿景,以提升中国艺术与文化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使命,亦积极支持教育项目。北山堂基金于2021年12月启动北山堂博士论文奖学金,这是一个专门为研究中国艺术史与考古学的博士研究生设置的奖学金,帮助他们在写作博士论文的最后阶段全心全意完成论文写作。


资助对象

本计划旨在资助优秀的博士候选人完成其最後一年的论文写作,其论文题目须与中国传统艺术有关。获资助之博士候选人须全职投入论文写作,并於资助期内完成论文,资助时间上限为12个月。 


资助内容
本计划资助包括在读博士研究生最後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具体申请要求详见官网:https://www.bstthesisgrant.org/sc/home/


欢迎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博学笃行 VITA CONTEMPLATIVA VITA ACTIV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