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COVID-19疫情高峰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团队在MPN患者中开展了一项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线问卷方式,收集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MPN患者数据。发生COVID-19的定义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或快速抗原检测(Ag-RDT)检测病毒抗原阳性(COVID-19严重程度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N患者中COVID-19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1、患者特征
23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54(18~84)岁。ET纳入90例(37.7%),PV纳入50例(20.9%),MF纳入99例(41.4%)。在MF中,PMF纳入87例(87.9%),post-PV MF纳入5例(5.1%),post-ET MF纳入7例(7.1%)。目前治疗:芦可替尼71例(29.7%),羟基脲81例(33.9%),阿司匹林81例(33.9%),干扰素41例(17.2%)。伴除MPN外的其他慢性疾病79例(33.1%)。在MF患者中,PMF风险分层:低危患者18例(18.2%),中危-1患者者45例(45.5%),中危-2患者18例(18.2%),高危患者6例(6.1%)。PV/ET后MF风险分层:低危患者7例(7.1%),中危-1患者4例(4%),中危-2患者0例,高危患者1例(1%)。
2、COVID-19患病率和严重程度
在此次疫情期间,所有患者均罹患COVID-19,其中轻型226例(94.6%)、普通型4例(1.7%)、重型7例(2.9%)、危重型2例(0.8%);死亡2例(0.8%),均为重型,分别患MF和ET。19例住院治疗。住院率为7.9%,重症率为3.7%,死亡率为0.8%。在99例MF患者中,COVID-19轻型88例(88.9%),普通型3例(3%),重型6例(6.1%),危重型2例(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更大(OR=2.36,95%; CI:1.24~4.49;P=0.009)、MPN分型为MF(OR=10.22,95%; CI:1.13~92.80;P=0.040)、伴除MPN外的其他慢性疾病(OR=5.25,95%; CI:1.25~22.03;P=0.023)是MPN患者发生普通型、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的影响因素。在MF患者中,MF风险分层更高的患者COVID-19严重性更高(P=0.034)
1、江倩教授团队调研发现,在本轮奥密克戎变异株大流行期间,MPN患者的COVID-19患病率远高于2022年12月疫情高峰期一般人群患病率。
链接:
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03/t20230304_264035.html
MPN患者的住院率为7.9%,重症率为3.7%,死亡率为0.8%,也高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McMenamin团队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文宏团队研究报道的一般人群严重程度[4],[5]。提示MPN患者COVID-19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更需要做好日常防护。
2、与ET和PV相比,MF是预后相对较差的MPN之一,MF患者往往会出现骨髓衰竭、全血细胞减少和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并具有更高的严重感染风险。既往研究表明,年龄≥70岁、患骨髓纤维化(MF)、伴除MPN外的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2],[3]。在本研究中,江倩教授团队也发现,年龄较大、MPN分型为MF或伴除MPN外的其他慢性疾病是患者发生普通型、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的危险因素,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在MF患者中,风险分层更高的患者罹患COVID-19的严重性显著增加,提示风险分层更高的MF患者更需关注。
目前,新冠病毒被认为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多阳”、“复阳”等情况也时有发生。面对新冠,建议MPN患者坚持按医嘱规律服药,尽可能定期监测,避免擅自随意减/停药,做好日常防护,感染后及时就医,有困难及时寻求医生、家属和社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
江倩
国家中心PI 、教授
主任医师、博导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齐飞扬
导师:江倩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