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在汶川
悟生命之坚毅
思家国之担当
初二成都研学
踏上前往汶川地震遗址的路途,心中满是沉重与肃穆。车窗外,四川的山水依旧秀丽,连绵的山峦在阳光照耀下绿意盎然,田野里的庄稼随风轻摆,然而这片土地曾经遭受的巨大创伤,却如一道深深的裂痕,横亘在岁月的长河中。
映秀地震纪念遗址及广场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瞬间变成了废墟。这座曾经美丽的小镇,如今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见证着那场惨烈的灾难。今天,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学子们来到了映秀地震纪念遗址及广场,亲身感受那段历史,缅怀逝去的生命。
同学们整理着装,笔直地站在爱国情怀宣誓广场上。主持人用感人至深的故事,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诠释了“家国情怀”的含义。带着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同学们握紧右拳,庄严宣誓。此刻,空气中只剩发自同学们肺腑的宣誓声,一字一句中,饱含着同学们要好好生活的决心。老师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的映照下,发出铿锵的誓言。接着,老师们朗诵诗《汶川映秀,不倒的脊梁》,抑扬顿挫的声音里,让人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生命的分量。宣誓结束后,空气中回荡着同学们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久久不能消失。
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进入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由汉白玉制成的白色时钟雕塑,其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即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它不仅是对那次灾难的纪念,也是对映秀镇从废墟中重生的象征。在地震发生时,漩口中学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多名师生在灾难中失去了生命。为了纪念这次灾难和逝去的生命,漩口中学的遗址被保留并得以加固,成为了供人们追思和参观的地震遗址。
遗址中原本的多层教学楼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五层的教学楼一层和二层直接崩塌化为碎屑,主教学楼原本四层在地震后仅剩一层。整体建筑出现倾覆、扭曲、垮塌、裂纹、底楼沉降等多种破坏形态。校园内的其他建筑如宿舍楼等也受到严重破坏,教师宿舍楼全部坍塌,学生宿舍楼一楼全部下沉到地下。足以看出此次地震破坏力之大。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怀着敬畏缅怀之心,同学们进入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伴随着领导老师的讲述,一件件地震灾区实物在同学们面前呈现,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这场灾难所带来的伤痛从未真正淡去。在灾难发生后,无数志愿者投身于救灾活动,一幅幅画面虽相隔16年但感动之情却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动着每位同学的内心。在二层展馆,当你看到曾经满目疮痍到如今沧桑巨变,心中不免生出“此生不悔入华夏”的自豪感。
在这场灾难中,无数人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抵挡着这庞大凶兽。谁看了不会说一句“以卵击石,蜉蝣撼树。”可是,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那一双双被坚硬水泥刮破的手,那一张张沾满土灰的脸,那一声声呼喊,那一滴滴泪水,那一颗颗紧紧相连的心,将英雄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心怀悲悯,感生命家国之殇
只有当一个人切身实地地站在汶川地震博物馆下,才能感受到它的宏伟与那种几乎让人喘不过来气的压力:纪念馆好似将整个大地切割出来一块,并将其抬起,它的阴影笼罩了大半个广场,似乎随时都会重重压下,扬起满天灰尘。
我怀着凝重而又敬畏的心情走进博物馆,更令人震惊的一幕映现在我的眼前,一幅幅石像、铜像屹立在通道两侧,像中的场景栩栩如生。里面的人被重物压倒在地上痛苦哀嚎,车辆直接被压扁,有的人为死去的亲人默哀,也有人在奋力徒手挖坑、救人,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我此时也感受到他们的绝望与悲痛,前一刻还在与自己交谈的老师、同学、亲人,下一刻可能就成为了一具冰冷冷的尸体,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我的眼泪不由得在眼中打转。
但是,还有一群人,他们在地震发生后顾不上身上的疼痛,不惜爬过不复生机的深山,只为亲自报告灾情、寻求帮助;有一群人,他们在地震发生后顾不上与家人告别,不惜赌过汹涌的江水,只为为灾区的民众带来希望与光明;有一群人,他们在地震发生后本可以无视,却捐献自己的力量,或捐款,或开着装满物资的货车前去,为灾区的民众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温暖。这些生动地故事把救援中闪现的人性光辉和顽强生命力都展现了出来。他们的无私与英勇深深感动了我,我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那种有难同当、团结互助、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思想。
当我走出博物馆时,它的高度已经慢慢降至五六米的高度,到处都种满了绿树和嫩草,好一派生机勃勃。很难让人想象到十六年前的景象。我也在心中暗暗立下了一个目标:我要认真学习,等长大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救援机器中,去减少人员的伤亡。
——初二2班 陈鸿博
在十六年前清秀的山峦旁,神的诅咒降下,霎时间尘埃弥漫、满目疮痍,无数的生命被掩埋于此,永远见不到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也永远不能安息于此。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这怕是最令人们痛心和难以接受的事吧。
遗址前,破裂的时钟仿佛将时间拉回到那一刻,倾倒的白楼上布满了青苔,一道一道的斑驳裂痕是死神的抓挠,一个个空洞的楼房是死神的撕咬,它像狂暴的野兽一样摧残着汶川这片土地,在短短的两分钟内,这个秀丽的地方就了无生机,一片死寂,无辜的人民还未来及呼喊求救,就被他们心爱的家园永远压倒在了这片土生土长的土地上。
但好在,这两分钟后有数以万计的异乡同胞前来支援。在一片废墟之中,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不畏艰辛,日夜兼程,奋力搜救每一个可能存活的生命。
当搜救人员从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只见他跪伏在地,伸开双臂,在他身下,蜷伏着四名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而他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为了救治这四名学生,救援人员只能锯开他死死护住孩子们的僵硬双臂,这位老师折断了他的翅膀,让学生们继续展翅飞翔。他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双臂的身躯成为人们心中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
搜救仍在继续,一天,人们发现了一位女子,她静静地躺在瓦砾之中,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人们在女子的身体下方,发现了一个被小被子紧紧包裹着的婴儿。他安静地睡着,仿佛浑然不知外界的灾难。由于母亲的保护,他毫发未伤,还在沉浸在梦中,随行的医生迅速走过来,轻轻地解开被子,正准备对孩子进行检查时,他们发现了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一条短信静静地显示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你的妈妈永远爱你!”
几乎同在一时刻,所有人落下了泪。母亲就像风中摇曳的残烛,尽管光芒渐微,却仍拼尽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孩子。那份母爱,深沉而坚定,即使面对生死,也毫不退缩。她化作了最坚固的盾牌,为孩子抵挡风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我静静的听着老师的讲解,泪水流满了我的双颊,不记得为什么落泪,既为天灾,也为逝者哀哭。希望象征复生与希翼的神鸟能带他们去往光明大道。
在阴天中的光明即将消散时我向着西方,与大地对掌,对着遇难同胞轻语:
愿母神三度为你阖眼,令你的血脉永远鼓动,梦想终能实现,路途永远坦然。
——初二3班
在这次的成都研学活动当中,我们有幸去参观了汶川地震映秀震中遗址。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从酒店到达了汶川地震遗址--也就是当时的映秀中学。
在遗址门口,肉眼可见的就是一块儿巨大的时钟,两条裂纹使时间永远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四时28分04秒,在时钟的后方是一座5层的教学楼,但只能看见4层,而第1层则已经深深地陷入地下---它斜瘫在地上,像停止呼吸的老人,永远的沉寂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整齐列队,每个人手中都拿了一束白色的菊花,以示悼念死去的同胞。默哀1分钟后,我们排成长长的队伍,心情沉重的把手中的花朵放到石桌上。通过导游老师的介绍,这片地下还埋藏着许多同胞的遗体,因为多层楼房的塌陷导致无法营救,有些家属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人,失去呼吸,慢慢的倒在了这片废墟中。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在营救过程当中,消防人员在一片碎石中发现了一位母亲怀中紧紧的搂着一名婴儿而婴儿还正吸食着他母亲的乳头,安心且放松,而母亲却早早的停止了呼吸。参观汶川地震遗址,使我的心情极其沉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灾难的破坏力让人震撼,但更让人感动的是灾后人们的坚韧与重建家园的决心!
在废墟中,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畏任何艰难困苦,重建家园,振兴祖国的力量。这不仅是一次缅怀,更让是我们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
——初二4班 戚玥
踏上前往汶川地震遗址的路途,心中满是沉重与肃穆。车窗外,四川的山水依旧秀丽,连绵的山峦在阳光照耀下绿意盎然,田野里的庄稼随风轻摆,然而这片土地曾经遭受的巨大创伤,却如一道深深的裂痕,横亘在岁月的长河中。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瞬间变成了废墟。这座曾经美丽的小镇,如今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见证着那场惨烈的灾难。今天,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学子们来到了映秀地震纪念遗址及广场,亲身感受那段历史,缅怀逝去的生命。
同学们整理着装,笔直地站在爱国情怀宣誓广场上。主持人用感人至深的故事,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诠释了“家国情怀”的含义。带着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同学们握紧右拳,庄严宣誓。此刻,空气中只剩发自同学们肺腑的宣誓声,一字一句中,饱含着同学们要好好生活的决心。老师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的映照下,发出铿锵的誓言。接着,老师们朗诵诗《汶川映秀,不倒的脊梁》,抑扬顿挫的声音里,让人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生命的分量。宣誓结束后,空气中回荡着同学们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久久不能消失。
进入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由汉白玉制成的白色时钟雕塑,其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即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它不仅是对那次灾难的纪念,也是对映秀镇从废墟中重生的象征。在地震发生时,漩口中学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多名师生在灾难中失去了生命。为了纪念这次灾难和逝去的生命,漩口中学的遗址被保留并得以加固,成为了供人们追思和参观的地震遗址。
遗址中原本的多层教学楼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五层的教学楼一层和二层直接崩塌化为碎屑,主教学楼原本四层在地震后仅剩一层。整体建筑出现倾覆、扭曲、垮塌、裂纹、底楼沉降等多种破坏形态。校园内的其他建筑如宿舍楼等也受到严重破坏,教师宿舍楼全部坍塌,学生宿舍楼一楼全部下沉到地下。足以看出此次地震破坏力之大。
怀着敬畏缅怀之心,同学们进入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伴随着领导老师的讲述,一件件地震灾区实物在同学们面前呈现,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这场灾难所带来的伤痛从未真正淡去。在灾难发生后,无数志愿者投身于救灾活动,一幅幅画面虽相隔16年但感动之情却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动着每位同学的内心。在二层展馆,当你看到曾经满目疮痍到如今沧桑巨变,心中不免生出“此生不悔入华夏”的自豪感。
在这场灾难中,无数人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抵挡着这庞大凶兽。谁看了不会说一句“以卵击石,蜉蝣撼树。”可是,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那一双双被坚硬水泥刮破的手,那一张张沾满土灰的脸,那一声声呼喊,那一滴滴泪水,那一颗颗紧紧相连的心,将英雄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初二5班 阎爱淇
2024年11月14日,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初二年级的研学学生,集体参观了汶川映秀地震遗址。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走进遗址,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那些倒塌的建筑、破碎的路面、残破的家具,无一不在诉说着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站在废墟前,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当时人们的惊恐与无助,感受到那份生死之间的挣扎与绝望。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然而,在这次灾难中,我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生命;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希望。这些画面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更加坚信人间有爱,生命有奇迹。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震后重建的艰辛与不易。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自力更生,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如今的映秀,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这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自然的伟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热爱生活,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也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乐观,相信团结的力量,相信人性的美好。
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次汶川映秀地震遗址的研学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将永远铭记这次经历,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初二6班 贾子暄
2024年11月14日汽车缓缓驶入映秀镇,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种凝重的氛围扑面而来。望着车窗外,那一片片残垣断壁,我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伤痛的琴弦上,弹奏出一曲悲壮而深沉的歌。那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留下的创伤,即便岁月流转,却依旧刻骨铭心。
我们来到漩口中学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那些倒塌的楼房如同一堆堆杂乱的积木,承载着无法估量的悲痛。断裂的水泥板、裸露的钢筋,它们以一种扭曲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地震那巨大的破坏力。天空中飘着乌云 像是上天也在为这座小镇默哀。漩口中学的遗址就在眼前,断壁残垣如同狰狞的巨兽,无声地诉说着那场灾难的恐怖。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如今只剩下残垣。那倾斜的教学楼,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下摇摇欲坠,墙壁上纵横交错的裂缝,像是大地在灾难时刻张开的大口,无情地吞噬了无数年轻的生命。我清晰的记得在遗址的一角,有一把破旧的木椅,孤单地躺在废墟中。它的主人或许曾经带着它在操场旁看着比赛,在天台上看着风景,如今主人却不知身在何处。那木椅上沾染的泥土和灰尘,像是岁月的泪痕,见证了生命的无常。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砾,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都有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
走出漩口中学遗址,我们紧接着来到了汶川地震博物馆,怀着敬畏与沉重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它。这里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扇扇通往 2008 年那场灾难世界的大门,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踏入博物馆,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墙壁上一幅幅巨大的黑白照片冲击着我的视线,照片里是倒塌的房屋、惊恐的面孔和满目疮痍的大地。那些表情,有绝望、有恐惧、有无助,每一个眼神都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刺痛着我的心。我仿佛能听见废墟下传来的微弱呼救声和幸存者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声音在空荡荡的展厅里回荡,让我的脚步变得愈发沉重。
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地震遗物,有被巨石砸扁的汽车,那扭曲的金属框架,就像被揉皱的纸团,显示出地震力量的巨大与恐怖。学生们用过的书包,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上面沾满了灰尘。书包上的卡通图案和幼稚的涂鸦,与周围沉重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书包的主人,或许曾是怀揣着梦想的孩子,他们本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却被这场灾难永远地掩埋在了黑暗之中。
离开映秀地震遗址的时候,我的脚步变得缓慢而沉重。我知道,这次参观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它不仅仅是对那场灾难的铭记,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光辉的歌颂。在这片被地震撕裂的土地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当灾难来临,无数的救援人员、志愿者奔赴前线,用他们的双手挖掘希望,用他们的爱点燃生命之光。而映秀人民,在伤痛之后,也勇敢地站了起来,重建家园。
映秀之殇,是大地的颤抖留下的疤痕;民族之魂,是在苦难中凝聚的力量。这力量将永远支撑着我们,向着光明前行,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不会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如此惨痛的教训,更有过如此伟大的重生!
——初二7班
踏入汶川地震遗址的那一刻,一种无法言喻的沉重感扑面而来。曾经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那些惨烈画面,此刻以一种更加真实、更加直击心灵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让人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123。 在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那倒塌的教学楼、破碎的墙体、扭曲的钢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地震的恐怖与无情。主教学楼倾倒在大地上,原本的五层楼只剩下三层,三楼直接变一楼,一楼二楼变为碎屑,而那座石砌的大钟,时间永远定格在了 2008 年 5 月 12 号下午 2 点 28 分,这一画面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仿佛时空在这里凝结,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灾难发生的瞬间234。 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看着那些废墟,不禁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生命在大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是如此的脆弱。仅仅在那短短的 1 分 22 秒时间里,无数的生命消逝,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瞬间沦为一片废墟,那些正在读书、嬉闹的孩子们,他们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美好的未来也被无情地阻断。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背后,都有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他们的离去让我们痛心疾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团结与大爱的力量。在参观过程中,除了悲伤和痛心,更让人感动和敬佩的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军人、医生等等,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为受灾群众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在汶川震中纪念馆里,那陈列在墙上的 “鸡毛信”,虽然看似简单朴素,但却承载着无比重要的信息和希望。在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的危机时刻,这些由官兵徒步传递的 “鸡毛信”,成为了连接灾区与外界的重要纽带,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背后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和互助,以及在困难时刻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
感恩与奋进。如今,当我们看到灾后重建的美丽映秀,看到当地人脸上洋溢着的舒心微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新的房屋、整洁的街道、繁荣的景象,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世界上爱心人士的无私援助。 而汶川人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感恩与奋进的精神,他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努力让生活重新焕发出光彩。在汶川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感恩的标语,这些标语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汶川人民内心深处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的真挚感谢,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敬畏自然与珍惜当下。这次参观汶川地震遗址,也是一次对自然的敬畏之旅。地震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灾害,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同时,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抱怨生活中的琐碎和不如意,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 总之,汶川地震遗址之行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心灵洗礼,它让我们在感受灾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生命的顽强以及团结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启示,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初二8班 毛璟淳
2024年11月14日,成都研学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512汶川映秀震中遗址。
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宣誓仪式后,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因地震而被摧毁的学校漩口中学。听着主持人在台上用悲伤的语调讲述着五层主教学楼断裂倒塌的故事,我的心也被深深牵动着。不敢想象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那山崩地裂的时刻,这里的同学和老师们该是何等的不安。一座用汉白玉雕刻的破碎的钟表摆放在倒塌的教学楼前面,上面的指针永远指向了14时28分,那个令无数人痛心的时刻。
伴随着缓慢沉重的音乐,我们默默的将洁白的菊花放下,悼念那远去16年的亡魂。讲解老师带着我们走向学校内部,她便是这个学校曾经的学生,地震时她正在这里上学。她说,至今这座学校的废墟下仍有19名学生与两名老师。宿舍楼的一层深埋地下,操场早已被绿植覆盖。讲解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在地震发生时,42名学生与两名老师正在教室里上课,由于地震,教室门变形很难打开,两位老师便一直护送同学们离开教室,可不幸的是,只剩一名同学时,楼房倒塌,那位同学与老师不幸逝世……
讲解老师说,地震后满目疮痍,渴望回归学校的他们得到了好心人资助,得以去山西的异乡上学。这是来自同胞的温暖。
而后,我们又去参观了纪念博物馆,更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明白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也明白了“生命大于一切”这个道理。我们要学好防护知识,灾难来临时,沉稳冷静,合理逃脱与应对。我们更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初二9班 李元顺
11月14日,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映秀地震遗址。映秀地震遗址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记录着那场灾难的沉重。漫步在这片废墟之上……每一处细节都令人心痛不已。纪念馆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我听着耳边的讲解,看着眼前的这些遗迹,时间仿佛凝固在了2008年的5月12日。16年前无数生命就是在这个瞬间消逝,他们的家园也随之化为废墟。
参观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漩口中学遗址,那座永远停留在14:28的时钟雕塑,它好似无声地诉说着那一刻的震撼。教学楼前的汉白玉时钟,虽已破碎,但那份坚持与希望,却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在闪耀,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救援的英雄们也令我们肃然起敬。在这场灾难中,汶川也并不是“孤军奋战“,来自中华民族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纷至沓来,在背后强有力地支撑着这片土地,还有那些坚强不屈,依然勇敢面对生活的灾区人民,他们并没有被击垮,相反,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用爱和勇气战胜了恐惧和绝望,用双手和信念筑起了新的家园。如今映秀已经重建,郁郁葱葱焕然一新。在这里,每一片废墟都孕育着新的生命,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次汶川之行,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一次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它时刻提醒我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对生活多一些感恩,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次日出日落,用心去努力生活。愿我们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勇敢前行!
——初二10班 黄隽言
供稿:初二5班 初二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