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几次我冒出写公号文的想法,另外一个声音马上对我说:“你的论文还没写好呢!快去写论文。”
这表明我的自我鞭策意识空前高涨。虽然我的行动仍然配不上头脑里的这个声音。
写论文有多重要呢?此处可以罗列ABCDEFGH若干条。简单说一句,我是一个学者,是一个教授。只要一天不退休,就不可以有一天的松懈。哪怕只是精神内耗,我也决定内耗到底了。
其实,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学者和教授,根本不差我这一个。我苦苦扣字扣出来的论文,也不知道能为学术做多大的贡献……就算是这样不断地自我消解意义,我给我最近十年所定下的人生目标,仍然是写论文。
对啦,进入50岁以后,人生目标都是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计划啦。
和以前不同的是,从此以后,只要没有惊吓就可以,别奢望还有什么惊喜。
在可控的范围内,也只有自己这唯一的资源可以把握、盘活。甚至自己也驾驭不了那个总想躺平的自己。所有的功课,就是自我修炼的功课。
回望2021,我只感觉时光如电,年初的目标基本都没有实现。
那些目标太具体了,并且是用个人能量的最高峰值来预估的。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头脑的自我欺骗。
眼看一年过去而收成乏善可陈,沮丧是避免不了的。
沮丧这种情绪于事无补。为了振作起来,我决定好好盘点一下我的收获,给自己打气。
谁说人生只有写论文才是有意义的呢?(说不定那是最没有意义的)
一、最最最值得额手称庆的是,我应该是把母亲的“疑似老年忧郁症”治好了。
在过去的一年,我基本做到了每周带父母出游一次,雷打不动。包括带母亲安装假牙(每次需先去检测核酸才能去医院),带他们吃饭,带他们去海岛,带他们去度假,住过好几次五星级酒店。我妈妈太喜欢五星级酒店了。尤其是早上吃自助餐的时候,我可以看到她眼睛中发散而出的豹子一样的光彩——她要赶在所有人取食之前取食,要计划好路线,如何走最短的路拿到她认为最好吃的食物,有一次我看到她拿了很多果脯干而不是我认为最好吃的三文鱼,尽管我向她普及三文鱼多么有营养并且价格不菲,她还是坚定地要尝尝她童年最喜欢的以及她从来没有见过的食物,并且担心拿的晚了食物会被抢光。这种刻在生命记忆里的食物短缺恐慌以及食物丰足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我是不打算改变她了。并且我还能利用食物来治愈她,该有多好。
但是老年的低落情绪也不是这么容易应对的。一旦适应了五星级酒店,或者固定的游玩路线,身体上的病痛就来了。我怀疑母亲身体上的病痛也是心理问题的外显。因为,总有哪里令她不舒服。牙好了,眼睛出问题了。眼睛好了,她怀疑尿有问题。忽然又要打疫苗,忽然晚上睡不着觉……还好,做了全身检查医生也查不出来什么,我该庆幸,她其实只是想要我的关注和陪伴。母亲是一生渴望陪伴和关注的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我人生的低潮期,母亲总表现得那么无畏无惧,因为那时她的作用很明显,就是倾尽全力站在我的这一边,为我遮挡一片天。一旦我的危险解除了,不需要她了,她的关注就会落到我老爸的身上,而这个老头为了不回应她的情绪已经把自己武装成一个木头人。年老更为他的武装带来了合适的借口——他听不见了,也不愿意安装助听器,偶尔他想要知道什么的时候忽然又听见了。生活的问题层出不穷,年老更让问题越发棘手。幸好上天眷顾,到目前为止他们身体上还没有真的出过什么大问题。就算他们彼此之间发展出很多互相折腾的议题,比如他说自己钱包丢了房间里面没有别人(意思是老太婆拿去了),而她说老头子故意把冰箱的电拔了水都流出来了……这种时候我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就反问一句:“一起出门吃饭?”多半可以解决大部分的争议。所以如果有多的花不完的钱,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肯定不是。如果那样,到饭店吃饭就成了家常便饭,就无法抚慰心灵了。
虽然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和同龄人相比,我应该是陪伴他们最多的人了。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你不陪伴他们,他们的问题自己就解决了。正因为你有空,你随叫随到,就发展出了眼下的这种生态。我特别反感这种论调。一棵树一棵草,你不去浇灌你不去剪枝,任其在大自然中生长,可能会生长得很好。但是人非草木。对于纠缠了一辈子的怨偶,老来任由他们捆绑在一起自相残杀,其结果只有最坏不可能变好。我陪伴父母固然是因为我也想要这种陪伴(尤其是他们乖乖如小朋友的时刻),但更多是因为我无法拒绝他们的求助,我无法袖手旁观。而因为我的介入,他们即使情绪反复,但都在可控范围内,甚至有向好的趋向,这绝对是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将来有一天,回望今朝,希望我心中无悔。
我老妈情绪变好的一个特征是,她基本可以做到工作日不找我,大概周四周五的时候,我会在微信群告知一下周末的安排,老妈就情绪高涨开始准备了——通常是在准备穿什么样的衣服。我父亲基本不回话,也不知道他看到没有。去接他们出门的时候,往往又是一场家庭纠纷——我老妈有特别多的焦虑和怨恨,比如电关了吗?门都锁了吗?要不要收衣服晾衣服?为什么老头子一点忙都不帮就知道催着出门?……如果是通知他们在小区大门口等呢?那更可怕了。他们一个在公共汽车站坐着,一个在远远的人行道上站着,一上车就是“我气死了!吧啦吧啦……为什么要我们出门?还不如不出门!”有一次,我老妈居然推车门,要从疾驰的汽车上跳下去。因为我非但不体谅她,还要替老爸说话。我当时就想,我这是何苦来呢?辛辛苦苦设计游玩路线,又出力又出钱,难道我喜欢陪着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旅行吗?我就是一个全职的保姆呀?难道我没有大把年轻人想和我虚度时光吗?就算是虚情假意,也比这样好受呀?我心里翻腾着万千愤懑和委屈,我差点想说:“好吧,一起死”。我把车开到河里去!这想法令我解气。当然,我什么也没说,硬生生把话都憋回去了。但是我的内心世界崩塌了。
好在,我的世界崩塌过千次万次,我也习惯了。
”跳车事件“第二天,我们在英德美丽的天鹅湖酒店里,好吃好喝好玩,老妈说:“这里真好,我不想回去了。”我说:“这里真好,是因为这不是日常。如果你每天都住在五星级酒店,每天都有一个像我这样的管家陪着你——当然,你会过得开心,但是,我们负担得起吗?你要找我这样的一个管家,真心地陪着你,让你开心,你要花多少钱?何况,如果你这么有钱,我作为管家,我心里平衡吗?我不要想尽方法从你这里捞钱?你开心了,你想过我开心吗?”老妈吃惊地看着我说:“你不开心?我们陪着你,你不也挺开心的吗?幸好有我们陪着你。不然,你一个人也很难过。”
老妈说的挺对的。幸好有他们陪着我。但是,年轻人和年老的人不同的一点是,如果他们不陪着我,我也可以发展出其他的社会关系;甚至,因为他们陪着我,我要把一部分的时间从别人那里拿出来陪着他们——当然,我宁愿这样。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陪着他们,他们是不可能发展出其他的社会关系的。当然,我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这世界上,谁都可以离开谁。只是,有的人你一旦离开,你的幸福感也消失不见了。
我以为“跳车事件”是一个预演,从此以后我要面对的是母亲需求更多的关注以及我穷尽全力也难以应对的无可避免的老年衰落,心理上的、身体上的。我预想到了这一天,只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跳车事件”之后,好像是一个转折点,我老妈平静了很多。以往见我总是要讲一两个小时泄愤的话,忽然没有那么多了。也不是没有反复,但阈值降低了很多。而我就这样将一周一游坚持了下来。
偶尔我还会收到母亲的语音,一般都是发好几段。点开来一听,第一句通常是“我气死了……”要么就是”你有空吗?"这种时候,我会约她第二天中午到某个地点见面集合,一起吃个午饭。通常在我见到她的时候,她的情绪已经平和,我们可以安然享受一顿午餐。所以我知道,其实她的生活只是太无聊了,她需要一顿打破日常的午餐约会。
仅此而已。
我仍然感到庆幸。
感到幸运。
二、终于活成了一个自律、勤奋的人。
我的硕导某天对我说:“你还是可以出成就的。你看健身这么难,你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就从这一点还是看好你。”我听了简直要潸然泪下。既有点惭愧,又备受鼓舞。
说起来这些年我时常怀疑自己。我的硕导应该也是看出来了,才这么对我说。在我心中,我应该取得更多更好更大的学术成就,比如,发更多的论文,出更多的专著。然而,不管我年年如何立誓,我就是做不到。我的学生们喜欢我,排名第一的理由是“亲和”,还有的学生觉得,看到我这么挣扎着写论文,或者诉说着写论文的挣扎,就觉得很抚慰 。还有学生直接说,喜欢我的“佛性”。天哪,这可都不是我的自我定位。我的自我定位是——睿智、独立、坚毅……
怎么说呢,我可能首先是一个自我享乐主义者。只不过,走着走着,我发现没办法向心中骄傲的自己做一个交待,所以我的享乐就变得非常肤浅了,我没办法欺骗我自己那就是我想要的快乐了。
健身其实不苦的。作为一个享乐主义者的健身,我从来没给自己下定什么目标,比如要减肥多少斤,体脂比要多少。健身卡办了7年,每月请私教的钱大几千,但我的健身成果,除了教练精心拍摄剪辑的小视频,其实并不比健身几个月的人效果显著。这和我一贯的“不要逼自己”的人生宗旨是一致的。按照我的体能教练陈红的说法是:“你以前都是来和我聊天的,不是来健身的。”按照我的朋友、女企业家Christin的说法是:“你有健身这么多年吗?我怎么看不出来。” Christin才健身半年,各项指标都比我好了,打拳打了几节课就像模像样。我从她身上也看到了学霸、大牛、商业成功人士的特点——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最大最强。她早上六点钟就来健身房,健身教练还没有赶到。
幸好我毕竟到了这个年龄,内心已经非常强大。我的战术就是“打酱油,不放弃”。好吧,我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健身的,但是我一直来打,我打七年总比你苦练七个月强吧?我就是这样跟你比。如果你非要和我比。
我大概最近一两年才能真正地实现教练给我安排的每一堂课的内容了,不再使用“唉,你和你男朋友最近怎么样了”作为开头引导她聊天从而自己偷懒。说起来真不划算,明明一堂课要几大百,从我口袋里掏出来的,我还要插科打诨消费掉这标了价格的时光,怎么看都是愚蠢。但是没办法,我就是这样自己骗自己的,唯有这样我才能坚持下来。坚持到后面,忽然发现身体的机能、力量、意志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进入了健身的正轨了。
所以,我不是因为自律才坚持健身的,我是因为健身,体会到自律的好处。
其实没有健身这件事,我也能体会到自律的好处了。正如我以前多次写过的,我身边的牛人朋友太多了。我是眼睁睁看着他们如何挖掘自身的资本,几乎都是知识资本,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自己行业的顶流。是的,说顶流不为过。他们的资质,应该也是好的,但也没有那么肉眼可辨认得那么好。他们的自律和坚持,是你和他们相处不久就难以遮掩的。还记得我有个朋友,参加学术大会,和各种人交流探讨,晚上坚持泡吧——因为泡吧也是我们那次学术之旅的田野观察点,她太累了太想睡了,但她又不想放过任何交谈信息,所以她就把火柴杆折成小段,顶住自己的上下眼皮。这听起来是不是十分荒诞可笑?但这就是真的,我亲眼看到的。当然火柴杆并没有起到它被赋予的重任,她还是不胜睡力趴在桌子上呼呼昏睡了过去,在酒吧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里。另外一个大牛,一年出版了三本书,他是住在酒店没日没夜写出来的。我听说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成名之后,为了不受干扰地写好续集,就在苏格兰的一个酒店,每晚三千多美元,没日没夜的赶稿。之所以选这么贵的酒店,就是告诉自己,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这些大牛们就是这样践行的,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健身的同时我不断在听有声书,其中一本是《专注工作》。作者是一个美国教授,他罗列了很多大牛的工作方式,结论是: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我们这个世界就要求我们这么苦逼地活着。
我以前相信天才式的写作,激情的写作。事实证明,这些都没有鸟用。这些都是人为了偷懒,而让头脑欺骗自己。
真正的写作,和任何真正可以创造价值的事物一样,和我们要减脂增肌一样,都是长年累月的坚持,并且坚持还必须挤掉水分。
或许也有天才。但我怀疑,天才太想当天才了,故意省略了自己勤勉的部分。就像鸭子,偷偷在水面下面踩水。
这些道理最近几年我逐渐明白了,但践行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我来说,花大把的时间看朋友圈、看淘宝、看新闻,究竟是寻找什么呢?为什么我非要浪费这些时间不可?理智告诉我应该去写作,行动上为什么一再拖延?是我不行吗?创造力枯竭?不甘忍受乏味的工作?觉得乏味是因为没有深入?
情绪当然是阻碍工作的一个问题。因为不愿面对情绪——比如觉得工作枯燥,比如畏难,比如还有其他的事但是又不想开始,比如寻找认同。寻找认同是一个大问题。
我感觉自己发朋友圈是想获得他人的关注,就像我妈妈有意或者无意制造冲突来获得我的关注一样。为什么想要获得关注,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不够确定,希望向外索取。很在乎外界的评价,但外界的评价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也不符合某些标准,于是就想方设法创造一些不那么“主流”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得到对自己的认可。
多么可笑。我这个年龄,应该是制定标准而不是削尖脑袋适应标准的年龄了,对吧?
何况我还总装的那么潇洒,那么佛系。
当然,没有人活在不在乎外界评价的真空当中。
这需要一个平衡。真正确立好自己的目标,明白这个目标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且自己愿意拼尽全力去实现的。我可以不给自己时限,这是我留给自己的仁慈,但我要求自己——你要拼尽全力!你可以的!就像你可以拉起五十公斤的杠铃。
三、其他我还有什么想说的呢?
回望2021,年初的目标很多没有达到,但我也不是原地踏步。
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女性,听了很多触动心灵的故事,和自己的朋友建立起更为牢固的纽带。
也完成了几个科研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我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基本没有失眠过。体重下降了两公斤。把父母照顾得很好。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写作习惯。不再向外追求关注。把生活的重点调整到关注自我的每一天。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年呢!
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