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还有↓↓↓ 多名医务人员收入异常!纪委已留置85人 重磅!各地外资医院来了!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三级医院投资10亿!可接医保!只能开国内药?看病贵、工资多3倍,已有三甲主任想跳槽! 全国严查医药领域腐败!已立案5.2万人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J医院为例 预算单位审计常见13类60个问题(含审计方法和步骤、定性依据和处理意见) 突发!又一起医闹事件,患者在医院设置灵堂祭拜,知情人爆料惊人内幕,医院回应了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2025年,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我是有焦虑体质的人。
在孩子教育上,要么置之不理采取鸵鸟策略,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小弱格局视若不见;要么细致到方式方法唠唠叨叨,对孩子的情绪状态、蜗牛速度急躁难忍。
为啥自己容易焦虑?最近,看了厦门大学王达峰老师的视频,梳理了自己的焦虑心态,有了大致的了解。
1
首先,过于关注结果
自己五十岁才明白的道理,希望孩子年纪轻轻就能够感同身受,进而表现在行动上和效果上。如果孩子的行动、节奏和自己的预期有较大偏差,就陷入急躁。
2
其次,忽略个体差异。
我关注道理和规律,儿子则喜欢博闻广识。关注点不同,知识面自然不一样,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我经常对儿子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不满意,认真想来,这其实是个体差异。对于差异,要接纳、包容。
3
第三,风险意识过强。
当孩子的某个行为、做的某件事偏了轨道,就会往负面的方向浮想联翩,小事化大、大事成峰。有风险意识、提前做出预案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但把小概率事件上反复推演就变成了过度焦虑、不必要的内耗。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
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成事,提高关注度,强化执行力。但过度的焦虑会对自己、对团队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氛围,甚至会因小失大、忽略大局。
对孩子和同事,要关心,同时放心。关心会带来温暖,也会带来压力;放心会让人开心,能激发潜力。
对行为和结果,要期待,但不要有执念。期待,是对计划、方案预期的结果验证,可以作为复盘的要素。执念,则是单纯对结果的渴求。
对不良和意外,要接纳,顺其自然。你有你的计划,老天有它的安排。遂意和不遂意,都是人生的常态。生活无非是见招拆招、顺势而为,没必要预支焦虑、提前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