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跨越备考高原

文摘   2024-11-25 13:12   广东  


一、新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特点

1.情境化。

每组试题都提供真实情境,考生必须阅读图表文字材料,进入试题情境,并提取信息,再调动所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展开逻辑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明显提升。试题重在选拔功能的体现,考查考生各种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

2.图表化。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分析图表资料及坐标曲线,结合所考区域地理特征,考查归纳、分析、推理、应用的能力,凸显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的考查。

3.生活化。

试题情境生活化和生产化,多反映现实生活生产的地理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凸出逻辑性、精确性、前瞻性。

4.灵活性。

回归学科本源,依照新课标地理能力考点命题,提供的背景材料真实,内涵丰富。更注重审阅、归纳、推理、表达等解题过程的考查。目前试题开始呈现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小尺度时空范围及深化影响因素分析的特征,区域化和模型化的特征,专题探究特征、特殊现象強于普遍规律的特征。

5.层次化。抓地理核心能力,区分度更加明显,分层次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二、阶段性复习备考的建议

1、强化地理概念和核心原理规律的复习,让教学回归学科本源。 

试题设计越灵活,越是更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要高度重视课本上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拓展和典型例题带来的地理逻辑方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限时训练去检测学习基础知识的效果,及时的感悟,及时的归纳整理。基础知识要达到熟练层次,理解准确,运用自如。要引导学生回归学科本质,建立完整核心知识体系。

2、强化训练,提升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考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的体现是平时学习积累的反映。地理能力具体体现在阅题、审题、提取信息、搜索证据、分析条件、归纳推理、准确选择或表达等。地理学科素养首先体现在对探究情景的总体感知,然后运用地理能力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是通过多种方法完成判断、逻辑推理和完整表达。因此,落实课本概念、原理的研读,强化训练,反思训练效果,再次在新情景下训练核心考点,是提升地理能力的必要途径。并要让学生明白,思维能力的形成考察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复习活动的释疑者、组织者和引路者。靠学生自己深入领悟、总结,摸索是提升地理能力的必经之路。经验告诉我们:考普通本科只需要勤奋、认真听课、写作业、按部就班的、听话式的学习;考名校则靠的是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反思能力、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刻苦精进的能力。

3、优选试题,处理好训练的质量和数量。

 教师要研究课标能力要求,研究近年高考真题,研究高考试题分析报告,研究必考点和常考点,研究不同情境下同一考点的考法变通,研究学生学情,研究整卷的得分点、提分点和竞分点,才能做好试题的优选工作。量变产生质变,学生要独立自主完成;带着“探究者”的心态做题,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做题,更不是只做“做题的熟练工”,同样是重复,不能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要做到带有思维升级的极致的重复。讲评课要分析统计数据,讲评内容有重点,有拓展,有延伸,有优劣比较、有迁移,有变通、有回归地理知识本源。 

4. 全面整理,突破复习的瓶颈期。

考生要落实整理。整理知识体系;整理答题思路;整理解题方法;整理盲点、易混点、易错点;整理学习环境;整理学习心境。考生要再次落实精进训练。要找到自己的学习弱区,针对发现的问题,每个知识点选取20-30个题目,进行集中训练;集中训练后要立刻与标准答案做对比分析,对错误的题目进行分类分析并归纳统计整理,对这些错题进行精细化加工,总结出解题方法或基础知识的薄弱区,再深入复习考练。

5.课堂复习教学

  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可见,形成学习结果;使用结构化的评价方案,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层来判断学生思维发展状态。应着力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讲评课注重讲方法、讲技、讲思维障碍点。讲审题,讲推理,学破题,学拆题,学表达。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相关内容仅作学习研究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