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例三、 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它们形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图3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3-5题。
3.尾闾湖的水资源最终来自
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
C.冲积平原地下水补给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
4.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汇入尾闾湖的地下水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
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流速
答案:3-5ABB
3.内陆盆地处于高大山系之间,由于高大山脉对于暖湿气流的截留能力更强,将其转化为山地降水,A正确;而山间盆地的积聚水分也是来自于山脉阻挡后的降水或冰川融水,B错误;冲积平原地表水、地下水最初也是来自于山脉对水汽的阻挡,C、D错误。
4.高山冰雪融水下渗,地下水向山麓渗流,遇到不透水层后,沿断层出露地表。①处的地层有裂隙,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③④之间分布着不透水岩层,因此向山麓渗流的地下水会在③处出露地表,由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故B正确。
5.由图文材料可知,尾闾湖的盐碱主要来自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的盐碱一部分在沿途地表通过蒸发析出,一部分流入尾闾湖,导致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B正确;地下水盐碱度与地下水水量关系不大,A错误;流向、流速不会使盐碱度降低,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例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构造活动影响着河流沉积的厚度及迁移方向,控制着构造地貌的演化,是冲积扇发育的前提。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岷山雪宝顶北坡,在穿越龙门山北东段天竹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示意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地区构造地貌。
(1)说出龙门山北东段山前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4分)
(2)龙门山前冲积扇发生多次变迁,试推测主要原因。(4分)
(3)比较龙门山前冲积扇Q1、Q2、Q3形成时间的早晚,并说明原因。(8分)
(4)调查发现,冲积扇Q2的范围和厚度都明显大于Q1和Q3。试推测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断层崖、断块山地、断陷盆地。
(2)断层水平移动,河流改道造成的。
(3)顺序是:Q3 Q2 Q1。原因:涪江从高山出山口流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Q3;然后北部断层活动使得河流迁移改道,台地及其南部区域发生下沉,形成新的冲积扇Q2;断层使冲积扇Q3Q2所在地区地壳上升,其南部继续下沉,河流出山口后,形成新的冲积扇Q1。
(4)冲积扇Q2形成时期可能因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流出山口后流程较远,从而导致该冲积扇范围大:该时期内可能由于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速快侵蚀强烈,且泥沙物质沉积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该冲积扇厚度大。
例五.白杨河发源于新疆塔墟地区顿敏县境内的乌日可下亦山东南坡,流域面积为15508km2区域内气候于操,年降水量不足100mm,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干旱气候.白杨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流经褶蚊断央山地进入白杨河斯陷谷地,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表面主要分布智时性河道(夏季偶发暴雨形成短暂的微弱径流)和李节性河流,占冲积扇面积的97.9%,但基本没有径流通过。自杨河凹陷,又称白杨河断陷谷地,地面海拔60~1000m为一处东两长约100km、南北宽约20km的条带状谷地,其间发育白杨河扇。下图示意白杨河地理位置。
(1)指出白杨河冲积扇发育最快的季节,并说出理由。
(2)分析白杨河冲积扇表面的暂时性河道无径流通过的原因。
(3)说明白杨河上游至冲积扇河段沉积物特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指出阴山山脉南北坡的地形差异。
(2)简析阴山南坡“叠瓦状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3)依据洪积扇的特征,推测历史时期阴山南坡的气候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1)北坡: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地形起伏小,山岳形态不显著;南坡:多断层,连接平原,坡度大,相对高差大,山岭巍峨。
(2)地处断裂带,间歇性抬升,河谷不断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处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形成“叠瓦状洪积扇”)。
(3)持续变干。原因:自下而上,不同时期的洪积扇体面积逐渐减小,扇体沉积物减少,说明河流径流量在不断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少;自下而上,同一位置不同时期的洪积物粒径逐渐减小,说明河流流速在逐渐减弱,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小,降水逐年减少。综述,阴山地区历史时期气候持续变干。
例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青藏高原东坡,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它的东部为成都平原。龙门山断裂带附近至今保留着许多1亿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崩塌地貌和河流地貌,对现代交通线路和工农业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三大断裂带构成,这里是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带,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这里。下图示意龙门山断裂带分布(局部)。
(1)分析图示区域古崩塌地貌发育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龙门山断裂带对河流地貌形成产生的影响。(4分)
(3)比较汶川县、茂县与绵竹市选址不同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图示区域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岩层破碎;(2分)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陡峭,坡度大,重力作用显著;(2分)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岩体土石易滑塌。(2分)
(2)位于山区的龙门山断裂带岩石破碎,有利于河谷下切形成“V”形河谷;(2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地势陡降,有利于河流在山口处形成(断层陡坎及)山前洪积扇。(2分)
(3)汶川县、茂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坡,地势高,地形起伏大,聚落多靠近河流而建;(2分)绵竹市地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洪水多发,聚落多远离河流而建。(2分)
例八.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中区域为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km2,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
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甲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甲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河口泥沙不易堆积;甲河流域城镇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例九·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来,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17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从泥沙来源看:沿岸河流以高山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少;
从泥沙沉积看: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湖岸地带风速大,风浪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入湖河流难以形成适宜的沉积环境;河口外滨湖区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
例十·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下图示意现今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
(1)简析湄公河河口段形成“九龙入海”的自然原因。
(2)判断湄公河流域距令1.2~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析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
(1)地势低平有起伏,导致水流分散;含沙量大、海水顶托、流速慢,河口段泥沙容易沉积形成沙洲,导致河流分叉;流域雨季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易泛滥分叉;地转偏向力影响。
(2)升高。在流域地壳、降水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陆地面积减少只能是海平面上升所致;数千年海平面持续上升,只能是全球气温升髙使得陆地冰川融化汇流入海、海水受热膨胀共同导致的。
(3)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