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概念:碳循环、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

文摘   2024-11-29 17:12   广东  

1、碳循环概念

     碳循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例如,大气中的C02通过光合作用被陆地和海洋吸收,然后通过呼吸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海洋固碳:海洋有多种固碳方式,包括海洋物理固碳、深海封储固碳、海洋生物固碳、海滨湿地固碳等。

     生物固碳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生物固碳包括通过土地利用变化、造林、再造林以及加强农业土壤吸收等措施,增加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

       人类活动改变全球碳循环方式:
①使用化石燃料,将漫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以C0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②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伐林、焚烧、农田开垦将陆地植被和士壤中的C02释放到大气中。
③以上排入大气中的C02部分通过碳循环被海洋和陆地吸收,其余部分长存于大气中,使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

2·碳达峰概念

‌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一个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步回落的过程。

3、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和碳中和一起被称为“双碳”,是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标志着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而碳中和则是通过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的状态。
       碳达峰和碳中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此外,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将促进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碳交易概念

      碳交易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主要涉及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在《京都协议书》的要求下,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排放量最大的,因此碳交易通常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碳交易市场机制通过允许企业在不超过排放总量的情况下,使用或交易减少的碳排放量,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和影响

碳交易市场通过将碳排放权视为一种商品,允许企业在不超过排放配额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这种机制不仅促进了企业减少碳排放的积极性,还通过市场手段推动了温室气体减排。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相关内容仅作学习研究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