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肥力的基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保肥保水性,是水肥的载体。
2、微生物的载体和能源。
3、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来自生命体排泄物或尸体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是一大类结构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物质。
三、腐殖质
在土壤的微观世界里,微生物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参与了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为结构更为繁复的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这一过程被称为腐殖化。
作为一类富含碳的大分子有机聚合物,其分子量巨大且结构错综复杂。它是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大有裨益的有机质成分。科学家们通过特定的化学处理,如使用氢氧化钠和酸性溶液浸泡腐殖质,成功分离出了分子量较小的几种产物:腐植酸、黄腐酸、褐腐酸和胡敏素。其中,腐植酸是腐殖质中的核心成分。当腐植酸进一步经历酸化分解时,会生成黄腐酸和褐腐酸。腐植酸类物质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多个角落,包括海洋、沼泽、泥炭、土壤以及淡水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化褐煤,它是目前已知的腐植酸含量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含量可高达70%。风化褐煤是动植物遗骸在地壳沉积层中历经数千万年自然腐殖化的结果,虽然不具备燃料价值,但却是优质的腐植酸资源。据估算,某些风化褐煤中的腐植酸生物活性甚至高于其他来源的有机腐植酸类物质达5倍之多。
腐植酸作为腐殖质的关键组成部分,多数情况下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腐植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中,黄腐酸,亦称富里酸,是腐植酸中分子量相对较小的一类有机酸。
黄腐酸因其较小的分子量,能够轻易地被植物根系吸收,甚至可以通过气孔被叶片直接吸收,进而进入植物体内。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叶面肥是否含有黄腐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1、原始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2、半转化态,即有异于原始态基本结构的状态。
3、腐殖质态,即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并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作用生成的具有土壤活性的物质,所谓活性即具有离子交换性、粘结性和粘着性等。
五、对植物直接起作用的是腐殖质,前2项必须转化成腐殖质才能被利用。
这种转化需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在矿化和腐殖化过程中微生物要消耗掉有机质中50%-70%(按60%计算)的碳元素。碳元素在有机质中所占重量是55%-60%(试验室中检测一般取58%计算)。因此,未经腐殖化的有机肥,施到地里被土壤微生物慢慢分解转化为腐殖质损失的碳元素重量为58%x60%=34.8%,这里的碳元素可是当前流行的碳肥的核心价值啊。
六、所以同样是合格的有机肥中,有机质中腐殖质所占比重就成了判定有机肥性价比的核心内容了。
民间可用简单的泡水法判断腐殖化的程度,如果是豆油色(深棕色)则为腐殖化好,颜色越深越好。
七、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方法
1、秸秆还田
2、生草和种植绿肥
3、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
以上方法最终都是增加土壤的腐殖质,相同重量的有机肥其有机质状态不同则决定了向土壤补充腐植质的多少有很大区别。
八、怎样使土壤有机质增加?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生草还是落叶,它们每年为土壤有机质提供的贡献极为有限,通常不超过0.1%。考虑到土壤微生物的消耗以及植物的利用,有机质实际的净增加值更是微乎其微。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普遍采用的增施化肥模式,实际上是在加速有机质的消耗,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因此,最直接快速增加有机质的方法就是增施农家肥。
(文章来自网络共享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