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桐街,藏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和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中间,聚集了无数在生死边缘徘徊癌症患者。
医院病床排号紧张,大多数癌症病患者会住进嘉桐街,因为这里租价便宜,价格公道,一晚只需要几十元。
街道入口处安静地晒着白色的床单,空气里弥漫一股消毒水味。全长不到500米的嘉桐街,廉价旅馆、假发店、棋牌室、诊所、加工餐馆、小炒店鳞次栉比。来往的人提着CT资料袋、挂着尿袋,在家人的陪同下行色匆匆进入自己的租房。
因为往来于此的大多都是病人及其家属,人们更喜欢叫这里为“癌症街”。街上107号有个“阿英便利店”,是癌症街里的人气最旺的一家便利店。店主阿英(化名),是一位同时患有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癌症病人,她被大家公认为嘉桐街上抗癌最成功的病人。
时过境迁,今年是已是阿英抗癌的第11个年头。
「我为什么会活下来」
一开始被确诊为乳腺癌我整个人都崩溃了。
因一次与同事偶然的聊天,让阿英开始注意了自己的身体变化。同事告知阿英,如果乳腺有不痛不痒的硬块就有可能是肿瘤。听到这,阿英顺口回了句“我也有啊!”因为不放心,阿英跑了多家医院检查,最终在2013年被确诊为乳腺癌,同年11月,阿英住进了省肿瘤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
“麻绳专挑细处断”,没想到在术后的第10天,又被检查出「宫颈癌」。
两个癌症同时降临在了阿英的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命运好像在赤裸裸地向她宣示「这次,你真的活不下去了」,惨痛的现实彻底击碎了她那颗想要继续活下来的心。
阿英要面对的不仅是病痛的折磨还有随之而来的高额手术费。宫颈癌手术一次就要三万,做一次化疗一万多,医生让她在这之间做抉择。巨额的医药费让阿英又一次对求生之路望而却步,这不仅对她来说是一种严峻考验,对于家庭更是一种劫难。
阿英想过放弃,就此向命运妥协。因为,她不想让原本贫弱的家庭为了抢占这一线生机而散尽钱财。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压抑的存在,它不是一个人的苦难,而是整个家庭的苦与悲。
至暗时刻,阿英遇到了值得她怀念一生的「战友」。
让阿英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名乳腺癌、肝癌晚期的病友。身处绝境的她们奋力拉了阿英一把,在阿英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她们用自己的经历治愈着阿英。“小妹你别放弃,医生一开始说我只能活6个月,你看我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她们劝阿英坚强面对,叮嘱她一定不要在乎钱,先让自己活下来再说。还有病友给阿英炖汤,悄悄塞钱给阿英,让她千万不要放弃活下去。
这些来自病友的善意温暖,让阿英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决定「先让自己活下来」。
2013年12月19日,阿英开始了第一次化疗。
选择化疗,就意味着要经受治疗的折磨,忍受化疗带来各种不适,呕吐、腹泻、掉头发、肾功能损坏。化疗带来的痛苦犹如“魔鬼”让阿英反复忍受炼狱般的煎熬,不断撕扯着阿英那颗想要活下来的心。“有时候在站在楼上真的想直接跳下去”。
当阿英每次浮现轻生的念头的时候,她就会想到家里两个儿子——当时,小儿子只有5岁,大儿子22岁,在读大二。想到这,阿英忍下来了,一遍一遍说服自己一定要咬咬牙坚持下去。
当阿英谈到自己大儿子的时候,言语中饱含着歉意。因为在阿英患病那年,面对母亲巨额的医药费,儿子毅然决定退学工作,为母亲筹取医药费,任阿英再三阻止,也没能说服大儿子想要退学的心。大儿子的退学成了阿英内心中最大的遗憾。阿英一遍一遍重复“大儿子成绩其实是很好的”,无不透露着命运的造化弄人和无奈。
在化疗期间,令阿英最感动的还有病友们对她的关爱。一次,阿英一个人在医院化疗痛苦无助,远在永州、衡阳的病友得知后立马赶过来陪伴她在病房里度过漫漫长夜。她们在沮丧疲惫中彼此拥抱,等待阳光照进她们的生命里。
支撑阿英活下来的还有她对前夫的「恨」。
2014年1月3日,在阿英的第二次化疗的时候,相伴多年的丈夫向她提出了离婚。阿英清晰记得离婚那天,自己是光着头去民政局离婚的,那天她一边哭一边骂着前夫,“你太没良心了”。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害怕高额医药费,丈夫选择在她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离开,男人的绝情冷漠犹如毒液渗透在阿英的每根神经里。她意识到,人的感情是多么脆弱易碎,在抗癌的路上,只能自我拯救,悲喜自渡……离婚后的阿英在一家医药公司的食堂打工为自己挣取医药费。
在回忆起丈夫对她的无情冷漠时,阿英说当时只有一个心态就是“我一定要证明给他看,没有他我也能好好活下去!”
阿英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
2013年4月,在做完第五次化疗后,阿英的身子和存续几乎被“掏空”了。于是阿英放弃了后面的第六次化疗和40次放疗,选择回家休养。
也许是因为阿英的坚强意志和每天的坚持锻炼,2018年12月阿英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在嘉桐街开起了“阿英便利店”。
「就算再难也要帮你治」
从阿英便利店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看见斌叔的肠粉店,与阿英不同的是斌叔是作为病人亲属在此开店。
2020年斌叔的妻子王阿姨被检查出肺癌。在得知自己患有肺癌的当天,她绝望地跟母亲哭诉“我没有做什么亏心事,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那天晚上她的喉咙哭得沙哑。
一时间,全家人的心都乱了。对于打工家庭,肺癌的手术费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像一座大山,把他们一家人压得喘不过气。
在病魔面前,王阿姨的家庭成了她生命最有力的依靠。王阿姨告诉我们,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斌叔最开始也是一整天愁眉苦脸,但在最后向她保证“就算再难,卖车卖房也要帮你治!”斌叔的坚定也让王阿姨慌乱的心着了地。
王阿姨向我们回忆道,最让她感动的是她的女儿。
当她的女儿知道自己母亲患上肺癌后,也开始想起各种筹钱的办法。显然,家里无力承担医药费,但是她并不想就此放弃母亲,于是她做了一个很大的心理准备。她向母亲提出“能不能现在让我结婚,用我的彩礼来给你治病”。听到这一翻话,王阿姨既感动又心痛,“作为你的母亲怎么可能用你的彩礼钱呢?”
母女俩在沙发上相抱哭成一团,也许是她俩的哭声感动了上天,好运开始眷顾王阿姨一家。后来最终的检查结果敲定王阿姨是肺癌早期,全家人都松了口气。
2022年11月3日,王阿姨湖南省湘雅做了手术,顺利康复。
“一朝患癌,终身抗癌”,王阿姨就算康复也免了不断的复检,最开始是每三月一次,最后慢慢半年一次。后面为了方便王阿姨治疗,斌叔决定在嘉桐街盘下一个店铺,赚取生活费。
「劫后余生的她们」
康复后的阿英仿佛重生了一般。
她并没有选择回到老家,因为患癌,老家的人把她当成异类,总是害怕她会把癌症传染给她们。阿英清晰记得在她患病期间站在堂门外,她的邻居对她说:“阿英,我想叫你进来喝杯茶,但是你的脸黑得吓人。”
阿英也不记恨,她回到了嘉桐街。在这里没有异样的眼光,无需刻意的同情,他们相互交流安慰,彼此在病渊依靠,一起对抗命运。
她在嘉桐街盘下了店面,从最初的水果摊、棋牌室再到如今的爱心便利店。
如今阿英已经经营便利店六年了,店里粮油、饮料,粗食样样齐全,店内东西很便宜,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只能维持生活。但对于阿英来说,这就够了。
阿英开这家便利店并不想大富大贵,除了维持生活,她还有一个执念。
她想看看自己是否还能遇见「11年前安慰她的那两个战友」,她坚信只要两位病友来复查一定会来到嘉桐街。她梦想着再次见到她们,梦想与她们像以前一样再聊聊天。
她也想给这里的癌症病人做一个榜样,用她的抗癌经验帮助更多人,给予她们活下来的力量。她时常会用11年前两位战友安慰她的话来慰籍嘉桐街的病人,“想这么多干嘛,先让自己活下来”。
阿英曾想过,自己死后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献了。这起码对她的两个儿子有了一定的保障。2014年,阿英签了眼角膜捐献协议,因为阿英的其他器官早在化疗的时候受损了。
往事随风尘封。现在的阿英活得轻松随性,除了开店,阿英还跳舞、做操、搓麻将……累了就听听言情小说,追追剧,“一切都是过去式了,现在我什么都不在乎”。
阿英如今53岁,虽然她的前半生被病痛折磨得遍体鳞伤但现在的她已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她一切的一切都已在过去的风中释放,现在的她是一个自由人。
康复后,王阿姨在肿瘤医院大门外摆起了小摊,卖卖豆腐脑、米糕,时间长了她便对癌症失去了往常的恐惧,“癌症已经在肿瘤医院见怪不怪了”。但是她也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劳累病情再次复发。
斌叔陪着王阿姨在附近经营起了生计。早上清早出摊卖肠粉,中午回去经营嘉桐街的肠粉店。当我们问起斌叔是怎么会做肠粉的,他总是轻轻盖过“摸索摸索就会了”。
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磨豆浆,六点出摊,从早到晚卖豆花是王阿姨生活的常态。在现实中,普通家庭患癌的病人大多和王阿姨一样,背负着家庭的责任,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要抚养,承受着巨大的经历压力和不确定性,迫于现实的压力他们必须为生活奔波。
王阿姨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消极,而是微笑看待生活里的琐碎。面对长时间的劳累可能会复发的风险时,她说“要是复发了就去治,没什么大不了的”,以一个健康人的姿态面对生活,用一颗平和的心应对人生的瞬息万变,这大概是经历过风浪的人才会有的“空杯”心态。
嘉桐街的人常常会谈起一位患有骨癌的12岁的女孩,长得白白胖胖的,平时活蹦乱跳与正常人无异。她的父亲经常会陪她在这里复查,与棋牌室的人熟络了起来。后来医生跟他们说治疗以后每个月只要来复查一次,但是这位父亲再也没有出现在过嘉桐街。直到询问才知道“我的女儿在回家后的一个月就去世了”。
在嘉桐街穿梭这些年,斌叔见过无数癌症病人,“住在这里的人,真的就是说没就没了”,一些人会为了治病住进嘉桐街,但是也许在某一天,他们再也不会回来……
生命无常,就如史铁生的那句“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登上特立号
将青春一网打尽
撰文丨唐蓉
摄影丨唐柔雪 蒋思瑶 彭鑫
编辑丨张文学
出品丨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