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物。
在非洲,每年有数百万吨旧衣服流入服装市场,它们的背后是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生意。
2023年,全球二手服装销售额达到2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9%, 2024年仅非洲服装市场规模已达到惊人的70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5.16%。
这个市场当然不会缺少中国的掘金者。
早在2012年,就有一个来自广东的年轻人郭松,刚毕业就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二手衣物回收行业,2023年靠着二手服装出口进账4个亿,赚的盆满钵满。
01
变废为宝
郭松茂名高州人,2008年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在新生军训刚刚结束,看到校园里满是随意丢弃的军训服装,郭松感到非常可惜。
出于减少浪费的初衷,他和同伴萌生了回收再利用的想法,四处筹集资金大量回收军训服装,再销售给周边德育培训基地,从而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正是这次经历,让郭松嗅到了二手衣服的商业机会。
“既然我们可以回收军训服,为什么不能回收生活衣服呢?”后来郭松又发起了“天使行动”高校联盟,吸引了五六十所高校参与到衣物回收的活动中。
它们把一部分衣服捐给西部山区的孩子,另一部分卖给合作商,利润用来维持联盟运营。时至今日,这个“天使行动”还在完全公益化地运行。
02
发现新市场
经过系列的调查和研究,郭松发现国内的二手服装市场并不活跃。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更有发展前景,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简直就是二手服装贸易的天堂。
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非常精准。
之后两年,公司业务发展更加迅猛,团队也逐步完善,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几十人。
企业每年的业务量一下飞升至1-2万吨废旧衣服,格瑞哲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二手服装贸易企业之一。
03
相较于一般只专注于二手服装某个环节的经营同行,郭松的公司正在打通全产业链条。
像我们看到的小区那些旧衣服回收箱,之前都是一批回收“散户”在操作(上游是代理商,代理商的上游才是像格瑞哲这类服装出口企业)。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一是回收质量不可控,而是很多都是打着慈善公益的幌子,实则再私卖给行业内的公司牟利,曝光后的乱象导致居民信任度大大降低,回收数量骤减。
所以格瑞哲自己开始在终端投放回收渠道,陆续在全国设立了3万个自营回收箱,为公司带来20%的旧衣服。
还有和高校,社会组织展开合作,回收的旧衣服给用户一定比例的“环保金”,并且在线上通过支付宝、闲鱼等互联网平台回收,这些举措都很好的维持了货源的供应和质量的保证。
目前,格瑞哲在广州、山东的3家工厂,600多名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拣、整理、消毒、打包。
他们会挑出能穿和不能穿的衣服,但那些不能穿的衣服也没有废弃,有些被卖给下游企业做工业原材料,有的则在格瑞哲的技术研发下,成为新布匹和新材料。
04
摸索前进
当然,创业并非总是晴空万里,风调雨顺的,郭松也遇到过自己的大挫折。
在格瑞哲疯狂扩张的那几年,团队成员提出在海外建立分公司,扎根当地以减少成本。出于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考虑,郭松同意了这一想法。
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乌干达,成为了格瑞哲的第一个海外站点。
然而,现实并不如理想美好。
原因是这动了当地代理商的奶酪,在当地建立分公司,相当于断了代理商的财路,他们当然不乐意,当地经销商纷纷抵制,并选择停止与「格瑞哲」合作。
虽然经过反复解释后,流失的客户又被争取回来,但是站点的后续工作依然遭遇到极大的阻力。
虽然,刚开始发展势头非常良好,不到半年时间,团队做到了每月1000万的销售规模,年毛利可达到20%。
但在去到非洲的第三年,站点彻底瓦解,郭松带着团队全面撤回了中国。
回顾此次失败的原因,郭松感到非常心痛。
05
迎来转机
关闭海外站点回国后,郭松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二手衣服回收源头上。
到2020年,国家大力扶持二手服装行业,鼓励企业建立旧衣回收循环系统,格瑞哲才终于等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这一政策春风让格瑞哲迎来了转机,公司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目前,格瑞哲已经成功建立了完善的二手服装回收流程,线上结合线下,回收网点已覆盖全国245个城市。
此外,作为行业的标杆企业,郭松的团队还率先制定了二手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大大促进了旧衣贸易的规范发展。
2023年,是格瑞哲腾飞的一年,企业的二手衣物年销售额高达4个亿,业务涵盖全球108个地区和国家,真正实现了国际化贸易。
靠6平米小店年赚50万:你觉得low的小生意,有人闷声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