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成绩的变化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波动。比起考前的焦虑,同学们考后的情绪体验或许更加复杂,有来自收获的喜悦、有出于粗心的懊悔、有源于偷懒的内疚、有期待落空的失落、有对于未来的担忧和迷茫......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要正确看待,正如有一句话所说:“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面对结束的期中考试,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谈成绩?做好“坚强后盾”呢?
经历了紧张的考试,孩子可能会比较敏感,情绪易波动,家长不要把话题只围绕在成绩上。给孩子多一些关心,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考试后,家庭成员之间尽量避免冲突和争吵。不要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按照平时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照顾孩子的起居,不必过度小心翼翼,也不必过度关注或刻意关心,以免给孩子传递压力。家长应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并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孩子考出好成绩需要各种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成绩也不是体现孩子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它只是检验孩子某一阶段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即便是某项分值为零,也并不代表您的孩子该项知识为零,只能说明他对这一阶段的知识掌握得没那么好,他需要对这一阶段的甚至更早期的知识再次学习。 成绩出来之后,与其他同学成绩进行比较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同学之间的“比较”有一定的意义,但还是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对成绩多进行纵向比较,即和过去自己的成绩比,而不是横向的同学间对比,且纵向比较能更好地看出成绩变化,对孩子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掌握更准确。
无论分数高低,都是孩子辛勤努力的结果,此时需要回归家庭温暖的港湾,进行短暂的憩息,为下一段的学习生活储备能量,家长应多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心灵上的抚慰。考后家长可以善用“黄金五问”来和孩子谈成绩: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3维度、6因素。他认为,理想的归因模式是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把成败归因为内部的、可控的,那么以后更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下一次成功。
当孩子考得比较好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他的高能力和持久努力的结果,让孩子充分认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当孩子成绩表现不佳时,可以引导他认识到这可能是他目前的努力还不够,帮助孩子减轻焦虑,重新出发。
当孩子骄傲自满的时候,家长有两件事不能做。第一件事,家长不能过分打击。比如:当孩子因为考得还不错沾沾自喜,家长来了一句:拿一次高分就开心成这样。这种“打压”对孩子状态的调整百害无一利。第二件事,家长要学会科学地表扬。很多家长会表扬孩子聪明,但对孩子努力的肯定,更容易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和掌控感。
合理的目标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就感,过高的目标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影响学习自信心。在和孩子讨论成绩的同时,还要帮助孩子优化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达到什么标准。例如,设定每天背几个单词。目标可衡量:确保目标是可以衡量的,这样孩子可以跟踪自己的进度,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目标可实现: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设定,让孩子感到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爱,是温柔的表达;教育,是慢的事业。让我们一起携手,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正视考试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考试的成败及原因,且思且行,鼓励孩子继续前进,努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佳绩。让我们一同以“心”相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