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青海行漫记】■刘忠锋

文摘   文化   2025-01-28 11:00   山东  






作者简介

刘忠锋,陕西旬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安康日报》《文学陕军》《延河》《阿坝文学》《家乡》《剑门关》《禹城文学》《齐鲁文学》《烟台散文》《散文之家》《中国旅游文学》《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青海行漫记

青海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二十六年前,我去兰州办事时本想顺便去青海看看,结果阴差阳错未能如愿,这些年来我无数次在梦中勾勒过那片广袤天地的景象,渴望能亲眼目睹并领略那里无与伦比的绝美风光。

葵卯年七月二十日,我和家人终于踏上了青海之旅,我们中午从长安出发夜宿兰州,翌日到达海西乌兰。此行越过了平原登上了高原,也甩掉了暑气的纠缠。此时正值草木茂盛的季节,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绿浪翻滚,生机盎然,太阳一出地平线就放射出刺眼的光芒,晒的柏油路面热浪蒸腾,行驶在烈日下就像在穿越火线。也许是看惯了平原的景象,起初的行程并未在我心里激起多少波澜,直到驶离平原后心潮才逐渐澎湃起来。过了丘陵地段,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越来越明显,公路两旁山坡林立,断谷深邃,山体的颜色主打黄和绿,黄的是陡峭的山坡和断崖绝壁,绿的是茂密的树林和旺盛的庄稼,两种颜色交织融合,持续演进,绿色集中的河谷地带茂林修竹,绿荫掩映;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洋溢着浓浓的田园气息。

随着海拔的持续攀升,山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黄色的范围逐渐扩大,绿色的领地慢慢缩小,最后一片绿意也消失在了距离兰州市区不远的大山深处,从此群山变成了秃岭。绯红的夕阳给群山披上了一抹五彩的纱幔,给错综复杂的千沟万壑增加了更多的沧桑感,无尽的荒凉中渗透着一种豪迈奔放的美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在晚霞的映照下水波滟潋,金光闪闪,水中的倒影在波浪的追逐中,姿态万千,美轮美奂。黄河母亲雕塑在晚霞中熠熠生辉,她的笑容依然是二十多年那样慈祥可亲,当我再次仰望她的时候内心无比踏实。夜幕下的白塔山灯火阑珊,黄河两岸霓虹闪烁,纷至沓来的游客们相约来到中山桥上纳凉观景,穿行在桥下的豪华游轮灯火通明,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漫步在滨河公园,清风徐来清爽怡人,空气中飘散着西北城市特有的烟火气,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了兰州别样的温情。随便走进一条街巷都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或美食留住脚步,走走停停,看看逛逛,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午夜,大街小巷依然热闹非凡,月西斜,夜未央。

迎着朝阳继续西行,走出丹霞地貌后视野渐渐变得开阔起来,放眼望去天高地远峰峦如聚,起伏跌宕的山脊像巨龙一样遨游在茫茫天际。雪白的云朵落在遥远的山坡上,抑或悬浮在高高的山顶上,像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绵羊,又像一团团蓬松的棉絮随时都有可能乘风而去。过渡地带的地形地貌既有丘陵的浑厚,又有高原的雄壮,丘陵与山地相互交融,错落分布,山的走势多呈正弦曲线状,顶部隆起形似菌盖,底部略平坡坦谷宽,山上虽没有森林覆盖,但是草长得很茂盛,像是给山峰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棉衣,一个个略显富态的样子像初为人母的少妇,正在经历孕育和日渐丰满的过程,越看越觉得耐人寻味。

过了湟源不久,日月山便遥遥在望,此时的太阳还未中天,万里晴空深邃高远,像一帘湛蓝的幕布垂悬在群山之巅,日月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早在少年时期我就听说过关于文成公主与日月山的一些故事,那时候在我的想象中日月山是一座巍峨险峻高不可攀的神山,我和它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当我真正走进它的时候才明白一个道理:看山和看人一样,不能只看外表,不看内涵。单从外貌上看日月山就是座普通的山,高不过昆仑,险不及华山,既无黄山之奇,也无衡山之秀,但是它拥有朴实无华的内在美,正是这种简单、平凡、纯粹、质朴、简约的美才给到访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日月山的美景让很多人无比神往,然而到此朝圣的人更多的是为了追寻文成公主当年留下的踪影。遥想1300多年前,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历时两年多时间入藏和亲的史实,让人既感动又悲悯,难以想象一行人在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那位感动历史的公主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换来了藏汉融合和大唐疆域的持续稳定,她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砥砺前行。

站在日月山顶遥望东南,只见峰峦绵亘,不见来时路;远眺西北,千顷草原绿意盎然,清风吹过草原绿浪起伏,羊群点点,一派塞外江南的生动景象。五彩的经幡迎风飘扬,娓娓传颂着古老的经文和千年的故事。空气中弥漫着诗与远方的味道,一切都是那样怡然自得。

踏着历史的回响告别了日月山,前方的道路越走越平坦,壮丽的草原风光让人目不暇接。眨眼间,视野的尽头突然浮现了一片硕大的发光体,像一块棱角模糊的磨砂玻璃搁置在草原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影迷茫。导航提示青海湖快要到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就像马上要见到梦寐以求的伊人一样心潮澎湃,无比期待。

随着前方的车流速度缓慢下降,走走停停,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停车步行大约半小时左右,终于见到了青海湖的真实面目,只见波澜壮阔的湖面无边无际,无法分辨视野的尽头是山,是水,还是天。湖水的颜色深邃幽蓝,像刚从染坊取出的丝绸一样细腻温润、光泽流转,那种光亮的蓝色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叹为观止的蓝,是湛蓝、靛蓝、深蓝、蔚蓝、天蓝、瓦蓝……我觉得这些词语都不够准确,原因是色彩在不断流动、变化,时而剔透如玉、纯净无瑕;时而光影迷离、如梦似幻,时而大收大放、活泼舒展;时而窈窕妩媚、含蓄委婉,万般变化的色彩彻底征服了我的感观。

草原上的油菜花开的正旺,金色的花潮像火焰一样燃遍了湖畔和山坡,同蓝天、白云、牧场、牛羊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大自然不拘绳墨的构图和撼人心魄地着色充满了精骛八极的创造力,非神笔不可为之。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油菜花的清香混合着青草的味道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沉酔在清脆的布谷鸟和山雀的叫声中我仿佛已经回到了故乡。我的故乡在陕南,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春潮涌动,金黄的菜花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袭艳丽的花毯,登高望远便可观赏到春色荡漾,油菜花香醉千山的壮美景象。此时的故乡正处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而青海湖畔却是春风骀荡、鸟语花香,可谓是:陕南骄阳红胜火,青海春意正浓时。

赏心悦目的风景能撩人心扉更能激发人的浪漫因子,青海是个能制造浪漫的地方,无论身在何处身心都能得到完全放松,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和重担,自由地宣泄情绪,同时光一道放慢脚步与灵魂对话。日常中的我经常被无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有时候还会感到严重缺氧呼吸困难,到了青海才知道到生存的氧气与海拔的高低并没有太大关系。青海的一切对我都充满了吸引力,非常羡慕那些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他们既不用买房买车,也不用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以尽情的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同心爱的卓玛一起策马同行追逐天边的星星,寻觅极致的浪漫。

目酣神醉的风光让我如痴如醉,不知何时天空已经聚集了团团乌云,云层越积越厚,越来越低,感觉伸手就能触及。少时,在没有电闪雷鸣的预告下一场大雨不期而遇。雨中的草原温婉妩媚,既有烟雨江南的唯美,又有塞外坝上的静谧,牛羊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洗礼,丝毫没有慌乱,依然悠闲地啃食着带着雨露的美味。雨中青海湖烟波浩渺,雾气缭绕,好像有潜藏在水底的某种生物正在向水面吹气,感觉雾气中隐藏着许许多多古老的谜团和神奇的传说,也许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失踪之谜就藏在其中。雨下的快晴的也快,大雨过后又是艳阳高照。我从未见过如此调皮的天气,只要空中黑云翻墨顷刻就会大雨滂沱,只要一下雨气温就会瞬间从两位数降到了一位数,雨过天晴气温很快又从冬季回到了夏季,把“一日见四季”的谚语诠释的清清楚楚。

茶卡盐湖与青海湖相比是安静的,远看好像梦幻仙境,天地融合一碧万顷,水在天上,云在水中,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影陆离气势恢宏,湖面鸟影飞绝,静如处子,感觉大声说话就会打破她的宁静。近看宛如千里冰封的童话世界,银装素裹耀眼夺目。屹立在湖边的盐雕生动的塑造了古代神话和历史人物,无声地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神奇传说和古代先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的动人故事,仰望那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塑像,我仿佛已经穿越时空,到达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远古时代。行走在盐滩上脚底发出声声脆响,像走在白海绵上一样,一转身就不见了足迹。湖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微风拂过水面层层涟漪如梦似幻,看细浪逐滩,听清风低语,感觉无比惬意。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给湖面镀上了一层闪闪的金箔,游客们纷纷前往湖中打卡拍照,用镜头记下难忘的美好时刻。

黑马河的夜安静祥和,感觉能触摸到大地的心跳,屋外冷风飕飕,室内暖意融融,餐馆里的炉火烧的正旺,看着热气腾腾的菜肴瞬间就有了回家的感觉,吃一口地道的手抓羊肉,喝一杯清香的青稞酒,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的踪影全无。

告别了塔尔寺的钟声踏上归途,短暂的旅行永恒的眷恋,大自然给予了青海千般宠爱,不仅造就了它的绝世美景,而且留下了传颂千年的历史感动。大美青海,杰斯杰有。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4.如入选当期纸刊,作品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投稿邮箱:1:ludongwenxue@126.com 2:xibuzuoja@126.com(仅限复制)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当代主流诗歌及散文小说选本,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山东齐鲁文学社

首席顾问:莫言

总编:罗永良

主编:曾小霞

副主编:樊建华 程桂彬 付爱玲

执行主编:陈骄 

执行副主编:方小琴

编辑部主任:王建军

一级编辑:曹秋芳

责任编辑:金小仪 苏岚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欢迎您的参与。


订阅及交流微信:yanlan1619


【百度百科: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选本

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精品。推送优秀作品,出版精品选集。《齐鲁文学》欢迎您的参与(综合文学纸媒,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