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疗效药性口诀伤科药用口诀

文摘   2024-10-14 00:01   河北  


微信:2584214170

每天分享传统中医养生文化

                   


百草古方

1.       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

2.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

3.       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 桑枝、臭梧桐、

4.       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

5.       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

6.       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       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

8.       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       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

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10.   化痰止咳药:贝母川贝、浙贝、杏仁半夏、姜半夏、前胡、白前、枇杷叶、桔梗、瓜蒌、天花粉、草菓。

11.   理气药:陈皮、枳实、枳壳、香附、木香、乌药、甘松、苦楝子(川楝子、金铃子)沉香、薤白。

12.   活血药:川芎、郁金、丹参芍药、赤药、白药、红花藏红花、益母草、延胡索、玄胡、手膝、桃仁、王不留行

13.   止血药:蒲黄、仙鹤草(脱力草,龙芽草,金顶龙芽)三七、田七、白芨茜草、地榆、槐花侧柏叶、柏子仁、白茅根、莲藕、艾叶、丝瓜络、伏龙肝、百草霜。

14.   补血药:地黄、熟地、生地、何首乌、当归、阿胶、桑椹子、龙眼肉、鸡血藤、

15.   补气药: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白术、黄精、甘草、红枣 、黑枣、

16.   补阴药:沙参、麦门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女贞子、枸杞子、地骨皮、枸杞头、

17.   补阳药:胡桃、补骨脂、破故纸、肉苁蓉、仙灵脾、菟丝子、杜仲、巴戟、益智仁、续断、狗脊潼蒺藜、白蒺藜。

18.   祛寒药:附子、乌头、肉桂、吴茱萸、丁香、柿蒂、高良姜、小茴香、大茴香。

19.   开窍回苏药:麝香、冰片.

20.   镇静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磁石、朱砂.

21.   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羚羊角、天麻、钩藤、僵蚕、蚕砂、全蝎、地龙干。

22.   收敛固涩药:山茱萸、五味子、乌梅、乌贼骨(墨鱼骨)金樱子、桑螵蛸、牡蛎、螳螂卯子。

23.   驱虫药:使君子、南瓜子、木榧子、槟榔、大腹皮、苦楝树皮、大蒜、鸦胆子、昆布、海藻、茶叶、辣茄、常山、象牙屑。

 

药性口诀

和中止吐泻以藿香,宣表治懊侬以淡豉。

治厥阴头痛,吐沫以吴茱萸,治少阴腰痛泄泻以破故纸。

养血固胎以菟丝桑寄,和肝益肾以沙苑女贞。

平肝阳清肝热,石决明秦效良多,降冲气和冲血,代赭石著功不少。

用金钱草通淋化石,土茯苓主梅毒恶疮。

麻黄散风寒而发汗平喘桂枝解肌表而温经通阳。

防风祛风胜湿,四肢疼痛能疗。荆芥发表散风,初起疮疡并治。

生甘草清火,而炙补中,地黄生凉血而熟滋肾。

甜杏仁滋肺燥而润肠,苦杏仁泄肺实而定喘。

久咳阴虚宜川贝母之清降,痰火痛肿宜浙贝母之苦寒。

清热药中的热盛于里,用药当清,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泻火救津津解毒、治证不同。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庶能切合病情、药皆中肯。

温里药中的沉寒痼冷祛之以温,辨上中下三焦之寒,别肺脾肾三经之治,辛湿祛寒皆耗液,阴虚阳亢总非宜。

化湿利水药中的水湿停聚见证多端,或为泄利淋浊,或为肿满呕吐。热化而苦淡渗,寒化宜辛散温行。倘若脾肾之既弱,即渗利宜慎施。

止痛药中的气凝血滞,致痛之由。行气活血,止痛之药。痛证更有六气七情之因,莫徒拘执套用止痛之药。


伤科药用口诀

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四味堪为主,加减任调移。

乳香并没药,碎补以辅之。头上加姜活,防风白芷随。

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腕下用枳梗,菖蒲厚朴治。

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皮。

大茴与故纸,杜仲入腰支。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

大便若阻隔,大黄枳实推。小便如闭塞,车前木通提。

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知。

全身有单方,饮酒贵满危。芋麻烧存性,桃仁可累累。

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此方真是好,编成一首诗。

庸夫不肯传,师乃心有私。



手诊咨询
微信:2584214170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不能用作医疗诊断和临床使用

百草古方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