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迎小满 聚力共成长

文摘   2024-05-29 22:25   江苏  



初夏迎小满 聚力共成长

——黄桥小学教育集团作文名师工作室第七次研修活动

最美人间五月天,夏意清浅胜春烟。2024524日,在浅浅的夏风里,黄桥小学教育集团作文名师工作室第七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新城分校举行。活动以“‘个体语言经验’在语言实践中的积累、形成与发展”为主题,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学习等形式,多角度开展研修活动。


课例观摩



上午第一节课由黄舒畅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她用三个大任务——“徜徉故事花园”、“陶醉心灵花园”和“续写快乐花园”,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探寻花园之变和巨人之变原因,感悟巨人心理变化历程,体会童话中触动人心的真善美。课堂上,老师巧用兴学单,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归纳,自我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生成丰富有趣,学习真正发生。


第二节课由闾小荣副校长执教六年级习作课《有趣的实验》。本课以固粉快速使水凝固的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之“趣”,“你觉得哪里最有趣”,唤醒了学生心中的语言种子,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切实将“细节”落实到习作之中。三组图片,贯穿实验的整个过程,教师对动作、表情等做细致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体验”到“文字表达”逐步增趣的过程。努力以儿童的视角对习作内容进行分享、借鉴、修改、提升。


主题学习



接着,工作室领衔人闾小荣带领大家学习了《试谈“个体语言经验”在语言实践中的积累、形成与发展》《让个体语言经验在情境中拔节生长》两篇论文,通过学习,大家明晰了“个体语言经验”培养的路径: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在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形成个体语言经验的主要路径是语言实践。要适应学习需求,提升语用情境的适切性;找准经验发展点,提升语用情境的指向性;基于活动类型,丰富语用情境的类型;多情境融合,凸显语用情境的关联性;增强评价功能,提升语用情境的反思性。按照上述策略认真进行语用情境的设计和实施,“个体语言经验”才能得以形成与发展。


最后,工作室成员在听中学,学中研,研中思,纷纷积极参与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学优点,改不足。




学员评课



丁小丽:

学习了《有趣的实验》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收获颇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是课堂的关键。整节课趣味盎然:一、趣在情境。语言的建构离不开语境,教者以魔术表演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语言能力。二、趣在语言。“到底是什么这么神奇呢?”教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吊足学生的好奇心,当答案揭晓时大家相视大笑,趣味十足。三、趣在动作。我觉得教者虚张声势的动作,配上豪气十足的音乐表演魔术,成了学生的写作亮点。课堂经典画面的重温,写作结构的搭建,细节描写的指导都值得我借鉴,学习。


王昕怡:

黄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设计很新颖。两处对比阅读很巧妙:1.将第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发现花、草、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之处,理解花园的变化是因为孩子的离开,从而感受童话的奇妙。2.初识巨人和再识巨人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巨人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写感受说印象,让孩子反复读领悟巨人的自私、凶恶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体会巨人从自私到无私的变化。整节课,通过四个活动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真善美和童话的奇妙,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孙晨:

黄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设计新颖,不同于常规教法——从字词开始教学,而是直接抓住课题中的两个关键词“巨人”和“花园”切入。两条线索并行,共同搭建了一个学生学习的支架。在“巨人”这一脉络上,从初识到再识,前后形成对比,让学生鲜明感受到巨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王尔德原文中对巨人的描写,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巨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而引发思考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巨人?最后和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人物的真善美”结合在一起,和学生共同编写属于巨人的美好的花园之歌。


张宇青:

黄老师的这节课注重深度思维的培养。首先,运用表格对比感受“孩子们在花园里”和“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的不同,给出自我评价标准,间接训练学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其次,关注探索故事背后的深层意蕴,真正感悟巨人的内心变化的原因,使学生领悟真善美,从而强化学法的渗透,彰显语文教学的张力。


陈丽:

闾校执教的《有趣的一次实验》这节习作课,极好地诠释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理念。上课伊始采用表演魔术激趣导入,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做魔术的任务活动,加上老师夸张有趣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表达的兴趣。接着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给予学生在言语内容以及言语形式选择上的“自由”,闾老师一句“你觉得哪里最有趣”,唤醒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紧跟着借助三组图片,带领学生重温可能忽略的实验细节,真正做到将文章不仅写“真实”,还要写“具体”。最后借助自评互评的形式修改习作。整节课“趣”字当先,课堂上妙趣横生,学生个个饶有兴趣,涉笔成趣。


张玥婷:

观看闾校《有趣的实验》习作课,对作文教学又多了收获与理解。闾校的课堂生动有趣,师生活动默契,我学习到了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同时也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下面是我学习的收获: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最头疼的课,学生“谈写色变”,但闾校的习作课堂就充分化解了这一难题。闾校先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小魔术,然后让学生一步步猜测,最后揭示原理,进而引出本节课写作的内容。闾校并没有流于形式直接揭开谜底,而是让孩子一步步的去思考,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让孩子们发现要想写好本次作文还要认真观察才行。这一环节设置非常巧妙,就连我也沉浸在问题的思考中。在讲解重要的实验材料聚丙烯酸钠在生活中的运用时,闾校用幽默的语言介绍它作为纸尿裤的应用,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激起了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整合学生资源,选择先写后导、先说后评策略。闾校整合利用学生做实验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回顾中再次体验实验的过程和乐趣,在上课开始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动作图片的出示,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与心理,提供支架,使学生有话可说。为落实先写后导、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策略提拱了依据。

三、师生评议,共赏佳句。好的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但成功的作文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点拨。几在学生完成作文片段后,再通过让学生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等环节,让学生们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之处。闾校都对孩子的作文采用了激励的语言,让孩子对写作文充满信心,能大胆去写。听了这节课,我被闾校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经验所打动,我真切地感受到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中都收获了习作的快乐。学习贵在内化,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要将本次学习到的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让孩子敢于写作,乐于写作!


徐姣:

听了黄老师的《巨人的花园》,感受颇多。黄老师的课堂具有启发性,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如引导学生读了巨人叱责孩子们的三句话后,顺势问,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问题设置带有启发性,给学生留有疑问的空间,为学生展开想象留下了余地。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思维的撞击与交流,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当然,如若在学习过程中把抽象的知识融入情境,在角色体验中朗读文本,演出巨人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是不是更加丰富文本、再现文本了呢?这些疑问值得我们思考。


王帅:

观摩了闾校《有趣的实验》的作文课,我深受启发。首先,闾校巧妙地通过魔术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还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为后续的作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闾校在课堂上运用了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此外,闾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评一致性,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助力学生成长。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成果,还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观摩这节课后,我深刻认识到创设情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提高写作质量。同时,我也意识到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它们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尹小丽: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5月24日,我在“黄桥小学教育集团第一届作文名师工作室第七次集中研修”活动中,观摩了工作室领衔人闾小荣副校长执教的《有趣的实验》。本次的教研活动让我们对习作课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收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把握。  

一、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一直是我们坚持不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听课,同时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从说到写更具可行性。但只有有效的情境才能更加深刻地体现出教学目标,以及对作文知识的掌握。闾老师从神奇的魔法游戏开课,引导学生述说有哪些神奇的东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动眼、动脑、动口,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积累写作素材,唤起学生产生表达的激情。 实验是学生探索知识,提高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生活的积累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不断获取新的发现,学生们才能在实验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闾老师在教时能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激情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值得学习。 

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

作文课的教学不应单单只是对写作技法的传授,闾老师在上课时并没有一味地讲什么是修辞,叙述文的几大要素是什么,而是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由地去说、去表达,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作文的形成便是把这些说的内容记录下来,用说引写,让作文不再无话可说。

三、内化引导,授之以渔

作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按一定顺序真情实感地表达出来。概括为:输入——内化——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输入即观察,观察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内化即思考,包括联想、猜想、想象。输出即运用,运用表达,有序地写出来。我们平时的作文课为什么会枯燥、单调,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教得艰难,那是因为平时老师们都忽略了“内化”这一环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闾老师让孩子在一个很真实自由的操作过程中说出自己当时或一瞬间的想法,而这样的不断启发,积少成多,学生自然而然就构思出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唯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习作教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会把本次听课中所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今后的课堂相融合,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上好每一堂习作课,让学生乐于写作。


季琴:

闾校长这节课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讨论、探索、总结、想象、创作、交往、互动、评价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闾校长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乐说乐读乐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如此简单,听,这是同学们最纯真的声音;看,这是同学们最真实的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