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年观河北】之“探寻燕赵文化·书写河北故事”文化实践活动,是文学院充分利用大学生寒暑期返家乡契机,组织青年学生对河北省域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引导同学们在足履心识、耳闻目见中触摸时代脉搏、涵养家国情怀,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学思感悟、发挥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书写多彩河北、展现文化自信,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年力量!
河北邢台
千年古韵与旅游新篇交织的
发展之路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2班郭天宇
2024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对邢台市夯实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资源条件的做法进行报道:“波光粼粼的百泉湖湖面上,水鸟游弋;跨湖而建的百泉大桥上,游人漫步。几只骨顶鸡划过水面,钻进了苇丛……”,大篇幅展现了邢台市“环邢皆泉”的美丽画卷。
邢台,这座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它的兴衰荣辱。在岁月的长河中,邢台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而文化旅游资源则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发展的画卷中逐渐闪耀出耀眼的光芒,见证着这座城市从古老走向现代,从默默无闻到备受瞩目的华丽转身。
邢窑白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类银似雪”的精美品质闻名遐迩。邢窑遗址见证了那个瓷器烧制技艺炉火纯青的时代,那些出土的白瓷碎片,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它们不仅仅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邢台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无数能工巧匠在这里挥洒汗水,将泥土赋予生命,将邢台的名字通过瓷器传播到四面八方。
还有那古老的郭守敬纪念馆,纪念着这位伟大的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走进纪念馆,仿佛能看到郭守敬仰望星空、观测天象的身影,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成为邢台精神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星辰。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邢台人,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科学巨匠的足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邢台像许多传统工业城市一样,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重工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曾经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一些古老的建筑在城市建设中逐渐消逝,邢台的发展似乎陷入了困境。
但邢台人民没有放弃,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坚韧让它在困境中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邢台逐渐意识到自身丰富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不仅仅是过去的象征,更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于是,一场围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行动在邢台大地上悄然展开。
对于历史文化遗迹,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和保护。古老的城墙得到修复,那些在岁月中斑驳的砖石重新焕发出古朴的韵味。邢窑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也进一步加强,不仅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遗址展示馆,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邢窑白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邢台的自然风光也逐渐被打造成旅游胜地。太行山脉在邢台境内留下了壮丽的景观,大峡谷、天河山等景区犹如大自然馈赠的宝藏。邢台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便捷的登山步道、观景台,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因旅游而大幅提升。曾经,邢台在人们的印象中或许只是一个工业城市,但现在,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外界对邢台的看法,更增强了邢台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服务中,用热情好客的态度迎接每一位游客,让游客们感受到邢台这座城市的温暖。
回首邢台的发展历程,从古老历史文化的传承,到在困境中寻找转型之路,再到如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蓬勃发展,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邢台人民始终坚守初心,用智慧和勤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邢台的旅游资源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城市发展的新大门,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