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铁8号(环)线是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最重要的骨干线路之一,也是线网规划中的唯一一条环线,全长约50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站37座,与既有线路形成换乘站13座,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将西安地铁线网紧密串联。
为确保8号(环)线高质量建成运营,铁一院领导团队多次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历经1880多个日夜,全体项目人员把“融汇长安、舒适关怀、数智赋能”等理念融入在设计方案中。各参与单位协同作战,高效推进工作开展,为项目建成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建设现场(滑动查看更多)
“融城之环”
8号(环)线全长49.9公里,串联汉、唐长安城12处城门遗址。作为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唯一一条环线,与7条已运营线路形成13座换乘站,经由8号(环)线,可换乘城区内任意一条既有地铁线路,迈入网络化运营新时代。线路开通后,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突破400公里。
8号(环)线融贯大型客流点,覆盖雁塔区、新城区、灞桥区、未央区、莲湖区5个行政区和高新区、曲江新区、经开区、浐灞国际港4个开发新区,串联曲江池、大唐不夜城、幸福林带等11处旅游景点(公园),周边环布20余座大型商城,跨入轨道商业集群新纪元。
“人本之环”
设计团队贯彻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大唐不夜城站、曲江池西站等站点周边区域打造城市“微中心”,全线开展站点周边景观、道路“微提升”“微改造”,在地铁出入口和附近公交站台之间的步行通道上设置风雨连廊,改善慢行出行体验。
在白家口站、东等驾坡站出入口附近地面空间设置“P+R”和非机动停车场,提升交通衔接便利性。
兼顾特殊人群需求,充分体现地铁人文关怀,在8号线所有换乘站均设置“母婴室”,全线车站均设置第三卫生间。
“文化之环”
呼应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融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形成“春之绿,夏之红,秋之金,冬之蓝”的区位色彩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空间方位识别系统。
“数智之环”
为保障工程实施安全、落实文物保护、提升系统运能、实现便捷换乘和网络化运营,铁一院技术团队不断探索科技创新,运用数智赋能。
穿越弱活动地裂缝
建设团队首次试点应用“多孔注浆钢纤维管片”新型盾构技术穿越弱活动地裂缝,大幅降低传统暗挖施工风险,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全自动运行技术
技术团队构建5大核心系统18个科目48个联动运营场景,根据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全自动运行系统平均节能15%~30%。以创新技术赋能智慧地铁,打造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云平台、智能运维、智慧车站、宽带集群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的智行、低碳地铁环线。
BIM数智赋能
8号(环)线载客运能较B型车提升31%,对客流要求很大。通过客流模拟仿真和BIM数字化技术指导换乘站设计,换乘流线更顺畅。
应用BIM技术优化管线综合排布,提高管线综合设计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有效节省工期。
智能便民设施
列车新增便民化手机无线充电区域,加装全天候“烟感检测探头”、超视距“主动障碍物探测装置”,这些设施提升了乘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技术团队不断将“智慧交通、数智赋能”探索成果运用到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
铸梦一院
供稿单位|城轨院
本期作者|邵 莹 张苗苗
黄晓琳
责任编辑|杨少琦 杨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