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进正当时,青春逐梦惟笃行。初冬时节,铁一院各级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组织建设,联系服务青年,在创新创效中勇立潮头,在生态环保中彰显担当,在讲座培训中提升技能,在竞技比武中展现风采,在榜样学习中提升素养。一院青年坚守初心、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集团公司
11月20日至22日,铁一院在西安举办2024年群团干部培训班,全集团各级专兼职工会、共青团干部共5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邀请了陕西省工运学院、西安交大、共青团陕西省委等单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课程内容涵盖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工会基础理论与实务、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企业青年工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培训期间还召开了团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及工会数智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整体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获更好地运用到服务职工、服务青年、服务企业发展工作中。
11月7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全国决赛落下帷幕。铁一院青年技术团队取得两银一铜的佳绩。其中,通号院项目“铁路无人值守机房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和新疆院项目“沙漠戈壁区铁路风沙防治关键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均获得银奖,环设院项目“全自动驾驶车辆基地作业综合管控系统”获得铜奖。
数智化部
11月1日,数智化部召开年度宣传工作会议。部门领导、各所室负责人及团总支宣传骨干参会。会议围绕部门宣传工作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宣传团队建设、提升宣传内容品质以及拓宽宣传渠道等多个维度。会上,数智化部团总支正式发布了《数智化部团总支宣传小分队工作方案》,鼓励大家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适合部门特点的宣传方式,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地路院
11月23日,地路院立足青年工作实际,抓住学习契机,组织配合施工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部青年前往榆林市陕北民歌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歌以咏志、歌以抒怀,在雄浑悠远、激昂热烈的陕北民歌中体悟到了革命前辈燃烧星星之火的坚毅,照亮祖国天空的艰辛,激发青年人奋勇直前,接过革命接力棒,在新时代浪潮下激荡青春力量,奉献炙热的青春。
桥隧院
11月13日,为普及发明专利撰写和申请知识,提高广大青年员工科研创新能力,桥隧院团委邀请请西安通大专利代理公司资深讲师,面向桥隧院青年员工进行专利写作培训,讲座活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此次讲座营造了积极良好的科研氛围,加深了青年员工对发明专利撰写和申请的了解和认识。
工经院
11月22日,工经院团委组织举办2024年“工经杯”青年方案汇报大赛。本次大赛是工经院深化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得到院党政工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参赛范围全面覆盖青年员工。在大赛中,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凭借创新的理念、多元的选题和流畅的表述脱颖而出,充分展示青年的实力与才华,达到了提升青年方案汇报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助力生产经营工作高质高效开展的目的。
电化院
11月26日,为进一步了解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关心青年职业健康成长发展,电化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以“倾听心声 铸梦青春”为主题的青年思想动态调研交流会活动。本次交流活动更加直观地听取青年职工的需求和意见,结合集团公司2024年青年思想调查问卷结果,进一步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通过对话促进工作进步,为今后的团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号院
11月11日,通号院组织青年员工参加由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开展的《铁路CBTC信号设计规范》TB 10521-2024规范线上宣贯大讲堂。该规范自2024年9月1日起实施,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铁路CBTC信号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借鉴了城市轨道交通等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本次规范宣贯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前沿技术,充分掌握设计原则,提升综合设计水平。
环设院
11月22日,环设院团委组织团员青年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会上,团员们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工作中,为推动环设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城轨院
11月4日,城轨院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前往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参观学习。青年们依次参观各个展区,认真聆听工业领域的技术攻坚、农业生产的创新突破、教育战线的默默耕耘、服务行业的贴心奉献。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表示,将以劳模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投身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
测研院
11月8日,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二届职工技能大比武暨“工程测量技能比武大赛”在深圳举行。测研院智能监测所青年团队积极参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展现了铁一院测量青年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能水平。
铸梦一院
供稿单位|各单位团委
电化院
本期作者|刘 洋 张 昕
责任编辑|杨少琦 杨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