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熬夜、长途旅行、
慢病缠身……
这几类人要警惕游走于
血管的“沉默幽灵”,
规范防治避免“病不单行”
十月是我国第15个“敬老月”,刚过去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12个法定“老年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重点在于健康的维护。全球前三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发于老年群体,而血栓是这类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2024年10月1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血栓日”,今年的主题是“血栓与共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普外血管外科联合医院静脉血栓防护组、门诊部健康教育科在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举行义诊活动,进行血栓相关血管疾病知识宣教,提供血栓相关疾病治疗指导。
如果把我们的血管比作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那么血栓就像河道里的淤泥,它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血管堵塞。血栓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血管中,如脑部、心脏、腿部等,一旦堵塞,轻者影响机体机能,重者威胁生命。
血栓形成有三个要素——
血管内膜受损:健康血管正常情况下光滑、有弹性。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因素的影响,会让血管壁变得坑坑洼洼,逐渐让血管出现损伤,若再加上血脂过高,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就会乘虚而入,“扎根”在这些坑洼里,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像粥一样的脂溶性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这种现象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血管内有了斑块,即使堵塞程度小于70%,没有明显的症状,人依旧时刻处于危险中。因为这些斑块很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就会触发凝血机制,血小板,凝血因子纷纷赶来,形成大血块,即血栓。血栓如果从血管壁上掉下来,在血管里漂流,把某一处血管堵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缺血。比如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就会出现脑梗现象。
血流变缓:血液的流动速度与血栓的形成有很大关系,比如:久坐、长期卧病在床、经常坐飞机等,会导致局部的血流速度变缓,在静脉中凝成血块,这便是静脉血栓。
血液成分改变:一些疾病,外伤、手术等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出现变化也会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在血管内游走,仿佛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运输系统“瘫痪”,它钟爱两条路线:动脉和静脉。前者多发生在心脑血管和四肢,后者多发生在下肢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见,肺栓塞最危险。
堵在大脑→脑梗,发生后,可能出现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异常,如手臂无力麻木、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甚至丧失活动能力,卧床不起等。
堵在心脏→心肌梗死,严重的堵塞随时都可能致命;如果心脏上的动脉(冠状动脉)堵塞程度轻的话,可能只是心脏泵血能力受到影响,可能会诱发心绞痛,还会出现易疲劳、气喘等症状。
堵在肺部→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情通常很急,若栓子很大,病人就可能窒息而死,往往是因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血栓顺着血流堵塞于肺血管导致,肺栓塞的猝死率高达85%。
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静脉血栓动脉堵塞严重时可能导致腿脚缺血坏死;而静脉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肺血管就可能导致肺栓塞。
堵在其他地方→器官功能丧失,发生在眼部,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堵塞,严重可致失明;发生在肾脏,会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发生在肠道,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性坏死。
血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
健康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各类疾病的基础措施。建议低脂、高纤维素的食物,如:鱼虾、蛋奶、谷类、豆类、果蔬等。远离油腻、高脂、高糖食物。
充足水分:每日饮水1500—2500ml,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证身体水分充足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宜少量多次、短时间内别喝太多太快、别喝太烫的水。
戒烟限酒:吸烟对血管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等严重后果。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焦油等: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流变慢,血液中的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同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脂质沉积血脂紊乱,血管硬化、血栓形成;酒精对血管的损害:大量饮酒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动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长期可能导致心肌肥厚、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同时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管失去弹性,加速血管硬化,甚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最容易诱发血栓,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适量的有氧代谢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长期卧床衰弱无力者,照顾者可给予被动运动,例如踝泵运动、环抱式挤捏小腿、按摩下肢肌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心理平衡:缓解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急性堵塞,甚至会导致动脉闭塞,引发心梗。适当的放松和压力管理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合理用药、定期体检:引起血栓的原因和因素非常多,一般来说,血栓的形成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想预防血栓,主要还得针对原发病进行预防,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可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
普外科血管外科章希炜主任医师介绍,“世界血栓日”由德国医学家Rudo lfVirchow教授提出,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此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增强居民科学就医意识,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血栓预防能力,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希望通过对血栓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及义诊等活动,将更多的血栓预防知识传播给大众,防患于未然,同时也传递一个信号,血栓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规范的诊治可以显著降低其病死率。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慢性病,远离血栓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
专家门诊信息
订阅号
服务号
策划&审核 | 徐婕、吴倪娜
统稿&编辑 | 潘婕
文字 | 姜海英、吴畅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宣传统战处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