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脱垂(POP)已经是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6%~8.72%。
盆腔器官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常见症状,主要与妊娠和阴道分娩、产次、年龄、体质指数(BMI)有关,此外近年来也有文献提出,子宫位置对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机制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01
子宫位置与POP的关系
据《子宫位置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研究,998例患者在经阴道分娩后产后一年内,子宫中后位组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8%,明显高于子宫前位组的19%。
以上研究表明,子宫中后位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更高。
原因可能与缺乏支撑有关:
中后位子宫的长轴与阴道轴几乎平行,宫颈位于前方,靠近膀胱和尿道,没有具体的支撑。当腹腔内压力增加时,中后位的子宫更容易被推向阴道。
前位子宫的轴线与阴道轴线大致成直角,宫颈位于后穹窿,阴道后壁和直肠可以提供后部支撑。
02
子宫位置与产后子宫脱垂
在健康未生产状态下,女性子宫在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共同协调支持下,表现为前倾前屈位。产后出现子宫后位时,表明盆腔韧带结构及功能存在改变。
当产后子宫位置变为后位时,盆腔韧带已经存在一定损伤,再加上产后肛提肌损伤,最终增加了子宫脱垂的风险。这可能为产后中后位子宫的女性子宫脱垂发生率增高的原因。
03
POP的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