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估计所有小伙伴都有听过,不过可能都是小时候学的,为了更全面理解,我们再复习一遍。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为了满足猕猴们的欲望,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很长时间以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朝三暮四”都是一个负面词汇,大家都把这个词理解为。养猴人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现在多用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当我们认真去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读这个故事细节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发现,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能做好“朝三暮四”就很不容易了。“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从这句话可以看到,首先作为“领导”,狙公是很关心“群众”的,同时能够理解“群众”的想法,同时“群众”也都明白“领导”的想法。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大多数组织出现问题,就是上层和基层的脱节,上面不理解下面的想法,下面也不了解上面的想法。想“狙公”这样,能互相理解,是不是很不容易呢。“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为了让“狙”过的好,满足“狙”的需求,“狙公”主动的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限制自己的花费。其实很少有组织的高层,愿意限制自己所掌控的资源,把资源分下去,狙公能做到,真就很不容易。而一直到实在环境不好,没粮食了,才开始考虑限制“狙”的花费。而且在限制的时候,还担心“狙”不开心,不接受,尝试考虑方式方法。像这么考虑群众的感受,出台政策又重视方式方法的,是不是很不容易呢?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而这句一直被“诟病”的“朝三暮四”的分派安排,从某种角度那边,又何尝不是一次很成功的“预期管理”呢?“狙公”一方面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理解“群众”的担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群众”的要求,做好了“预期管理”,最后解决了问题,是不是很不容易的么?最近一段时间,从国家层面,陆续召开一系列的发布会。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有的发布会效果好,有的发布会效果不好。认真分析其中的差别,效果好的,也未必是真金白银付出最多的,效果不好的,也未必是没有加大力度,投入力度不够。很多人在讨论当下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都把问题归因到“力度不够”,“数额不够”。但是真正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时候做事情,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永远是有限的。而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区别,是如何把给定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很多时候,明明是付出很多,政策力度已经在能力范围内给到最大,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可能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狙公”“朝三暮四”的水平吧……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经济发展与预期、信心密切相关。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都会影响经济发展。加强预期管理,重振经济信心就是要坚定自信。——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