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8分)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二、参考答案
(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2分);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2分);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山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分)。
(2)含水层较厚的原因: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2分);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2分)。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2分);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2分)。
(3)影响:造成地下水水位抬升(2分)。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2分);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2分)。
三、考生答卷示例
四、失分主要原因
1.审题偏差
例如第(2)小题”含水层较厚”大多考生答成含水量多,无法答出含水的地层厚”。
(2)概念模糊
沙丘的沙源是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地表细粒碎屑物质答成河流”泥沙”;地层答成“土壤”;向斜与背斜概念表述错误;混淆断层与断裂的概念;地理方位用“上下”表达是错误的。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概念不会适用。
(3)原理生疏
例如沙丘形成的影响因素是沙源十动力十沉积环境,考生平时必备知识和思路欠熟练,导致答题思路乱。对区域地理背景掌握肤浅,导致答沙源时错误虑河流含沙量,而不能从干旱半干旱区的冲洪积扇让去寻求沙源。
(4)不用信息
图示信息产生的地质构造形态先后不分清楚,解读图示中的向斜、背斜、断层、断裂、下沉、抬升、地下水流向等信息欠缺导致零分卷的出现。无法运用”读图写话”方法突破问题缺口。
(5)技巧不足
答题方式缺乏顺序性和逻辑性,答题技巧缺乏,出后自相矛盾、概念乱用、因果错误、指向不明等导致失分。
五、提分措施
①必须回归课本,理解概念,总结原理和规律,打好知识基础;
②注意解题细节例如审题,题型归类,理清思路,正确适用课本原理分析,再加以准确表达。
③强化提取信息能力训练,強用推理过程训练,強化地理语言的精炼表达训练。
④多种学法齐下,口述、笔炼、阅题,小结、反思、记忆等多种学习方法齐用,提高阅题审题能力和问题表达能力。
⑤选题紧扣三年高考,抓核心原理布局题目,题中情境包含核心原理,用核心原理解题。
⑥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地理综合思维品质。
⑦总结解题方法技巧,多练陌生情境试题,在反复修正中提升地理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