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文学|厚富华:步行上学

文摘   文化   2024-09-01 00:01   上海  

2024年第1294期(总第4596

 微刊 故乡文学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

步行上学

文/厚富华

刚才还很晴朗的天空倾刻间彤云密布,雨点伴随着狂风一起袭来,势不可挡,大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是在弯曲的山路上,有几个学生从学校的方向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脚上本来就很笨重的布鞋由于沾满了烂泥而变得更沉重了,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她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这个场景不是故事中的画面,也不是电影中的镜头,而是深深印在我头脑中的一段记忆,当年的我就在她们当中。那时,不管是大雨如注,还是冰封大地,我们都要步行去上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在贫困农村的我,和村子里的大孩子一起,自豪地背起小书包上学了。看见昔日的伙伴,我也学着以前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样子,同那些小不点儿潇洒地挥挥手,一路欣喜地向离家六里地之外的小学校走去。

那时我们村子里在那个学校上学的有七八个人,全部是步行上学,上学的时候,我们常常是自己走自己的,因为每家的早饭时间不一样,回来的时候就不同了,学校是同一个时间放学,这样,一个村子里的学生就同时回家,一大帮人说说笑笑,欢呼雀跃的走在路上,对于刚刚加入这个大军的我来说,感觉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记得当时家里的早饭特别的早,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自己总是怕别的同学把自己落下,只好让妈妈早点做饭,当时我常常是第一个吃完早饭的人,早早吃过饭叫上一两个同伴才开始上学。

步行上学,夏天还好,冬天到了学校,同学们的脸和耳朵会冻得几乎没了知觉。班级里的小同学都纷纷往炉子边上挤。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没有任何烦恼与忧愁,有的只是顽皮与梦想。

后来,我来到乡政府所在地上中学,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上学,总要带上一大包干粮和两罐咸菜去学校。那时学校离家里不是太远,有二十多里路,同班级里有的同学相比,还算是离家较近的。记得那时班里有一位身体柔弱的女同学,在宿舍里和我邻铺,她的家离学校有七八十里的山路,她也是每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全是步行。我有时回家同父母说起这事,他们还叫我多向她学习呢。

我们村里和我一届的同学有四个,每个星期六下午一放学,我们就紧锣密鼓地往家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时而比赛跑步,时而说说笑笑,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都写在了我们脸上。回到家,爸妈都会留着一些我喜欢吃的菜,给我做好吃的。

那时,每个周末我在家都不能复习功课,大多数的时间是给父母帮忙。有时是上山砍柴,有时是下地干活,大多数的时间是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妹妹,实在是没有活可干,我也会主动承担起浇菜园子的任务,一个星期把园子里的菜浇一遍。

到了星期天下午,我该回学校了。妈妈帮我整理书包的时候,总会把两个玻璃罐整齐地装进我的书包。这两个罐子里装的是我下星期在学校吃的菜,一般来说,一罐是大酱,另一罐是自己家里淹的咸菜,因为这样的菜比较容易保存。辗转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又从大山里出来了。

现在想想,当初的我们真的是“安步当车”了,从小学到初中这段时间,我没有花一分钱的车费。不是不想享受那份坐车的快乐、安逸,而是看不到公共汽车的模样,那时公共汽车还没有光顾我们农村。穿梭在马路上的一般是拖拉机,偶尔会有少见的卡车慢行在盘曲不平的黄土公路上。每个星期放假,我都是用双脚来回丈量着家与学校那悠远的山道。如果能偶然搭上路过的拖拉机或是卡车,那份兴奋的感觉会让自己欣喜好几天。

对于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步行上学真的是很艰辛,可是,当时我们并没有觉得苦,上学路上说说笑笑的,大家都很开心快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是一种别样的快乐!

看着现在的孩子们,略略有了一些感触。现在,家里孩子少了,父母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集中到了一个小宝贝的身上,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里,孩子们都很少有步行上学的了,年龄小一点儿的是车接车送,大一点儿的有的是骑自行车,有的是坐公共汽车,还有的孩子到高中毕业都有家长车接车送。“车堵人拥校舍前,只因稚子放学还。”这是现在学校门口开学、放学的情景。有时目送着孩子们骑着漂亮的自行车、电动车行走在柏油路上,我禁不住会想: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有福气,生在了这样一个好时代,漫漫上学路,折射着社会的进步,只是他们体会不到上学、放学路上嬉笑打闹的快乐。时代在进步,不知道未来的孩子们,上学路又会有怎样不一样的故事发生呢?”

作者简介:厚富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牛古吐镇人。
《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

故乡文学
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乡土文学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