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成立,携手构建抗凝管理医疗共同体!

健康   2024-10-22 18:06   北京  



金桂飘香,秋意正浓。2024年10月16日,“中国抗凝药师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国抗凝治疗领域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药学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抗凝药师联盟、上海市抗凝药师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联合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教授与上海市药学会监事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药师吕迁洲教授作为联合发起人,共同担任联盟主席。




开幕致辞:携手共进,开启新篇章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林厚文教授与吕迁洲教授对与会的领导、专家以及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


林厚文教授为大会致欢迎辞

林厚文教授强调,抗凝治疗作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依托上海市药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市级“上海市抗凝药师联盟”,旨在通过药师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提升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2023年,建立了首个跨区域“长三角抗凝药师联盟”,形成长三角抗凝药物治疗管理体系化发展新格局。两年来,长三角联盟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多中心合作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当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药物多存在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问题,对药物疗效和出血风险的平衡提出了极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成立首个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显得尤为重要。联盟将汇聚全国抗凝领域的药师、医师、护师及医疗工作者,通过医疗、教育、科研的深度交融,共同推动抗凝治疗的发展与创新


吕迁洲教授为大会致欢迎辞

吕迁洲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抗凝药师联盟将秉持“携手共进,凝心守护”的理念,致力于抗凝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联盟明确了六大发展方向:抗凝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抗凝药学服务与能力建设、抗凝循证与药物治疗管理、抗凝个体化与精准化用药、源于临床的抗凝科学研究和抗凝交叉与创新转化研究。通过这六大方向的聚焦,联盟将打造抗凝亚专科学科群,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抗凝治疗管理服务。

未来,中国抗凝药师联盟将致力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抗凝药物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为抗凝管理提供明确的操作路径;大力推动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研究,探索更适合中国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进一步加强抗凝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以及继续教育项目,帮助抗凝药师、医师、护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最后,吕迁洲教授再次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揭牌仪式: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成立仪式由联盟主席林厚文教授和吕迁洲教授共同主持,多位领导先后为大会致辞。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中国在抗凝药学管理和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体现了业界对提升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坚定承诺。


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成立专视频致辞


夏强院士视频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向联盟的成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夏强院士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在林厚文教授的带领下,在临床药学服务、科学研究和创新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抗凝治疗领域已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加强抗凝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对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抗凝药师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推动这一领域的药学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平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陈红专理事长视频致辞

上海市药学会陈红专理事长代表上海市药学会对中国抗凝药师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衷心期盼在上海和长三角抗凝药师联盟的基础上,汇聚全国同道专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我国抗凝、抗血栓、药事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王争副院长为大会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争副院长在致辞中强调了联盟的成立对于抗凝药物治疗和血栓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标志着抗凝药物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展现了中国药学界在这一领域的雄心壮志。王争副院长还特别指出了抗凝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尽管在区域合作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临床上仍有许多新的复杂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他呼吁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合作,依托中国抗凝药师联盟这个平台,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抗凝药物管理体系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通过这些努力,为抗凝治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携手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孙晓凡副院长为大会致辞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下称“浦南医院”)孙晓凡副院长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成立的热烈祝贺与对长期支持医院发展的领导和专家的衷心感谢。她提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新区卫健委的合作使得浦南医院获得了显著的支持与提升,特别是药剂科在抗凝药物管理方面的深入合作与指导。通过开设抗凝门诊、引入先进管理模式、提升患者依从性及减少不良事件,浦南医院在抗凝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医院也积极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推动抗凝药物管理的规范化和精准化。展望未来,孙晓凡副院长表示浦南医院将积极参与中国抗凝药师联盟,与各位专家共同学习进步,为浦东周边百姓的健康福祉贡献浦南力量。


李航宇院长为大会致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李航宇院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药师驱动医药护多学科VTE(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贡献,并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强调了从规模、硬件到技术,再到多学科融合式服务管理的转变。李航宇院长特别指出,基层医院在手术技术上已不输于大医院,但差距在于围手术期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因此,李航宇院长对药师及药学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潜力寄予厚望,并高度赞扬了中国抗凝药师联盟的成立,期待其在推动医院内涵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指导,提升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切实守护患者用药安全。


陆勇处长为大会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事处陆勇处长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增多,抗凝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实现科学、精准的抗凝治疗,避免并发症以及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风险,是目前临床药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抗凝药师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必将为规范抗凝药物管理,提升治疗效果贡献重要力量。作为人事管理者,陆处长表达了对药学领域年轻人才的期望,希望更多青年才俊能够脱颖而出,为药学人才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丙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大会致辞

上海市药学会刘丙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强调,中国抗凝药物联盟的成立是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大盛事。联盟的成立将为临床药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促进其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提升抗凝治疗效果,并加速新药评价等工作的开展。面对快速变化的医药政策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刘丙龙副理事长呼吁药师们保持紧迫感,不断学习提升,为临床药学的发展贡献力量,造福广大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争副院长和上海市药学会刘丙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共同为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成立揭牌


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成立仪式




学术报告:聚焦前沿,引领未来


多方协作,共筑抗凝防线

大会的专题报告由南京鼓楼医院葛卫红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郭凤教授共同主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清声教授进行了《院内VTE患者全国多中心研究进展》的专题汇报。研究覆盖了全国76家医院,纳入了11万余例患者,发现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且VTE主要发生在骨科、普通外科等科室。通过Caprini评分系统评估患者VTE风险,发现高危及极高危患者比例显著,但预防措施实施率不理想,尤其是低危患者的预防措施更为匮乏。报告还指出,即便在高危患者中,联合预防措施的实施也未能完全避免VTE的发生,提示预防措施的精准性和强度需进一步优化。此外,报告还强调了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结合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预防措施落地难、预防强度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已启动第二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预防指导。


引领规范,精准施治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戴海斌教授通过《浙江省抗凝药师工作分享》这一专题汇报,生动展示了浙江省在抗凝药物管理上的成功经验。戴海斌教授指出抗凝领域的药物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抗凝药物作为高风险药物在临床中至关重要,对医疗质量可产生关键影响。浙江省抗凝药师联盟通过规范化建设提升各联盟单位在抗凝药物使用管理方面的水平,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评审标准。在浙江省内积极开展抗凝药师培训、院内管理规范制定、省级会议交流、药学门诊服务、互联网医院咨询、多学科合作研究等方面的举措,旨在通过标准化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药学学科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雨辰副主任医师进行了题为《基于临床研究的专科VTE防治体系建设与实践》的专题汇报。刘雨辰副主任医师回顾了疝和腹壁外科领域从观念转变到实际推动血栓防控体系建立的过程,强调了血栓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回顾性研究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揭示了该领域存在的高风险患者比例高但规范化预防率极低的问题,指出了认知不足、评估复杂等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科室进行了大量宣教、简化预防路径、设计多期研究,并与多部门合作推动血栓防控工作的改进。经过努力,科室在血栓规范化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计划继续深入研究,拓展至国内外,力求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规范的治疗。最后,刘雨辰副主任医师强调了临床医生和药师紧密合作的重要性,期待未来更多跨界合作,共同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智能化管理,助力决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张弛主管药师在《智能化抗凝决策与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中指出我国房颤疾病负担重,抗凝治疗对降低卒中风险至关重要,但临床上存在抗凝治疗不合理现象,影响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仁济医院自2018年起成立抗凝管理与研究小组,通过标准化流程、教育工具及会诊形式提升抗凝管理。针对医务人员对房颤卒中风险认知不足、过度担心出血风险及手工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研发了国内首个可同时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共享式管理的移动健康工具“爱抗凝”小程序。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基于该小程序的房颤抗凝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降低抗凝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风险。


报告环节与会嘉宾




多中心研究项目隆重启动


VTE多中心项目研究启动会

本次大会隆重启动了VTE多中心项目的研究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顾智淳副主任汇报了《创新临床路径提升结直肠癌围术期VTE抗凝预防管理质量: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案。该项目旨在通过创新临床路径,结合精准化评估工具、本土化数据驱动的预防策略及科学路径建设,提升预防率。顾智淳教授指出,该项目将通过多中心合作的形式,优化VTE的防治策略,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顾智淳教授期待药师与临床医生展开紧密合作,在联盟引领下,聚焦精准化抗凝治疗策略,深入拓展管理新方向,推动抗凝治疗的高质量发展。




圆桌讨论:汇聚智慧,共谋发展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方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廖赟教授、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向倩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李妍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钱皎副主任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春来主任药师的共同主持下,来自全国的二十余位专家围绕“临床医师视角下的血栓性疾病诊疗理念”“血栓性疾病中临床药师的价值以及定位”“如何依托中国抗凝药师联盟建立创新患者管理模式”和“如何在区域合作框架下,组织多学科团队开展临床研究,推动个体化抗凝治疗的证据生成和应用”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胡知齐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贾冬副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魏士博副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侯能易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顾磊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高懿卓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珑副主任医师指出今后血栓性疾病的诊疗应走向多学科融合联合诊治模式,同时以我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抗栓治疗多中心注册研究也有待更多的开展。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郭玉金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邹建军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李黎主任药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舒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梓主管药师、南京鼓楼医院王宝彦主管药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戴梦飞药师谈到,血栓疾病管理其实就是一类需要多学科合作进行的临床工作,参与人员不仅包括医生和护士,药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四川省人民医院吕子彦主管药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白瑞雪主管药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君妍主管药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智多副主任药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琴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韩璐副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星霞副主任药师期待联盟成立后,定期开展联盟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聚焦各联盟单位在血栓疾病防治中的共性问题,制定研究目标和计划。


讨论环节与会嘉宾




展望未来:共创辉煌

会议最后,中国抗凝药师联盟主席吕迁洲教授与林厚文教授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他们强调,各联盟成员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抗凝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共同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抗凝治疗平台;提升公众对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对抗凝治疗重要性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提高抗凝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联盟将以科学为舵,以创新为帆,携手全国抗凝领域的同仁,共同书写中国抗凝治疗的新篇章。我们坚信,在联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抗凝药物管理必将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王思恒 杨子琦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林厚文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顾智淳教授

中国医学论坛报
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订阅号。中国医学论坛报订阅号致力于传播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医学资讯,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