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具凡人气息的一首诗,有纠结也有豪气,结尾两句鼓舞了无数人

文摘   2024-08-14 19:05   江苏  


余光中在自由诗《寻李白》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短短几十个字,不仅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仙”的形象,‌也反映了余光中对李白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敬意‌。


贵为“诗仙”的李白,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作为人这个独立的个体来说,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复杂的情感世界,也同样会遇到人生的困顿和挫折。不同的是,李白面对人生坎坷时总能化消极悲观为积极乐观,这点实在难能可贵。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便是诗仙李白的名作——《行路难三首·其一》。通过品读这首诗可以看到他凡人的一面。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有两种说法,暂无定论:一是李白三十多岁第一次到长安求职拜谒,结果无功而返;二是李白四十四岁时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


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唐朝著名诗人中除了李白,柳宗元、王昌龄等人亦有诗作。


诗文大意为:


送别的宴席上,朋友们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酒宴,金杯里清醇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玉盘里的珍馐美味也值万钱。


可我的心中却十分难受,难以下咽,只能推开酒杯、放下筷子暂时离开,拔出手中的宝剑,举目四顾,无所适从。


想要渡过黄河,冰雪却早已封住了这条大川,想要登太行山,漫天大雪已经封住了山。


遥想当年,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得遇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而商朝名臣伊尹梦中乘舟看见日月,最终位极人臣。


他们都得以建功立业,可我的人生道路实在是太难了!太难了!歧路纷繁复杂,属于我的那条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里呢?


即便如此,我相信总有这么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扬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的前两句就很“李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金饰的酒杯里装着清醇的美酒,一斗就价值十千(万);玉做的盘子里盛着珍馐美味,价值万钱。对宴席的高度赞美似乎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令人欢乐的宴会。李白的诗文中多见酒的身影,按理来说这种场合应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才对,事实果真如此吗?接下来的两句给出了答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美酒佳肴,诗人却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致,而是索然无味。他撇开酒杯,放下筷子,难以下咽。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和悲愤,他暂时离开筵席,拔出手中的宝剑,举目四顾,却发现无物可击,心也愈发茫然无措了。诗人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烦乱。


前四句可以看做全诗的第一部分,诗情经历了第一次大的起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五六两句写景,是诗人想象之景。既点出了“心茫然”的原因,又紧紧切题“行路难”。诗人之所以来到长安,就是为了能够混个一官半职,最终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象征着诗人对远大前程的追求;“冰塞川”和“雪满山”则是以严酷的自然环境象征着长安一行遇到的阻碍和排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七八两句连用两个典故,一是姜子牙没有遇到周文王时也曾在渭水边垂钓,一是伊尹在辅佐商汤前曾梦到自己乘舟时看见过红日。很显然,“冰塞川”和“雪满山”并没有让诗人一蹶不振,他内心深处仍旧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时来运转。


中间四句可以看做全诗的第二部分,诗情经历了第二次大的起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子牙和伊尹的人生经历固然增加了诗人面对未来的信心,但这些终究不过是诗人的想象,故当他的思路回到现实时,再一次感到人生的艰难。诗情有顶峰跌至深渊。连用四个短句,仿佛诗人面前有很多的歧路,不知该如何抉择,甚至就连自己身在何方也不清楚。理想的破灭让诗人陷入了迷茫,呼应了上文的“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两句是全诗最出彩的句子,千百年来鼓舞了无数失意人,甚至很多人以这两句诗为自己的座右铭。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迷茫当中不能自拔,相反他还发出了最强音。相信总有那么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云帆高扬,横渡沧海。这两句严格来说也用了典故,往往极易忽略。南朝宋时的宗悫(què),小时候家里的长辈问他有没有远大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确实也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全诗大起大落,充分表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尽管诗人数次陷入悲愤,但结尾却奏响了最强音。写的是“行路难”,却自存英风豪气。



—君安—

陇上诗书
品诗读词,感悟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