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不佛系的一组诗,读后血脉偾张,故事的结局却让人意难平

文摘   2024-08-31 21:44   江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太原王氏从汉朝开始就是五大望族之一,母亲这边地位也是了得——博陵崔氏,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虽然王家在太宗朝就开始没落,但是王维与生俱来的高贵是不会变的,家里浓厚的书香氛围还是存在的。爷爷负责王维的音乐知识,母亲负责他的绘画和佛学,父亲则教授他诗文方面的学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王维自然不会太差,再加上他自己勤学苦读,所以王维在孩童时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好景不长,王维9岁时经历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磨难——父亲过世。从此家里失去了依靠,无奈之下母亲带着王维和他的四个弟弟、一个妹妹来到了山西永济的舅舅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王维很早就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他更加努力学习,好早一天实现养家的目标。


公元715年,15岁的王维为了生计和家族的前途着想,独自一人开始了京漂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少年行四首》:


少年行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这首组诗不同于王维其他“诗佛”特征的诗,是王维早期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的千古名作。


诗文大意:


新丰的美酒价值很高,一斗就要十千(万)钱,出没咸阳城的游侠多是英气逼人的少年豪杰。他们相逢的时候由于意气相投,常常聚在一起痛饮美酒,宝马就系在酒楼下面的杨柳边。


他们刚刚从军就做了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跟着将军战斗在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塞从军的痛苦,即使战死沙场也要留下侠骨的芬芳。


一个人就可以拉开两张雕弓,即使敌人的骑兵有千重也不会放在眼里。偏坐在金鞍上从容调好弓箭,不停射去,使得敌方的首领无法逃生。


朝廷的庆功宴才刚刚结束,高高地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皇帝亲临现场,赐于侯印,将军佩戴印绶喜气洋洋地走出明光宫。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写的是游少欢聚痛饮的场面。诗的开头就以“美酒”领起,豪饮酣醉本就是英雄之本色。第二句则指出了具体的人物——京城侠少。第三句写出侠少重视友情、喜好交谊的作风。即便是刚刚认识不久的陌路人,杯酒之间就能成为彼此的知己。豪爽中透露出他们肝胆相照的人性之美。最后一句镜头从室内转向室外,写外景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内景。“高楼”暗示了人物的气派。“系马垂柳”,用骏马和杨柳两个意象衬托出侠少的青春年少和朝气蓬勃。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描写少侠出征边塞。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一旦边塞有战事,就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明明知道边塞是遥远的、寒冷的、荒凉的,一进沙场,九死一生,可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为国奉献。第三句用自诘的口气反挑,使得文势斗转,末句则以斩钉截铁的语气收尾。尤其是用了“孰、不、纵、犹”四个虚词,使得语气不断加强,形象地刻画出侠少从容坚定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写侠少勇猛杀敌的场面。侠少身处危险的战斗形式当中。“虏骑千重”指的是敌人大军压境且形成了强大的包围态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而侠少则可以“一身”对“千重”,如入无人之境,将敌酋纷纷射杀于马下。勇冠三军,战功显赫。


一、三两句用特写的镜头描写侠少英武矫健的身姿。“擘两雕弧”说的是侠少力大无穷,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骑马技术熟练,能在奔跑的马背上收放自如;“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敌人,百发百中。


二、四两句从敌人着笔,反衬侠少的勇猛精进、艺高人胆大。敌我力量越悬殊,越能体现出侠少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雕弧、金鞍、白羽,运用色彩描写给人物增色,人和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写游侠功成而无赏赐。诗的前三句描写了庆功仪式的隆重,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


皇帝看重的权贵享受战功,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的战士反遭冷落。前三首的主角都是侠少,而在这首里面,侠少却悄无声息,活脱脱的局外人。用欲抑故扬的手法,使诗中的不平得以强有力地表现出来。


这四首绝句各有侧重,独立成章,但又互相补充。虚实结合、收放自如,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行军曲。但侠少的结局多少会让读者感觉到不快,打仗杀敌的是普通兵士,封侯赏赐者却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颇有些许讽刺意味。



—君安—

陇上诗书
品诗读词,感悟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