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非虚构 | 侯群华:两个村的繁花

文摘   2024-11-20 17:01   河南  

在当下几百名省派第一书记中,省市场监督局委派的郝伟伟是为数不多既连任两届又驻过两个村且两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书记。


他,每到一个村,那个村里的春天便格外的芬芳。



时间回到2021年6月22日,这是郝伟伟去镇平县凉水泉村驻村报到的日子,也是让他落泪的日子。


那时郝伟伟的二宝才一岁多,刚刚会走。小丫听说爸爸要出远门工作,抱着爸爸的腿不丢,哭着不让走。父女俩抱着拉扯,一不小心碰倒了桌子上的一杯开水。水一下子浇到二宝的手上,杯子掉地上也摔碎了。郝伟伟抱起孩子就往厨房里奔去,挤开水龙头,水哗哗地流,物理降温,减少点孩子的疼痛。孩子的哭声与水管里冲手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郝伟伟百感交集,心疼得一直掉眼泪。这些不舍与心疼,郝伟伟谁都没说,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向着豫西南300多公里外的凉水泉村方向开进。


郝伟伟说,刚到村里,啥都不熟悉,跟着老第一书记同事田晓朋天天走村串户地了解情况,掌握民情,家里一点儿也顾不上,只有到了晚上,才闲下来关心一下手上包着纱布的女儿。打开手机里的照片,默默地看,默默地心疼,连视频都不敢开,怕孩子一哭闹着要爸爸,他更牵挂。


直到今年6月24日,我才知道郝伟伟这件鲜为人知的心酸事。那天,郝伟伟回省局办事,顺便来我办公室坐坐。我不由自主地问起郝伟伟驻村那么忙,怎么处理工作与家庭关系的,驻村那么远回不来,家里若有事需要搭把手了,言一声。


正说着,只见他从手机上翻出女儿被烫伤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当时的情景,一张是现在的,手上还留下被烫的几块大大的伤疤呢。


我看着照片,惊讶的同时心里也很难过。


这时候郝伟伟低着头,我以为他在思考着我问他的问题呢,谁知道他在悄悄地流泪。我让他平静一下心情,他摘下眼镜,擦擦眼泪,牵强地朝我挤出一丝礼貌的笑容。


郝伟伟声音有些哽咽:“你弟妹之前是老师,我一去驻村,还得照顾两个孩子,还要教学,忙得焦头烂额。我去村里没多久,她就偷偷地辞职了,一心在家做全职太太。一开始,我还不知道,等她该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她还呆在家里照顾孩子,我问她咋不去学校?她胆怯地说,我把工作辞了……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明白了一切。她是牺牲自己的事业,来支持我驻村,照顾这个家的!”


他等情绪稍平缓了些,脸色露出几分喜悦,对我说:“还好,今年四月,老天眷顾我们,俺家又添了儿子。这下,恁弟妹就更忙了,我总想帮帮忙。谁知,双休日回来,越是带老大老二多了,她姐妹俩越不想让我回村里,拽着衣服抱着腿不让走。我总是给队员商量着早点走,趁着孩子们还没有醒,我们就出发。每周一我们上高速时,天刚蒙蒙亮,等孩子们醒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赶了一半的路程了。”


坐了一会儿,郝伟伟起身要走,说队员还在楼下等呢,我们得往村里赶路。我送他下楼,他坚持不让送,只把他送上电梯里。等电梯即将关上门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眼里还闪着泪花呢。那一刹那,我又一次理解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的分量。



南阳市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位于县城北部约10公里。这个富有诗意的村庄就坐落在伏牛山脉浅山区里。这里有古楚长城遗址,三国时代,楚国为保卫乡土领地,筑起了一道宽十余米,高过丈,绵延数公里坚不可摧的石长城。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古官道传说呢,讲述了一位骑白马的武将在古道南疾驰时,因找不到水喝而将手中长枪戳地,结果一道水柱喷涌而出,形成了凉水泉。再后来,这个泉眼不管天气多么干旱,它都永不干涸,延续至今。


凉水泉村,过去是个被人遗忘的穷乡僻壤。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省市场局几届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帮扶,唤醒了乡亲们的勤劳与朴实,走出一条迈向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


落后的贫困村,摘了帽,脱了贫,一步一个脚印地,2019年凉水泉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先后获得“河南省传统村落”“南阳市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郝伟伟来到了南阳市镇平县凉水泉村时,已是初夏。


他来时我刚好也在镇平驻村,已驻村两年多了。他们村与我所驻的玉都街道办肖营村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开车的话一二十分钟就到了。由于我们都同属省市场局系统,只是所在部门不同,在田晓鹏和郝伟伟之前,我们两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就来往甚密。田晓鹏的前任第一书记王多义老兄,为了驻好村,完成使命,也为了照顾家、照顾老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举家扶贫。他把家都搬到村里了,妻子、母亲、岳母,都搬过来住。


他们一家租了个农家院,院里种满了菜,四季不断。家里天天开伙,我有时候不想做饭了,就去多义哥家蹭饭吃,捞面条、手工馍,新鲜的黄瓜、西红柿,总也吃不够。回到多义哥“家”,像回到了我们淮阳老家,吃的是家乡的味道,家里老人、嫂子,说的是家乡话,非常亲切自然。


后来遇到同事郝伟伟兄弟来驻村,也同样亲切,只是亲切的风格不一样罢了。


有一回,天气凉爽,郝伟伟把我约到他们村的红岭窝,他请我吃那里的农家小炒,喝上几杯啤酒,沐浴着凉凉的秋风,望着渐渐退却的夕阳和晚霞,顿觉有几分诗情画意。


我俩拾级而上,步入到不远处的楚长城遗址,坐在残延断壁上,张望着对面山画屏似的坡上若隐若现地自然形成的白马图案。这是凉水泉的一大景观,老第一书记王多义就想个点儿,在山道拐弯处装了个大型高倍望远镜,交给当时的贫困户看管,一个增加收入的渠道。期间有袅袅云烟漂浮,置身此景,感受着山间原生态的美好。


郝弟问我,哥,你说,不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你看,我们村发展乡村生态游多好的条件啊,前年,村整体搬迁,留下的民房,策划策划,改成民宿,与乡村游正匹配呢。


自然资源和条件确实很好,适合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接着他的话茬儿说。


还有,晓朋哥一来村里,就看上了凉水泉这个名分和凉水泉纯正的水资源,一心想用这么甘甜的山泉水,酿出凉水泉专属的美酒,踌躇满志哩。


我顿了顿说:“酿酒,发展酒产业,你们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有不少客观的原因阻碍着晓朋书记的思路。我和他的前任第一书记王多义,还有咱局在镇平挂职的常委副县长李莉姐也一同探讨过,‘一年能成庄稼汉,十年难成生意人’,驻村也就两三年光景,一晃都过去了,要是弄个半拉子工程,摞那了,可丢人丢大了。让他慎重启动创建酒厂的想法。可他信心满满,还是开足马力一点一点往前推了。”


“是的哥,你们看得很准,分析得到位。现在晓朋哥在筹建酒厂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阻力。”郝伟伟的眼神里有几分无助和迷茫。


我鼓励他说:“你下一步就要接晓朋书记的班了,你可得多支持多配合他的工作,他有你这个得力助手,工作会开展得顺利些。”


七月份,镇平的天空骄阳似火,镇平县组织一次全县驻村第一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也如火如荼。报到的当天,一看学员手册,巧的是把我和晓朋书记安排到一个房间住宿。不巧的是入驻的宾馆停电了,正好晓朋的东西也没带齐,看这阵势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电,开车回去拿东西了。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怨声载道。离村近的,大部分是县派第一书记,签个到就回去了。我在城郊驻村,也回去了,反正不在这受热,不耽误明天上午开班就是了。


晓朋书记和我一样,次日一早到的教室。我俩是所有驻村第一书记中唯有的两名省派第一书记。从学员们的目光中,似乎觉察几分嫉羡来,因为省派第一书记,每年“带帽”下来的有50万元的专项资金,单位里每年也舍得拿出几十万元帮扶村里发展产业。或许,同行驻村战友们羡慕的是这真金白银的大力支持优势吧。


培训第二天,晓朋村里有急事需要办回去了,让郝伟伟来听课。


吃过午饭,我和郝伟伟就回房间准备午休。


哥,听晓朋哥说,你驻村经验老丰富了,上上下下对你评价很高哩,晓朋哥这次让我来替他听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我课余时间好好向你取取经呢。


到了房间,郝伟伟真的是逮着我不放,不停地问这问那。什么咋给支书处好关系了,咋与村干部打成一片了,群众要是提出啥问题了,咋答复咋解决?协调专项资金咋协调,报告怎么打?


我一开始还认真地按我的经验和方式给予解答,说着说着,瞌睡瘾上来了。


该上课时,郝老弟把我叫醒了。


我睡着了,打呼噜了吧?影响你休息没有?


没有哥,我没睡,在本子上整理刚才你说的,都是经验之谈,对我来说都是宝呢!


我看他脸上兴奋中带有倦容,略感歉意。去县党校教室的路上,又是走一路说一路,三句话不离本行,还是驻村那些事儿。



凉水泉建酒厂准备立项了。只有田晓朋一个人意志最坚决。


老庄镇党委、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三级政府组织对这个构想各持不同意见,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缺技术、缺资金、缺运营团队。这些制约因素克服不了,办酒厂就是一句空话。


思路决定出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只要是工作队研究决定的事情,就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不能左顾右盼,之后,省派工作队与市政府派驻工作队、镇党委包村干部、村委委员、投资商进行沟通协商。


说破嘴皮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让大家吃个定心丸,第一步要把办证、取证这件事提前向省局主管局领导报告。巧的是,恰逢白酒生产许可证已经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放到省级市场监管局好时节,这也就意味着具体操办,会省下不少环节和时间,各种成本都会节省下来。田晓朋和郝伟伟二人暗自高兴。


凉水泉酒业(河南)有限公司地址就选在了原村小学旧址了。之所以选这个地方改造再利用,晓朋书记经过考察和请教,这儿有几个自然条件是比较适合的。一是浅山区,缓坡平坦地带,海拔有500米,地势较高,土壤含水量较低,保水性能良好,有利于发酵池内湿度的控制;二是干燥通风,阳光充足,带个校园旧址的环境,有利于保持酒窖的稳定温度和湿度,从而奠定酒的好品质。


为了节省成本,晓朋书记带领民工亲自下池开挖,运来的砖和水泥,也是亲自扛卸。尤其是2020年镇平的冬天,显得比往年格外的冷。凉水泉地处山区,山里的冬天似乎比外面还要冷,我所驻的肖营村,处在平原与丘陵交界处,记得当时村委的自来水管都冻上了,到了中午也化不开,做饭用水都困难,用屋里的桶装水熬点米粥喝,将就一下完事。


可想当时凉水泉的气温有多低吧。但酒厂施工不能停,工地上的晓朋书记穿着单衣浑身还冒热气呢。


闲冬,群众没事干,听说村里要建酒厂,这可把大家伙稀罕坏了,纷纷来村学旧址,围着看热闹。妇女们三五成群的,有的领着小孩儿,小点的孩子得抱着;男人们有的手里夹着烟,边抽边看,边议论。不知谁家的小黄狗,在人群里跑来跑去。这个说道,田书记,啥时候能建好酒厂?那个说,田书记,咱村里还能酿出来酒?是用粮食酿的还会出酒糟那种酒吗?还有的问,田书记,酒厂开业了,我们管不管来这里干活?田晓朋手里的活没有停,趁机给大家做宣传,一一做了讲解。他从群众期待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定要把这个酒厂建起来。


其实,什么事都得田晓朋操心。启动资金是横在他面前的第一道硬杠杠,必须由工作队协调的,随后动员村干部以入股的方式集资。由于开办酒厂手续繁多,需要时间较长,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信心浮动、时间较长和资金投入严重超支,给大家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倾向。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中途有些投资人看手续迟迟批不下来,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毛病,看不到希望,渐渐没了信心。他们没敢直接找田晓朋,而是找到郝伟伟,谎称家里急用钱,想撤资走人,云云,给酒厂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从酒厂回到村委旁边他俩租住的农家小院落,有一段距离,需拐几个弯,上下几个坡才到。一路上晓朋开着车,一路沉默没有话。等下车,天已黑下来,只听见寒冷的夜风送来旁边山头上风电上巨大叶旋转的轰鸣声,快快慢慢,像田晓朋和郝伟伟两位兄弟,一筹莫展的样子。


进了屋,缓了口气,田晓朋书记对郝伟伟讲,谁想撤股咱拦不住,入股自由,撤股也是人家的权利。咱是一条道要走到黑,危难时刻见真情,等酒厂有眉目了,出酒了,开张了,可不兴撤股的人再回来了,非要再入股,那要有说个条条杠杠哩。


可是,股东撤了股,马上就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郝伟伟不无担心地说。


怎么办?情急之下,田晓朋想到了他的高中同学,眼下正在上海经营着白酒生意。他俩简单一沟通,他同学也有盘个酒厂的想法,有个自己的生产基地,货源有保障,生意会好做些。举亲不避贤,把他招商引资过来,不是“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就这样,田晓朋的同学任磊接盘,成了大股东。


有了新资金的注入,酒厂的筹办又运转起来了。


酒厂装修、设备采购、酿酒原材料、酒厂注册、商标注册等方面,经过上百次的沟通联系和争论。郝伟伟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


他几个月深入地跑下来,懂得酒厂筹建进入了关键期,越是后期,越是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尤其在设施设备的质量和管理上,不能出一点儿差错,任何环节出毛病,都会影响酒的品质和口感。


郝伟伟不厌其烦地往南阳社旗跑,社旗是赊店老酒的发源地。前期,是田晓朋书记带着全村人的嘱托和期望去考察对接的,奔着始于夏、兴盛于汉,鼎盛于明清赊店老酒“秉承华夏五谷自然精华,汲取中原青山秀水的灵气”这一酒文化去的。他也想让凉水泉的灵气,在村办酒产业上传承下来。


后期,田晓朋书记与郝伟伟分了工,让他去社旗一家个体酒厂对接技术上的事,省局业务处室来村里技术验收。有时候把人家的技术员从社旗接到凉水泉,现场技术指导,现场培训员工,手把手地教。吃喝拉撒睡,样样都得郝伟伟操心保障。省里验收工作组来了几次,每次都指出些问题,有的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有的硬件设施不完善,这些,都需要郝伟伟上下协调,聘请专家积极改进。


郝伟伟从入村进入工作状态,到7月份,有整整两月,没日没夜地忙,人忙日头跑得快,这两月,他马不停蹄,往往是到了饭点顾不上吃饭,等忙完一阵儿饿了,饭菜又凉了,饮食规律彻底被打乱了,休息不好,生物钟紊乱。


一日,郝伟伟小腹剧痛,躺床上疼得直打滚,众人一看不妙,急忙把郝伟伟送往县医院,一检查,是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做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手术很快做完了,平稳度过了危险期。


开办企业手续一波三折。


起初,驻村工作队与县市场局沟通协调,很快在短时间内通过了企业核名、注册等手续,比较顺利。但在注册商标时,就遇到了麻烦,事先没有给省局直属单位商标中心沟通,少了请单位的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第一次注册以失败告终。开会研究解决办法。酒厂手续办理人员汇报了这一情况,工作队派郝伟伟到商标中心协调这个事。


郝伟伟回到了“娘家”单位,可没什么保留的,把筹建酒厂的前前后后,吃的苦,受的累,尤其是受的委屈,竹筒倒豆一样,给领导倾诉倾诉。


商标中心领导得知省局工作队遇到了商标注册困难,引起了高度重视,派人派车到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最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将“凉水泉”这个商标成功注册。


采购检测设备和酿酒阶段,酒厂再次遇到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攻关环节,刻不容缓。田晓朋、郝伟伟立即从村里出发,开车四个半小时一口气跑回郑州,见五六个服务区都没停下来休息休息。


他俩向省质检院领导当面汇报,省质检院党委书记院长马军了解到省局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开展产业振兴项目时出现了的一些困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即刻召开了院办会议上会研究帮扶措施。


他俩得到的回复是:全力免费帮扶在白酒检测阶段出现的情况。


最终,在省质检院的支持下,白酒香型的确定和微量元素的预检测,均顺利完成任务,省局的帮扶支持,为酒厂节省了4万多元开支。


田晓朋、郝伟伟二人感慨地说,还是“娘家人”亲哪!


历时漫长的二年半,费尽万分的劳顿之苦,酒厂生产许可证手续终于在2022年10月批下来了,全称是“凉水泉酒业(河南)有限公司”。


这之前,想趟开一条村办酒厂经营的新路子,先贴标再生产(纯属自用,不在市场上流通)的方法,长时间大范围地让亲朋好友品酒和用酒,真正让大家在办事过程中得到了实惠。有了口碑,才逐步认可村里有个酒厂是多么的好,多么的重要。


在挂牌那一天,全村人为之欢腾,田晓朋、郝伟伟俩人甭提有多激动了。


如今,酒厂已走向正规,产销两旺,不但每年产值100多万,还能带动村里50多名群众就业。


如今,你若身处这个小山村,感受的是一派“琼浆香飘凉水泉,父老乡亲尽开颜”的新时代美好风光。



那年夏秋之交,走进凉水泉村,一脉涓涓水,潺潺流经数个自然村落,一村一落皆风景。这里吸引人的,除了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还有活力满满的乡村产业,打工挣钱不必东奔西跑,家门口就能实现得了。


讲起凉水泉的美好明天,郝伟伟如他的名字一样:“娓娓”道来。


他说,趁着酒厂成功创办并量产的东西,村里又引进镇平县传统黄酒生产企业臻泰酒业入驻,与白酒组团发展,打造凉水泉酒文化体验园,将传统工艺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


以前,俺村守着“宝藏”却过着穷日子,让人惋惜。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党的好政策,按照“五星”支部创建标准,全面打造凉水泉。


自然生态上,“围绕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凉水泉村积极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康养、观光民宿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应接不暇的游客已成常态,依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发展目标,实行常青树、高档油树和果树立体种植。村集体的收入越来越多,群众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发展产业上,按照“县投资、镇建设、村所有、企使用、户受益”原则,建成40座双孢菇种植大棚,已实现全部投料投产。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并开发双孢菇系列食品,形成一条劳动密集型双孢菇产业链,每年可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


人居环境上,越来越宜人。以前乡亲们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如今,“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把钱赚,还能顾家。


俺村杨华玲对此就特别有感触,她说,以前在外地打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钱,老人老人没有孝敬好,小孩儿小孩儿没有管教好,夫妻关系因两地分居、生活琐碎的事,变得紧张起来。你想啊,不在一起,难免矛盾不断,连打个电话都说不了几句话就挂断了,心里难受着哩。现在好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活过得滋润幸福,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啥事都没有了。


乡村振兴为凉水泉村的发展赋能,找到了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如今,“五星”支部创建让这个小山村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凉水泉村依托433万余平方米山林资源,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战略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同时,该村还筹划建设村史馆,开展红色研学游;以阴窝自然村为依托,打造文化书画实习游;以黑沟自然村现有石头民房为主,开发民宿民俗游。


同时,一年到头,凉水泉村的文化活动也“接二连三”,樱花节、樱桃采摘节、农家乐民宿推介会、红岭山首届民间艺术运动节、首届红岭山徒步大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爆棚”。


郝伟伟介绍,打造精神帮扶高地,驻村工作队不少出谋划策。


成立乡村振兴讲习所,实施每周一讲,开展“四进四讲”,即“干部进所讲政策、专家进所讲技能、乡贤进所讲道德、脱贫户进所讲党恩”。截至目前,已开展讲习近20期,培训群众600余人次。创新精神扶贫形式,抓好典型带动,评选“最美脱贫户”“好公婆、好儿媳”“新乡贤”等先进典型,带动引领整个社会风尚。


谈及未来,老庄镇党委书记林迪也信心满满,他说,“我们按照‘以农促文旅,以文活农旅,以旅兴农文’发展原则,聚焦老庄镇‘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文旅相融合’的发展目标,持续释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动能,为广大群众铺就一条乡村振兴路。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策、千村千面’。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凉水泉的故事闪烁着质朴的光芒,这光芒引领着这个村向更远的方向迈进。



2022年11月,一纸任命状,郝伟伟正式接替田晓朋书记。


可遗憾的是凉水泉这个熟悉且又热爱的小山村不能再继续留任了。为什么?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部署,凉水泉已走向正规,各项产业基础打得都很扎实,撤销驻凉水泉的省级驻村工作队。在郝伟伟的迫切请求下,组织上安排他转入驻马店市上蔡县郭屯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郝伟伟欣慰地说,咱是振兴路上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来到郭屯村,郝伟伟又有了兴致,他了解,据说带“屯”的村庄,都是古时候屯兵打仗的地方。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成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从凉水泉的楚长城,转战到上蔡的郭屯,是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开端呢。


郝伟伟在想,支部要建设,产业要振兴,乡村要和美,光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打转可不行,必须得开拓党员干部们的眼界,增见识,长本领,弥补差距,勇毅前行,才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是,他开始紧锣密鼓地着手实施这一构想,筹备考察经费,让驻村队员李楠(省质检院)联络先进村落站点,陈克洋(省纺织院)设计行程路线,确保此次活动对大家有触动,有启发。


那是个惠风和畅的日子。郝伟伟带着他们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部分党员和种植合作社代表,开赴开封、鹤壁、安阳等地,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之旅。


考察团在鹤壁淇县灵山街道办大石岩村参观红色教育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并在大石岩党校聆听了全国劳动模范、村支部书记徐光的精彩报告。郝伟伟在笔记本着重记下了自己的体会:农村发展关键在村支部,支部发展关键在村支书。


在开封龙海薯业总部,考察团参观了育苗大棚、冷库仓储、种植基地、电商直播平台,向红薯种植大户学习种植经验,探讨如何打造规模种植优势。


在鹤壁浚县白寺镇白寺村,考察团了解了该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历程。从将入股土地集中整理后流转给本村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进行农田规模种植,到整合闲置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统一进行劳务派遣,再到串联文保单位、老宅、闲置民居发展乡村旅游,白寺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村集体收入聚起来,多起来,活起来。


在鹤壁浚县善堂镇,考察团与辣椒、花生种植合作社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花生深加工企业,该企业通过科技赋能生产,搭建产业链路,创新驱动模式等方式实现了“一产强芯、二产塑体、三产壮骨”三效统一,获取企业增收致富法宝。


在淇县,考察团来到果蔬种植基地,认真听取了种桃大户成功经验;在安阳市内黄县六村镇辣椒育苗基地,与深加工企业及种植合作社开展交流座谈,考察团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种植结构性调整之路。


两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大家的收获也是满满的。



郝伟伟心里盘算着,要想让村里精神面貌有起色,原地守摊子是守不来改观的。要是从教育和道德方面打开个小切口,是不是会赢得大格局呢?说干就干,不尝试咋知道呢,尝试尝试不就有收获了嘛!


可喜的是,郭屯村的莘莘学子们“十年寒窗苦,一朝扬墨香”,那年村里出了1个研究生,2个本科,1个大专生。这是全村人的骄傲。郝伟伟非常高兴,培养出来个大学生不容易,这不正是改变培养孩子成才环境的一个不错切口吗?于是他借此良机,乘兴募资,租了一辆19座中巴车,拉着这四家人,到省会郑州,开开眼界,犒劳他们为良好家风学风的培养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郭屯村举行了第一届“正向激励暨浩然正气”道德模范及优秀大学生表彰大会。村委大会议室,驻村工作队、邵店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以及受表彰的好儿子、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大学生等近80人,欢聚一堂。


表彰会上,郝伟伟向获得“四好一优”荣誉称号的村民表示祝贺的同时,讲了三点意见要求。一是勉励受到表彰的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者和产业强村的实践者,再创佳绩。二是倡导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向模范代表学习。学习这48位模范代表的优秀品质,勤俭持家、团结和睦的文明家风,遵纪守法、邻里互助的高尚风格,积极参与和美乡村的创建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良好家风、村风、民风。三是开创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风民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郝伟伟对大学生代表提出殷切希望,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大学生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勇敢的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定梦想勇往直前,以优异成绩回报家乡。



2021年4月20日,在绵绵细雨的掩映下,工作队组织郭屯村两委和村党员干部代表赴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学党史、忆先烈、守初心、践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历史教育。


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参加人员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竹沟红色历史的讲述,了解当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开辟以竹沟镇为中心的中原革命根据地,建立鄂豫独立游击支队,为新四军培训干部,发展抗日武装的可歌可泣史实。透过大量影像、展板和陈列的历史文物,大家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政治信仰和人格力量,在思想上受到强烈震撼和洗礼,强化了全体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接着又参观了素有“小延安”之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接受红色教育,铭记党的恩情。


参观结束后,在革命先驱雕像前,大家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决心。


随后党员干部从陵园广场缓步前行,走向革命纪念碑,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默哀、鞠躬,并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表达深沉的哀思。仪式结束后,大家列队瞻仰烈士陵墓。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红色教育对党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思想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也更懂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汲取红色营养,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郭屯村振兴发展奉献力量。



日历翻到了2023年6月。


眼看着乡亲们在田间地头高兴地评论着今年小麦的长势,马上就要开镰了,丰收在望,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三夏”期间,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干部紧盯“割、晒、保、收”等关键环节,采取抢时抢机抢麦收超常举措,及时召开夏粮抢收专题会议,开放空间场地用于小麦烘晒,协调调度履带式收割机,昼夜不停争分夺秒抢晴收割,协调300余件瓶矿泉水、方便面、降暑酸梅汁等生活物资做好服务保障,努力实现“龙口夺粮”,确保夏粮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减少小麦种植农户损失。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麦有旦夕祸福哪!整个豫南地区不停地下起了要命的“烂场雨”。郭屯村的乡亲,每个人的心都揪到嗓子眼上了,天灾啊,这可咋办哪?


6月5日,恰逢郝伟伟参加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归来。他马不停蹄,一口水都没顾得喝上一口,放下行李,与村支书张重阳简单碰了个头,很快形成一致意见——立即把所有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招集起来,召开严格落实省市县乡四级夏粮抢收决策部署动员会,备战“烂场雨”这场硬仗。


会上,郝伟伟沉重又严重地向村干部说,“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粮食饭碗”,关乎人民群众的吃饭大事,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眼下,雨情就是灾情,天晴就得冲锋,重中之重,就是与天气赛跑,抢收抢种,刻不容缓。大家手里都有任务分工表,谁完不成任务,我拿谁是问。这慌那慌,就是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东奔西走,还是为了粮食“丰收到手”。


郝伟伟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抓住点滴降雨间隙,奔波于高速上下口和县域交界处,来回于多个农机合作社,积极协调调度履带式收割机7台、轮式收割机5台,昼夜不停争分夺秒抢晴收割,确保能收快收,最终,1830亩小麦用时3天全部收割完成。为了确保小麦收得及时,晒得无忧,开放了村委广场和村小学大院以及村内所有水泥道路等空间场地用于小麦烘晒。


郝伟伟常说,驻村就是要练就一身“六子”功。就是“深入群众得放下架子、抓驻村工作得扑下身子、做群众工作得用活脑子、创新争先得沉下步子、为民服务得扎下根子、解决困难得想尽点子。”真正发挥驻村工作队遇事显身手、战时成尖兵的作用。不然,群众啥事也指望不上咱,要咱工作队干什么?


在这个“烂场雨”时节,驻村工作队算是为乡亲们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让郝伟伟操心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市县乡三级,秸秆禁烧要求严得很,发现哪村有火点,重罚不说,还要直接影响哪村年底的评优争先。两条红线,哪一条都碰不得,往小里说,村里受创,往大里说,造成大气污染,损失大了去了。所以,郝伟伟与村两委一班人对焚烧这个事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发动村10余名党员参与到宣传和值班巡查活动中。一方面向广大村民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相关禁烧政策;另一方面村里设立党员先锋巡逻岗,以精细化网格管理的模式,组织党员对道路沿线,焚烧易发点定期开展禁烧巡查,做到“上下互动、实时监控”,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第一时间报告并处置到位,确保全村“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火灾的发生,使全村上下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秸秆禁烧浓郁氛围。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驻村工作就是这,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千头万绪,不大点儿事处理不好,影响一片。这几年,郝伟伟体会这句话体会得非常深刻。



郭屯村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耕地不足1830亩,当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玉米,品种比较单一,没有突出特色。地势高,海拔高出隔壁村50米左右,境内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岗陇地,不存水,易旱。目前只流转承包土地300来亩,规模种植不太现实。村里工业产业基础也很薄弱,制造业、服务业发展较难,群众增收困难。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多次磋商,决定在两个发展方向上持续发力,寻找突破口。


首先,往食品加工业上发力。当前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都比较粗放,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进入市场的渠道也不正规,缺乏食品安全的意识,随着帮扶工作和乡村振兴的纵深发展,必然走向规范化。所以,省市场监管局对村里的扶贫车间,投入资金57万,全面进行升级改造,并通过市、县市场监管的评审,取得7类23种产品的生产或分装许可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能。


其次,往农产品经营流通上发力。为充分享受国家消费扶贫政策的红利,充分发挥市场局的优势,做大做强村办企业——河南大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驻村工作队与有资源的13个省直部门沟通协调,以各村村支书为股东入股参股,13个第一书记在各自单位进行消费帮扶销售农产品。截至到今年元旦和春节,经统计已突破1000万元交易额,给13个省直部门所帮扶村带来近100万元的分红,用于村集体建设。郭屯村现有专业合作社4家、养殖场6家、标准规范包装加工车间1个、光伏发电2处,累计实现270多人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村办企业成功申报了2024年度省级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示范项目。


看着这些喜人的成绩单,郝伟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梳理自去年以来,对发展壮大产业所采取的举措,要是自己年底任期到、有新同事来接班了,看了这前边的“车”不致于找不到后面的“辙”。


其实,无论是凉水泉,还是郭屯村,都是值得郝伟伟想念的第二故乡。那里曾经洒下了他无数辛勤的汗水,尤其是郭屯村,郝伟伟和他前面的几十位同事们,在这里深耕二十载,怎能不感情呢?当他任期圆满光荣归队时,相信留在他心中的仍是两个村的乡亲们甜美的笑脸和那充满芬芳的春天。

程序编辑:宋颂▶审核:王冉 ▶终审:孟玉玲

小说投稿邮箱

wangran2018@126.com

诗歌、散文投稿邮箱

1752790305@qq.com

报告文学投稿邮箱

benliu1957bgwx@126.com

奔流文学网:www.benliuwang.com

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北段98号 

欢迎订阅《奔流》杂志,全年360元

热爱文学的志愿者

为奔流文学基金发起筹款

为一个善意而美好的世界

献上我们微薄的一份力量

快行动起来吧!

阅读|文学|情怀

繁荣文学 培养新人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奔流文学
奔流网官网:http://benliuwang.com\x0d\x0a时代文学风向标,设有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版块,接受来自全国知名作家,优秀作品的投稿。隶属于河南省文联,展示文学成果,促进文学交流的有益平台。\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