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准备202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项目了
原创 吴书强 书强老师 2025年02月04日 21:37 陕西
寒假是辅导员准备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研究项目的重要时机。
每年的 3 月中下旬,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研究项目便会发布通知,基本 4 月底就截止申报。从时间维度来看,3 月份刚开学不久,事务性工作比较多,辅导员可以把寒假利用起来,适当把准备工作前置。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好的选题能够让项目脱颖而出,增加立项的可能性。我认为,辅导员做科研、申项目,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特长、专项分工、兴趣爱好、时代背景,去凝练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方向,聚焦该领域持续去申报项目,实现厚积薄发。千万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只会分散自己的精力,无法形成集聚优势。一是教育部社科司官网。每年与思政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以及辅导员专项立项通知可以认真梳理一下,了解当前热点,从中寻找灵感,避免选题重复。二是社科基金网站。从中学习当前重点研究热点。里面的项目很多都极具参考价值。而且可以从句里检索相关选题的历史立项情况。换句话说,社科基金项目选题更宏大一些,参考相近选题,再提炼浓缩,足以支撑一个省部级项目。三是知网。很多人经常用知网,但却很少用知网的这两个功能。高级检索里,核心以上期刊,对标高质量期刊,才能找到高质量的研究热点。
![]()
知识元检索能够帮助你分析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热点文献等,非常实用。
![]()
选题要兼具新颖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就是要聚焦辅导员工作中的真实问题,结合时代背景,用学术话语凝练出来。
首先,根据自身情况(前文提到的)拟定一个大概方向,比如确定今后专业化发展方向为网络思政。结合自身实际和前期基础,准备申报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相关的项目。其次,查找相关研究。一方面,根据前面提到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和社科基金立项,分析近几年相关选题的表达方式及内容。另一方面,运用知网检索近三年相关的高质量论文。综合分析发现,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xx 方面,从算法推荐视域下去研究的还没有。最后,我们可以先圈定三个项目名称,从中得出最优解。比如,基于算法推荐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响应机制研究;基于算法推荐的高校舆情引导策略研究。这两个题目内容表达很清晰,但是新颖性不够,学理性不强,很普通。经过进一步修改凝练,可以改为: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助燃机理与阻燃机制研究。这样选题就兼具了学理性和创新性。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你大量查阅文章,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功底。给大家推荐 9 个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凝练的选题,仅供参考。
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形成机理与引导策略研究
辅导员如何写好项目申报书
原创 吴书强 书强老师 2022年04月24日 21:55
![]()
随着辅导员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善于把实践工作转化为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指导日常管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更是明确指出,中级职称辅导员应“主持或参与校级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不少高校也将项目研究成果列为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辅导员写好项目申报书要坚持“新、精、实、美”四字原则,在选题立意、内容撰写、排版布局上下苦功、下实功。项目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立项成功的概率。选题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充分体现形势紧要、意义重要、工作需要。平时要用好教育部网站、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政网、教育厅网站、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媒体平台,不要只是简单地浏览信息,要善于从这一系列重要网站中归纳、凝练工作相关的信息。比如,通过系统梳理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一站式社区”、急救教育、后疫情时代xx、破五唯背景xx等,都是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标题一定要精练准确。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在拟写标题时,要多学习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等含金量较高的立项项目。比如,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名单中,“区块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一项目名称就比较凝练且新颖。项目标题一般分为三个层级。初级的只是简单将研究内容讲清楚,比如“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研究”;中级的一般会加上相关限定或者修饰词,比如“基于4R危机管理模型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研究”“后真相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研究”;高级的则能兼顾学理性和吸引力,比如“高校突发事件网络助燃机理及阻燃机制研究”,给人的感觉就极具张力和吸引力。项目申报的内容一定要翔实。要认真对标项目申报书的要求,逐点回应。比如,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申报书中,明确要求撰写“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就一定要分类分点写清楚。示例如下:理论价值:1.对xx机制构建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机制系统化构建 进行丰富和补充;2.结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对xx工作进行系统分析,为xx发展研究工作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实际应用价值:1.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xx机制,为xx工作提供了系统的、开阔的视野;2.为高校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xx提供标准化建设和实践参考。注:只是本人项目摘抄,请评判性吸收
同理其他部分也是如此,一定要让评委感觉到你的项目是下了苦功、实功的。美观的排版会让评委不自主地给你加分。项目申报书排版要遵循简洁美观的原则。一方面逻辑要清晰,让评委老师简单直接地看懂你想表达的重点,一般建议重要语句或者段首句加粗,切忌满篇加粗,这样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要优化整体布局,不要出现半页、溢页的情况,字体字号选择要适当,每层级字体字号要有区分度。最后在撰写完成项目申报书后,一定要请行业内外的老师再把把关。值得注意的是,业外人士的建议也要高度重视,因为有可能评审专家也不是该领域的研究者,如果申报书能够让业外人士简单直观地读懂,那恭喜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我经常讲,辅导员申报项目既要吃得了亏,也要受得了苦。吃亏是福,这句真不假。从“0”到“1”的跨越是艰难的,我们一般会加入一些项目组或者研究团队。很多人认为,加入别人的研究团队只是在帮别人打工、打杂;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学习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思路、撰写方法的最佳时期,要学会在“打杂”中打磨自己。吃苦是乐,苦尽甘来。项目申报的过程是艰辛的。撰写一份项目申报书前后基本要用几个月时间,甚至有时简短的300字国外研究现状,就要花费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去梳理。但正是这种踏踏实实的付出,才会让你的申报书更加出彩。上述只是作者个人见解,请大家选择性吸收。欢迎大家交流项目申报心得。作者先后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获批7项省部级项目,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在内的省部级项目3项。
辅导员如何写好项目申报书(二)(后附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申报书|可下载)
原创 吴书强 书强老师 2022年05月07日 22:29 陕西
![]()
入职一段时间后,自己基于前期开展的应急教育实践活动,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由于研究领域比较新颖,加之运气较好,项目成功立项。
在此过程中,自己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和指导。从0到1是艰辛的,当时自己根本不知道申报书该如何去写。但好在同事共享的项目申报书给了我启发和思考,让我站在了前人的肩上去攀登 。为了让这种善意继续传递下去,特此共享自己当时的项目申报书,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学工同仁。我始终认为辅导员只有抱团取暖,才会走得更远。全国各地各有特色、各有擅长的辅导员其实特别多,只是受限于交流平台和圈层文化,相互间的融合融入较浅。
说实话,入职两年时,我认识的辅导员还仅仅局限于本校或者周边高校的,当时自己特别想认识省内一些志同道合的学工同仁,但是联系起来特别困难。即使联系上了,交流也不够深。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工同仁把这种善意继续传递下去,形成一种正向促进、良性循环的工作局面。项目内容可以选择性地借鉴,毕竟参考学习的人较多,如果原文照搬,我担心到时大家的申报书都成一个模板了。撰写项目申报书时建议使用Visio画矢量图,效果好、不失真,而且有框架图会让你的项目申报书更加直观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