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卑、敏感、悲观,可能来自于父母

情感   2024-11-02 20:06   河南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2057天分享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1

总有不少的父母,会抱怨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想着要不要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可事实呢,更应该关注心理问题的,却是父母本身。
一个家庭最该被教育的,是父母。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因为孩子的性格或是心理的问题,基本都源于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还有教育的方式。
比如,你内心最在意的那些东西,会经常在孩子面前不经意地透露。
勤劳的父母会经常说勤能补拙,勤劳是多好的美德。而在乎交往的父母,会告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定不要只知道读书,还要多锻炼交际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熏陶,习得父母的这种脾性秉性,在心理上趋同,在行为上模仿。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们。


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特别是父母的一些心理情结,影响更深。

2

父母的自卑情结
心理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卑情结,而这个自卑情结怎么对待,怎么处理,使人与人有了不同。
而这些不同,往往体现在对待自己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比如身高问题,很多人一辈子都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而有的人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让自己变得优秀。只有内心在乎的,才会不停地去比比比。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父母如果自己无法超越自卑,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期盼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
比如父母因为身高问题,经常有意无意地跟孩子谈,对孩子说个头矮有多不好,这样做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也有可能转化成自卑心理。比如:



“你怎么笨嘴笨舌的。”

“为什么你们班的同学都会,就你不会啊。真是木头脑袋!”

“不要太高兴,比你优秀的人还有千千万万,继续努力!”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一些焦虑和自卑情结。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遇事也控制不住自己,只会复制父母的样子。

3

父母的悲观心理
一个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悲观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学会悲观。
如果孩子骑自行车摔倒了,孩子已经垂头丧气或者抱怨车子不好骑。安稳孩子之后,你走过去会怎么跟他说话?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骑了这么久还摔倒啊。”


“你的运动细胞真的不行啊,笨手笨脚的。怎么让我放心呢?”Or

“摔倒了没事,至少你知道下次可以怎么避免了。”


“没事,爸爸小时候骑车经常摔,好几次摔沟里了,但我也没放弃,越骑越好。”

因为父母的乐观,更能让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悲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只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导致他们对很多东西的兴趣都会降低。
父母“管好自己”,比管孩子100次都有效。

4

那么,父母要怎么来管理这些心理情结呢?
答案就是“接纳”!
一定要记得,不是去改变,而是去发现孩子。不要自己觉得好的性格,就一定要孩子拥有。
难道外向活泼的性格,就一定比沉默、内向好吗?有时要问问自己,能不能接纳孩子的平庸?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无数普普通通的事,普普通通的日子组成的。同理,希望做了父母的你我,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和普通,不要自卑、不要悲观,也不要愤怒。因为你的自卑、悲观和愤怒,都会在孩子的性格中留下痕迹。
我们如果能给孩子一种平和、满足、安静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单全收。然后从他们的视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很可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父母的眼睛只盯在了孩子身上,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
劲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这样“双标”教育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越管越头疼,孩子越来越叛逆。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了你一生?
一位网友回答:

“十几年来,我的爸爸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总是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


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一位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成长。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榜样是条捷径。

如果您有以下困惑:


1、亲子沟通困难,无有效沟通方法;

2、孩子敏感、社交能力弱;

3、孩子没有目标、厌学、休学;

4、想提升成绩、内驱力差;

5、社交恐惧,走不出家门;

6、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感情不和。


您可文末赞赏10元,加微信13663884665,将获得一次电话咨询。




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3663884665。

擅长领域:焦点解决取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菲宝妈
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做最受欢迎的育儿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