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躺平,家长要记住一句话、做到“三个重要”,就能帮到他

情感   2024-11-04 19:03   河南  

中原焦点团队第2159天分享

心理咨询师手记


“我家孩子一周都没上学了,每天在家打游戏,今年高三不敢耽误呀,老师帮帮我,怎么让孩子上学?”


“老师,我学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很接纳,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每天打游戏根本不问学习的事,我该怎么办?”


“我家闺女高一期中考试完就请假回来了,去医院检查说是重度的yy,可是在家里不提学习,吃饭睡觉都挺正常的呀,看不出来有啥问题。今天早上送她去学校,到了学校门口死活不进校门。难道让她在家躺平吗?”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我回复的都是一句话:别急着让他去学校。


现在一大堆孩子躺平休学,家长特别着急想让孩子走出来,学习了很多技术方法,想帮助孩子,把孩子从抑郁焦虑中拉出来,送到学校去。


但是,我告诉咨询的家长,如果孩子对学校对学习对考试有紧张焦虑,有恐惧担心,提到学习就心烦手抖恶心腿软,根本无法聊这个话题,抗拒跟学习有关的话题,这样的孩子,你先别急着送孩子去学校,也先放下“今年是初三、高三的不能耽误”的焦虑。你越想拉他,越想让他做什么,效果可能越差。


我们家的小猫多多。胆小怕人。家里来了客人,会先躲起来。过不了一会儿它觉得安全了就悄悄溜达出来了。


如果遇到来的客人是小孩儿的。特别想逗猫玩。于是满屋子找小猫多多,我也帮着找,就是找不到。直到孩子离开一段时间,多多才不知从哪个角落里跑了出来。


虽然人猫殊途,心性是一样的。躲起来是因为担心害怕,愿意出来是感觉到安全。


每个人每个动物,都会天然躲开让他感觉危险的事情。


所以,遇到孩子上不了学,学不了习,考不了试的。我们靠威逼利诱,好吃好喝,解决不了孩子内心的焦虑恐惧。他知道自己应该去上学,知道高考很重要,都是道理,做不到行动不起来,是内心深处的情绪的真实反应。


所以,我说: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切记一句话:不要急着送孩子到学校。


有的家长急了:这么小的年纪,难道就这样躺下去吗?连个毕业证都没有?!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爱。他在家休息的这段时间里,你越能接纳他,越能理解他心里的矛盾冲突,越愿意用爱跟他交流,他的心就越能平静下来,就像我家躲起来的猫,它感觉到安全了,它自然就溜达出来了。


陪着躺平孩子的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点,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现状最重要。


孩子刚刚回家时,家长都很焦虑,假装接纳,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跟孩子提学习提回到学校,心里想的全是孩子啥时候回学校,哪怕不回学校,在家学习也行啊。这样的假装,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我们的心思,捂住嘴巴,从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所以,你的小心翼翼出卖了你的想法。


也不要觉得孩子是假装的,他比家长更清楚上学对他意味着什么,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很少周一到周五时间出门?他担心碰到街坊邻居叔叔阿姨问他为啥不上学,他无法面对无法回答。所以,孩子知道他要上学,只不过他真的需要积蓄力量。


所以,家长要理解并接纳孩子没办法,就是需要调整,就是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不要催他,不要隔三差五看着孩子高兴了,就试探他啥时候上学,结果还没有长好的伤疤又被扒开,孩子情绪再次崩溃。


一位陪伴十二岁休学女儿的妈妈,经历了这段煎熬期后总结一句话:“孩子陪我们的时间有限,就当多了几年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正是借着这种心态,她慢慢放下了焦虑,跟孩子一起出去旅游,陪孩子看动漫,欣赏孩子的手工艺品,孩子越来越开朗,走出了心灵的阴霾。


第二点,家长做好自己,比改变孩子重要。


朋友小玉,孩子刚开始不上学时,跟其他妈妈一样,寻思各种方法,其他把孩子拉出来送到学校,内心无时无刻都在焦虑。担心儿子一蹶不振,担心孩子没有前途。


咨询中我把接纳的重要性和怎么接纳孩子讲给小玉,告诉小玉真正能帮到孩子的是稳定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忙碌且充满激情地生活。


慢慢地,小玉开始调整自己,转变生活重心,把关注儿子的吃喝拉撒转向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学习。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步,跟随团队读书打卡,写“难得”日记,每天一日三餐都做自己喜欢的,跟爱人在客厅里分享各种八卦新闻。家庭里渐渐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孩子开始打开房门走到客厅,偶尔跟他们俩聊几句。小玉也会问他吃什么,想吃就一起吃,不想吃自己做。渐渐地孩子的话多了,妈妈邀请他一起坐在客厅里吃,他别别扭扭同意了。有了突破后,每到吃饭时间,客厅成了家里最开心的场所。


当家长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忙自己的事,孩子就开始独立思考人生了。啥时候去上学,对他来说,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外界有压力,父母整天催着督促着,他就躲着回避着。所以,妈妈做好自己,给孩子腾出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三点,软化语言,家长学会非暴力沟通很重要。


早上收到群里一位妈妈短信:“王老师,孩子最近几天睡觉前都会到我床上躺一会儿,但我不知道和他聊什么呀?”


很多妈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苦恼,感觉在孩子面前不知道话咋说了。


今天就分享一个跟孩子沟通的公式: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诉求。

假如孩子玩手机几个小时不肯放下。你担心他的视力受影响。可以这么说:


宝宝(叫孩子的名字),你今天晚上从八点到十一点看手机,已经有三个多小时了(这是描述事实);


妈妈很担心你的眼睛视力受影响(表达感受:担心);


希望你能放下手机赶快休息(提出诉求)。


再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感觉考试不理想,回到家不搭理妈妈坐在钢琴旁弹琴。妈妈欲言又止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向我求助。


妈妈可以这么说:


宝宝(叫孩子的名字),下午放学回来后,看到你脸色很难看,也不说话,一直在这里弹琴(表述事实);


妈妈很担心你是否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伤心难过(表达感受);


如果你愿意,可以跟妈妈说说你的难过(提出诉求)。


沟通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家长学会软化语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孩子说事实,说感受,提诉求,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爱就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流动起来。


问题是成长和改变的契机。家长遇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把问题看做成长的契机,切记不要急着送孩子去学校。做到这“三个”重要:接纳孩子、成长自己和改变沟通模式,给足时间,空间,静待花开。


如果您有以下困惑:


1、亲子沟通困难,无有效沟通方法;

2、孩子敏感、社交能力弱;

3、孩子没有目标、厌学、休学;

4、想提升成绩、内驱力差;

5、社交恐惧,走不出家门;

6、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感情不和。


您可文末赞赏10元,加微信13663884665,将获得一次电话咨询。



关于作者

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3663884665。

擅长领域:焦点解决取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菲宝妈
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做最受欢迎的育儿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