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厌学躺平在家的孩子,做到这四点才能去上学

情感   2024-11-02 20:06   河南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2144天分享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最近家长咨询的话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沉迷手机的孩子,家长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陪伴;另一个是已经休学在家的孩子,怎样才能去上学。两个其实有内在的关联性。一个听懂了,举一反三,另一个问题也会有思路。


家长留言说:自从孩子出了问题,我按教育专家的说法,无条件接纳孩子,不惹他,什么都顺着他,好像孩子仍然停在原地没有变化呀!


是的。如果单单是这样做,你会发现这个解决仍然没有得到问题。


为什么你什么都做了,什么都改了,你的孩子还是走不到学校?去学校三天两头又回来了?


我根据自己陪伴的经验,总结出跟孩子复学有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孩子暂时没有做到。


第一条,孩子知识断层即使补上。


一个孩子,他很清楚自己去学校是学习。如果学习跟不上他就没有自信。知识跟得上,回去上课,他会受表扬受认可,有成就感。


所以,孩子能回到学校,要么是孩子在才艺上有一技之长,别人没有;要么是文化课,他能跟得上,听得懂,考试他不怕,学习是成就感。


孩子为什么不能去上学?为什么他学习没动力?原因是他没有成就感。如果希望孩子变好,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对上学没有恐惧,必须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第二条,孩子会跟同学相处。


中秋节后,一位家长私信我说:我家孩子落下的知识点,请老师补了课,可孩子不只去了两天回来了。又不想去了。为什么会这样?


我问家长,孩子怎么说的?


家长说:孩子说,我跟班里的同学都很陌生,没有朋友,我很孤独。


我接着问:孩子这么说,你是怎么说的?


家长说:我告诉孩子交朋友要慢慢来,咱是去学习的,又不是去交朋友的。咋就这么看重同学朋友呢?


家长反馈的情况很普遍。对于一个青春期孩子来说,能不能在学校里待下去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他在班里有没有谈得来的朋友。


很多孩子到后来在学校里边待不长,就是我们家长在孩子休学期间,没有帮他建立好社交的信心。


我们家长很少关注到这个点。就像这位家长这么认为的,孩子去学校是学习的,又不是让孩子去交朋友的,想那么多干嘛。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在单位上班,跟单位的同事没有任何关系,个个看见我们像没看见一样,忙的时候还好,各忙各个的,闲下来时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待在哪里开心吗?能待下去吗?


相反,如果我们在单位里有一个或几个很好的朋友哥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互相吐个槽,互相支持一下。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也是一样的。而且孩子比我们成年人更脆弱些。更需要朋友的支持。如果你的孩子在班级里头就有那么一个同学,他俩关系无话不谈,当你孩子不想上学,又累又疲惫时,这个同学能够跟他关系唠唠嗑,听他发发牢骚,给他吹吹耳旁风,这个孩子他相比较没有这样一个朋友相比,是不是更容易上学?


所以孩子的社交信心,家长要陪着孩子建立起来。


第三条,孩子的情绪趋于稳定。


我最近在梳理成功案例时,发现孩子能复学返校的前提条件是,情绪变得稳定,开始愿意跟人沟通,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


我们想想孩子刚从学校回到家里是什么样子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在意别人评价,老师同学一个眼神就能杀死孩子的信心。家长稍微重一些的听不进去,对他好的话被误解,总之,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波动。


今天下午咨询的高三女孩,提到妈妈时说,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她一个人赚钱养我们全家。我很好奇问她:怎么是妈妈一个人养家的?


女孩说,我妈以前很爱脾气,我和爸爸遇到妈妈发脾气时,要追着妈妈道歉,所以总是躲着妈妈,生怕惹妈妈不高兴。现在我发现,妈妈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她太累了,爸爸暂时没有工资,妈妈一个人赚钱养我们。有点脾气肯定是太累了,工资上不顺心。


一个孩子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是有原因的,不是自己造成的。哪怕别人情绪不稳定,也不会归罪于自己。请问这样的孩子,回到学校,还会受班里同学眼光的影响吗?还会怕老师的“阴阳”吗?不会的。


所以,我们做到让孩子理解父母,不再因为爸妈的说话方式而激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他能真正确的看待世界。他不仅能走到学校,将来走到社会上,也是一项非常厉害的能力。


第四条,孩子能正常跟人交流。


这一条是至关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达到跟人正常交流,那么即便回到学校,还是会出现反复。


为什么说这一条至关重要?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闷不吭声,有什么心里话都不说。他们面对家长做错的事情,不敢愤怒,面对爸爸脾气的暴躁,孩子忍气吞声,面对妈妈说话,唯唯诺诺。这种情况下,孩子到学校能待下去吗?肯定不能。因为他憋屈,任何人忍一时可以,如果总是这么憋着,迟早要出问题的。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梳理榜样,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心平气和地表达出来。让孩子觉得,无论我说什么我都不怕爸妈发火;爸妈无论说什么,也不担心孩子接不接受。


比如:

妈妈:“晚上11点,咱们得早点睡觉。”

孩子:“我想多玩会儿。”

爸爸:“那好吧,十一点半,咱们都把手机放客厅,好不好?”

孩子:“好的。”


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间都有诉求,爸爸希望孩子早睡,孩子能表达自己的诉求——想多玩儿。爸爸尊重孩子,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尊重,也执行了爸爸的要求,最终双方都达到了满意。


彼此之间能交流,能说话坦诚,此时爸妈是不是最开心的?孩子是不说心情也是好的?


实际情况是,爸爸妈妈学无条件接纳,忍气吞声不吭声,表面看来爸妈情绪稳定,那是因为没人跟你想法不一致;有的说,我家孩子好多了,那是因为你听他说话时你闭嘴了,孩子是真的学会沟通了吗?


并没有。只是表面平静,真正的沟通是:我不怕矛盾,不怕吵架,孩子不担心爸妈发火,爸妈也不担心孩子不高兴,这个才是真正的交流,其他都是表面现象,自欺欺人。


以上四条,一定要在孩子休学期间,陪着孩子练习。而不是认为,孩子休学要无条件接纳,什么都不敢管,不去问。等到开学了,孩子依然上不了学,不是抱怨孩子,就是夫妻相互指责。这些都没有用。


如果您有以下困惑:


1、亲子沟通困难,无有效沟通方法;

2、孩子敏感、社交能力弱;

3、孩子没有目标、厌学、休学;

4、想提升成绩、内驱力差;

5、社交恐惧,走不出家门;

6、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感情不和。


您可文末赞赏10元,加微信13663884665,将获得一次电话咨询。



关于作者

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3663884665。

擅长领域:焦点解决取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菲宝妈
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做最受欢迎的育儿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