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生气的不是没吃到排骨,是……好吧就是没吃到排骨!

美食   美食   2022-04-12 08:03  

前段时间在头条看到一个话题帖,印象深刻,总想着写一写。今天倒碰巧是个机会,因为和下一个正准备写的主题,算是不谋而合。

先来碗山药蒸排骨压压惊


发帖的女孩子在一开头就说:故事里的男友已经是前任了!然后讲了这么一段经历——


女孩自己很爱吃排骨,碰巧过年时有人送了些肉质精良的排骨,但不多。于是她只做了一部分,剩下的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留着慢慢吃。


碰巧那天,女孩男友的哥们来做客,还带着自己的女友。四个人一起吃饭时,男友给两个客人夹了好几次排骨,结果最后女孩能吃到的只有净肉了。


同一锅肉,净肉没有带骨肉香,会吃的都懂。


所以女孩本来有点委屈,想:他明明知道我最爱吃排骨的……


但是再想想又释然了:咳,人家是客人,让一让也很正常。算了,下次再自己吃个够吧。


巧的是没几天,这对小情侣又来了。当时女孩还没下班,这对情侣中的女孩就主动提出下厨做饭,算是帮主人做点事情,别每次都蹭吃蹭喝哈。


两个男孩子当然都不反对,于是来做客的女孩就做了几个菜,还专门把女孩收好的排骨拿出来解冻,又做了一锅。


女孩下班回来后,看到有排骨吃,倒是很高兴。但是这一次,因为不是她自己做的,也就不好意思使劲吃,男朋友的表现呢是一如既往的迟钝,不知道给女朋友夹菜……


又没吃着几块。


两次都没吃到心仪的排骨,女孩快憋出内伤来了。总算盼到周末,她高高兴兴地把剩下的排骨拿出来,全都解冻了,准备做一顿大的,好好吃个够。


但就在这时,男朋友吧唧扔过来一句:


“做那么多,你吃得了吗?”


好,这下彻底炸窝了。

虽然这张的气氛不太合适……(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就是吵架,分手。情节都没啥悬念。底下一堆吃瓜群众叽叽喳喳地讨论,这里也略过不表——我认为,单说“该不该分手”这事,没啥值得讨论的。


都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如果都觉得事儿不大,自然不会分;如果一方觉得事涉原则,非分不可;另一方却觉得两个人的感情更重要,不肯分,那无非就是两份决心打一架,看谁干得过谁;自然,如果另一方本来也对这段感情无可无不可,趁这个机会一刀两断,哪怕对女孩来说,倒也不是坏事。


……倒是对女孩的心情,颇为感同身受。

不给吃的话,真的会气到(图片来源:网络)


我自己就是个非常护食的人。过去的经历不想说,反正确实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食盆被踢翻的郁闷,加上自己没得到预期中照顾的郁闷,确实能把人哽出一包眼泪来。


虽然不知道写帖的女孩经历过什么,但食物对一个人的意义,往往远大于食用价值本身。而且,至少“排骨”对她来讲,有这样一重含义:喜欢我的人,会把它特地留给我。


期望有了。那么该如何表达呢?

吃货的心事,其实都写在脸上(图片来源:网络)


稍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故事时,我会说:如果排骨对你的意义这么重要,那你应该认认真真告诉他呀——但是注意,说是会这样说,却未必能做到。


并不是矫情。不是那种“就算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看出来/能想到”的小女生心态,而是很多时候,最让人难过的不是“没发现”,而是“说了也没用”。


尽管说了,却被听而不闻,或者听到却没听懂,或者是最可怕的:知道你要这样,就故意不给你。把“它”作为一个恶意的开关,靠偶尔的满足和给予,实现某种操控……


……渐渐地,就不敢再说了。谁不害怕失望呢。

There, there, don't look back. (好了好了,不要回头看哈)


不过,这样的心态本质是逃避。从那个帖子讲述的故事就能看出,哪怕你用“把真实需求藏起来”的方式,避免自己直接被拒绝、忽视、戏弄所伤;如果对方不是能够舒适相处的伴侣,伤害,最终还是会来。


所以我羡慕那些提出“想要什么就直接对他说啊,别让他猜”这种建议的人。他们要么是没有在这方面遭遇过打击,要么就是相对钝感,不会受困于对方的内心戏。前者是运气问题,羡慕不来。后者……


是高敏体质好,还是钝感力发达好?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芍药和栀子,睡莲和木棉,有必要较出个高下来吗?

随手丢一束最近买的玫瑰,我还是更喜欢这个


就只能说:如果那个合适的人还没到来,那就好好学手艺,自己做;或者努力赚钱。这样就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无需顾虑。而如果那个人已经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就尽可能多地分享生活吧。


至于身边的人,倘若并不是你敢于分享的对象……


那,还用我说么?


2022年3月6日


【写在后面的话】


写得也垃圾,标题也垃圾。不过,好一篇自己心里其实很明白的不知所云。


所以四五年前被带回去“返厂大修”的时候,再次一起吃饭前,还专门说过这个事情:我不习惯和别人分着吃东西,特别是我如果说了想吃什么,最好一整份都给我,你不要抢。


被我这样一说,竹马失笑:我什么时候和你抢过吃的?


想了想,还真是。于是就放松下来了。


其实写这篇文章时,还滤掉了很多问题,没来得及讲的。反正以后也不会再写了,就胡乱堆在这里吧:


为什么很多人,对“外人”比对“自己人”好?


和亲近的人在一起久了,便会渐渐“熟不拘礼”,然后忽略对方感受么?


要怎样才能方式正确、分寸合适地把需求说出来?


提要求和表达需求时,怎样才算是不带判断和定义?


2022年4月11日


狐的小厨房
谢谢你们,来过我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