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去山姆购物。出来时有点饿了,就去星巴克买了一杯最近新出的金桔绵云拿铁。
挺不错的。说是金桔,但可以笼统算是橙香系。特别是奶油绵云盖顶上撒的那层蜜渍橘皮脆,让香气和口感都明显提升。
我对橘香系列的咖啡,有特殊感情。
说来还是高三时的事了。那时星巴克还远未普及,再说,穷学生哪有去店里喝咖啡的钱。冲杯麦斯威尔或者雀巢的三合一,就是至高享受。
就在那时,忘了是这两家中的哪个,出了一款橘香咖啡。现在看来,其实就是很低劣的香精加进速溶咖啡里。但在当年,这也算是调味咖啡的鼻祖之作了。比较难得。
我就读的高中是本地号称“市五所”的重点高中里,对学生的管理最松散的一个,哪怕高三也是六点钟就放学(也许是六点半?忽然不太确定)。但是我总觉得在学校里读书做题,更有气氛。所以和传达室的大爷打了招呼,每天自发式留校晚自习,留到九点左右。
那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记忆。同学们都走了之后,掏出自己带的苹果,用一把小号的瑞士军刀慢慢削了皮吃,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在放空,权当歇歇脑子。
会抬头看天边的云,看校园里的合欢。会想念远方的朋友,也会提前舍不得身边的人——但很快就知道了,这些都没有用。
都没有用。该走的就会走,该来的总要来。唯一不变的是回忆。特别是那些用力生活过的痕迹,会一直一直在那里,你活多久,它就如影随形地陪你多久。
* * * *
之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晚“自”习了。我习惯先稍微复习,然后再有侧重地去做题,效果会好很多。
或者是自习式预习。从高二到高三,学习的很多乐趣都来自于自己提前学,抢在老师的前面。然而往事不提也罢。今天只说吃的。
相信很多人都有经验:用脑过度时,对甜食的兴趣格外浓厚。加上一个苹果抵不了什么用,所以常常是学一小时之后,又饿了。此时橘香咖啡就要闪亮登场。
撕开包装,倒到在保温杯预留的热水里,搅拌均匀。立刻,带着一点奶香味的橘子香气,和咖啡特殊的醇香,一起旋转着旋转着旋转着……充满魅惑地浮起。那又甜又香又温暖的气味,让人有种不真实感:这不是在上自习,而是在守岁!
喝了这杯热甜甜,更开心的事情就要到来啦。
* * * *
哪怕结果很好,高中生活仍然是我至今都没办法直视的回忆,因为太痛,也太惨烈了。
然而偶尔像现在这样,刮些边边角角的碎屑下来,是真的温暖,也是真的非常美好。其中甚至有一些,像微弱却恒久的烛光,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仍然持续地照亮前路,甚至带来稀薄的暖。无关乎制造亮光的蜡烛是否早已熄灭。
所以,虽然我至今都不喜欢吃橙、橘、柑之类柑橘属甜味水果,但是对柑橘系的香气却抵抗不了。一闻到,就想起那段清苦却温暖的时光。那种内生的强韧,并非无源之水。
尽管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烛光也已经熄灭,但我高兴自己留下了火种。
它让我永远不需要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