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申珅,祁苑玲.习近平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及重要价值[J].理论视野,2023,31(5):34-40.
[2] 刘志彪.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地位、建设内容、主要挑战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0(5):5-14.
[3] 马天禄.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金融,2023,74(16):19-21.
[4] 刘宇.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2):98-107.
[5] 周文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理据、优势与进路[J].技术经济,2024,43(4):15-25.
[6] 韩青江,陈雁云,夏蕾.人工智能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的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5(1):56-69.
[7] 徐鹏杰,张文康,曹圣洁.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经济学家,2023,35(5):78-88.
[8] 霍红,王悦.数字经济赋能东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24,46(2):68-76.
[9] 杜传忠,薛宇择.工业互联网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机制及路径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24,44(1):114-125,207.
[10] 原磊,王山.数字经济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J].当代经济研究,2023,34(12):5-13.
[11] 刘美,刘亚芬.数字经济与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基于门槛特征和空间效应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30(12):35-39.
[12] 张晨,唐伟博.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3,42(11):26-37.
[13] 郭晗,侯雪花.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1):21-30.
[14] 洪银兴.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24,35(2):7-9.
[15] 王文泽.以智能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J].当代经济研究,2024,35(2):105-115.
[16] 吴文生,荣义,吴华清.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J].金融与经济,2024,39(4):15-27.
[17] 秦海波,李文翰,孙卢玲,等.中国数字经济政策的焦点变迁与演进规律[J].中国科技论坛,2024,39(3):83-94.
[18] LI X,WU T,ZHANG H J, et al.Digital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igital strategy[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d User Computing (JOEUC),2022,34(8):1-18.
[19] 孙欣,陈乃惠.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门槛效应的检验[J].调研世界,2024,31(3):39-49.
[20] 李玉梅,陈洋毅,雷鸣.技术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4,44(1):213-222.
[21] 陈雨露.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红旗文稿,2023,30(24):11-15,1.
[22] 胡博成,朱千叶.向未来要空间: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及实践旨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2):98-109.
[23] WANG J F,DIAO Y Z,LI X S, et al.A Research 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roductivity theory in consumption society[J].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JABR),2018,34(2):237-252.
[24] 杜传忠,李钰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理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1):100-109.
[25] 韩先锋,李佳佳,徐杰.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地区产业升级的动态调节效应——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的新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8):44-53.
[26] 唐晓华,李静雯.中国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11):109-120.
[27] 周文,张奕涵.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J].上海经济研究,2024,44(4):14-30.
[28] 贺正楚,蔡湘杰,潘为华.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及区域协同效应[J].科研管理,2024,45(3):133-142.
[29] 刘晓雅.数字经济、相对贫困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J].统计与决策,2024,40(5):10-15.
[30] 钞小静,王清.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1):12-20.
[31] 曾鹏,覃意晗,周联超.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测算及时空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24,43(6):1102-1117.
[32] 刘从九,高秀.数字经济对农产品贸易额异质性动态影响——基于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额的实证[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13(5):1-11.
[33] 杨洁,石依婷.数字经济改善了区域碳排放水平吗——基于减排和增效两个视角[J].武汉金融,2023,40(5):51-58,20.
[34]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35] 王善高.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J].统计与决策,2024,40(6):21-26.
[36] 刘耀彬,胡伟辉,骆康,等.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溢出还是虹吸[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15):53-63.
[37] 周杰琦,陈达,夏南新.人工智能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赋能效果——产业结构优化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4):45-55.
[38] GUOWEI Z .The heterogeneous role of green financ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 Based on spatial spillover perspective[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3,58:104596.
[39] 于斌斌.金融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空间溢出的视角——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3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