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丨《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年第19期目录及全文
文摘
科技
2024-11-01 11:00
湖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年第19期电子版
▽点击文题阅读全文
梁江海,刘书雷,吴集,杨筱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
摘 要:掌握颠覆性技术发展演化规律是开展颠覆性技术识别、评估、预见的重要前提。采用典型颠覆性技术案例,基于学术论文、技术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据信息,从基础理论、创新研发、科技政策3个方面构建论文发表数量生长率、论文引用数量生长率、论文被引数量生长率、专利申请数量生长率、专利引用数量生长率、专利被引用数量生长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生长率7个维度的颠覆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上述开源数据提取颠覆性技术发展各指标,结合颠覆性技术发展标志性事件,综合使用单源数据指标分析、多源数据指标融合、“客观数据+历史事件”耦合等方法揭示颠覆性技术发展演化规律。以GPS技术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基础理论、创新研发、科技政策是影响颠覆性技术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基础理论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创新研发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科技政策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助催剂。其中,创新研发中的技术应用对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关键词:颠覆性技术;技术演化规律;技术识别;GPS技术
杨武,孙世强
北京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在吸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概念,对其内涵与特征进行解析,构建技术锁定生态系统要素模型,从系统稳定性、系统中心性以及系统异质性3个方面,建立技术锁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增长率循环指数合成方法,结合5G产业有效发明授权专利,测度2012—2021年中美日韩德五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结果发现,中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呈现出波动性增长态势;美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再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日本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前期平稳,后期波动较大;韩国与德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技术锁定生态系统;5G产业;增长率循环指数合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张翼,曹蓉,孙哲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 陕西省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摘 要: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多层级、跨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机制,为厘清现实语境下府际科技创新合作规律提供新阐释。研究发现:地理、组织、制度邻近性等静态要素与中央介入程度、政策协同程度等动态要素间的策略性互动构成府际科技合作的驱动总成。任务压力、收益预期与交易成本、风险感知作为正反向驱动因素,影响各级政府参与科创共同体的现实选择。府际压力与共同体合作行动间多源流互动是政府科创合作的重要推手。根据横向协调和纵向压力强弱匹配程度,将府际科技合作生成模式划分为任务帮扶型、转移合作型、互动发展型和响应跟随型。在科技创新等高净值领域府际合作中,高层级政府在适当施加任务压力的同时也要根据横向协调强度及共同体行动的积极性,确保纵向权力介入适度、可控。
张岭,张朝,高艳慧,刘岩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
摘 要: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风险容忍强度、广度和弹性3个维度构建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考察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其中,风险容忍广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强,风险容忍强度次之,风险容忍弹性最弱;②机制分析表明,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通过提高金融机构对高风险创新项目的投资偏好以及增强科技企业对突破式创新的创新偏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③调节效应表明,政府支持正向调节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政府监管过度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提升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提高金融体系容错试错韧性,适度放松科技金融监管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外源融资;风险容忍度;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政府监督
刘凤,廖鑫,周贤永
西南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营商环境研究院;四川大学 商学院
摘 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完善政府体制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然而区域营商环境影响要素和条件组合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分析。基于西南某省9个地市的田野调查,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资源—能力”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我国10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究优化营商环境的生成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制度、资源或能力要素不构成营商环境优化的必要条件。从条件组合看,制度、资源和能力要素相互依赖,4种组态形成高水平营商环境,分别为资源支持下的政策和政企联动型、制度和资源双向引领下的数字政府驱动型、制度和能力双重协同下的财政资源推动型、能力主导下的资源驱动型。分析表明,8种组态会产生非高水平营商环境,从而解释部分城市营商环境未达到高水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营商环境;影响因素;定性比较分析;必要条件分析;组态效应
柴正猛,张培铎,韩先锋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 要:工业智能化作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增长引擎,对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4—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直接动力、间接渠道、非线性效应等维度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在总体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且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劳动力结构优化是工业智能化间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渠道。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高级化维度的驱动作用强于合理化维度;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在沿海地区产生的驱动效应强于内陆地区,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工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据此,从加大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劳动力结构、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智能化;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升级;驱动效应;积累效应
梁林,郭悦雯
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 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推动高碳排制造业低碳发展是实现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首先,考虑到高碳排制造业新的治理需求,借鉴韧性理论提出碳韧性的新概念。其次,从制度、技术、经济3个方面探究“双碳”目标下高碳排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冲击,识别出稳定性、适应性和进化性三维韧性特征,基于三维韧性特征构建高碳排制造业碳韧性测度体系。最后,测算2011—2021年5个高碳排制造业的碳韧性和发展质量,通过回归分析讨论碳韧性三维特征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韧性对高碳排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适应性影响程度最高、进化性次之、稳定性最弱。根据影响差异,从政府和行业两个视角分别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碳韧性新视角提出高碳排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新思路,在产业治理领域形成新研究进路。
关键词:高碳排制造业;碳韧性;行业发展质量;“双碳”目标
陈旭升,姬艺菡
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用户个性化需求、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但多因素驱动共演机制及路径研究较为匮乏,探讨多要素如何驱动数字技术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华为公司进行单案例纵向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各阶段发展是通过场景不同维度交替主导三螺旋机制实现的,而场景是利益相关者、技术水平和应用环境三维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系统;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突破—产业生态”阶段性场景转换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由低端模仿到协同价值创造;由于场景要素作用差异,数字技术创新路径具有多样性,包括全产业路径、突破性创新路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将多因素纳入一个系统,构建场景驱动数字技术创新路径理论框架,给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路径选择依据,以期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数字技术创新;场景驱动;利益相关者;双元创新
程聪,胡嘉阳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能力成为影响跨国公司数字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究数字能力对跨国公司数字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40家在华跨国公司为例,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数字连接情境下在华跨国公司数字创新绩效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华跨国公司数字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结果显示,产品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数字连接能力与企业资源偏好的影响;流程创新绩效中,数字智能应用、数字资源投入与分配能够促进流程创新绩效提升。结论可拓展在华跨国公司数字创新绩效相关研究,为在华跨国公司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实践启示。
关键词:数字能力;在华跨国公司;数字创新绩效;数字连接;fsQCA
赵莉,王慧娟
中国矿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双碳”背景下,工业企业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2012—2019年中国120个城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内部控制、市场化水平作为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探讨政府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政府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②企业内部控制在政府环境监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③市场化水平负向调节政府环境监管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结论可为政府加强环境监管,从而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政府环境监管;绿色技术创新;内部控制;市场化水平
宋昱晓,余江,李博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丹学院;奥尔堡大学 材料与制造系;中国科学院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摘 要:外部知识搜索属于开放式创新范畴,当制造业企业难以满足新产品生产所需时,将与供应商、客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竞争对手等外部知识源建立联系,寻求外部合作,这些知识源对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识别与界定制造业企业外部知识搜索策略,构建企业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与流程创新)与外部知识获取策略选择关系框架,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知识获取策略可划分为最小化搜索、沿供应链搜索、多途径搜索、特定科学搜索、特定技术搜索和全面均衡搜索等6种;制造业企业知识搜索策略呈现多样化特征,并在技术创新与流程创新活动中呈现出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外部知识搜索;制造业企业;新产品生产;企业创新活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侯雪茹,刘明霞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知识可达性作为一种优势表征在创新研究中未受到足够重视,可能会影响潜在合作者的评价反馈。基于信号理论考察知识可达性对创新价值的有用性以及对高管连锁网络、知识侵权风险的调节作用,运用2008—2020年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知识可达性对焦点企业技术合作创新质量发挥慕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②高管连锁多样性和连锁密度作为诱发畏强效应的关键要素,负向调节知识可达性与技术合作创新质量关系;③知识侵权风险作为诱发畏强效应的不确定性因素,负向调节知识可达性与技术合作创新质量关系,使高管连锁多样性和连锁密度对知识可达性与技术合作创新质量的负向调节作用在知识侵权风险大的环境中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提升企业知识优势信号吸引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技术合作创新质量;知识可达性;高管连锁网络;信号理论;知识侵权风险
张涑贤,姚佳慧,贾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摘 要:虚拟协作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团队突破空间限制、进行实时交互的有效途径,因此缓解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协作过程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综合性概念框架,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下团队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虚拟协作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探究流程双元能力(流程标准性、流程敏捷性)的中介作用和团队稳定性的调节作用。对325份工程项目团队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知识隐藏对虚拟协作有效性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流程双元能力在知识隐藏与虚拟协作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团队稳定性不仅负向调节知识隐藏与流程双元能力关系,而且会削弱流程双元能力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影响虚拟协作有效性。
关键词:知识隐藏;虚拟协作有效性;流程标准性;流程敏捷性;团队稳定性
胡川,陶康胜,毛江华,王子豪,王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作为企业重要社会资本,技术连锁董事对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技术连锁董事的连锁和技术背景双重特性视角,选取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技术连锁董事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技术连锁董事连锁强度和技术强度对核心技术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两者通过技术资本积累间接影响核心技术能力。研发生产率不仅正向调节技术资本积累与核心技术能力的关系,而且调节技术连锁董事连锁强度和技术强度通过技术资本积累对核心技术能力的间接效应。结论可丰富核心技术能力形成机理研究,拓展技术连锁董事理论内涵,对企业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技术连锁董事;技术资本积累;研发生产率;核心技术能力
邵芳,孙海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摘 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以16家高新企业中的362名员工及其直属领导为调查对象,构建并验证双元领导对员工创新的双通道作用机理。员工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难以同时进行的悖论困境,而双元领导通过授权行为和命令行为的双通道作用,以宽严并济、松紧得当的方式推动员工创新。研究表明:双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个性化交易在双元领导与员工突破性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领导信任在双元领导与员工渐进性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认知灵活性不仅在双元领导与个性化交易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还调节个性化交易在双元领导与员工突破性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互动公平不仅在双元领导与领导信任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还调节领导信任在双元领导与员工渐进性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双元领导;个性化交易;领导信任;认知灵活性;互动公平;员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