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扬,林珊.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亚太经济,2022,39(4):134-143.
[2] 甄珍,王凤彬.逆境事件冲击下全球价值链系统韧性的动态演化——基于嵌入性多案例的纵向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22,39(10):174-192.
[3] 刘瑞,张伟静.空间集聚能否提升中国制造业韧性——基于产业适应性结构调整的视角[J].当代财经,2021,42(11):16-27.
[4] 张良成,郭瑞硕,舒长江.数字经济赋能高新技术产业韧性: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25(2):53-66.
[5] 胡志强,苗长虹,熊雪蕾,等.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工业韧性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21,41(5):824-831.
[6] 郑涛,杨如雪.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韧性[J].技术经济,2022,41(2):1-14.
[7] 赵霄伟.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多重困境与韧性应对[J].区域经济评论,2020,48(6):71-79.
[8] 陶锋,王欣然,徐扬,等.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企业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23,40(5):118-136.
[9] 苏任刚,赵湘莲.制造业升级、信息网络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J].经济与管理,2022,36(1):48-57.
[10] 郝爱民,任禛.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8):43-53.
[11] 田健,曾穗平.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系统风险评估与韧性格局重构——以天津市西郊乡村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21,45(10):19-30,58.
[12] 王海花,谭钦瀛,李烨.数字技术应用、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7):124-135.
[13] 汪晓文,陈明月,陈南旭.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经济问题,2023,45(1):19-28.
[14] 席龙胜,赵辉.高管双元环保认知、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J].经济管理,2022,44(3):139-158.
[15] 刘婧倩,时朋飞,李星明.康养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审美体验的视角[J].企业经济,2023,42(5):94-103.
[16] 张元庆,齐平,刘烁.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应用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其空间效应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12):47-60.
[17] 林妍.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测度与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2):68-78.
[18] 李群,闫梦含,蔡芙蓉.工匠精神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测度: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2,38(11):65-69.
[19] 章润兰,刘明慧.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耦合协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22,65(6):13-22.
[20] 马澜,朱佩枫.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度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34(6):22-24.
[21] 梁树广,张芃芃,臧文嘉.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23,36(1):53-60.
[22] 陈雄辉,陈铭聪,孙熹寰,等.“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广东地区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1,38(7):107-114.
[23] 王晓庆,陈东.区块链资源协同配置系统动力学预测模拟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2,6(Z1):138-150.
[24] 谭前进,聂鸿鹏,于涛.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的耦合协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3,42(2):48-56.
[25] 蒋辉,张驰,蒋和平.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71(1):20-32.
[26] NIE L, CHEN P, LIU X, et 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and industrial-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China: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ce and driving f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17): 10984.
[27] 陈建军,刘月,邹苗苗.产业协同集聚下的城市生产效率增进——基于融合创新与发展动力转换背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3):150-163.
[28] 沈小平.我国供应链脆弱性缓释与自主可控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0):17-23.
[29] 李胜会,戎芳毅.产业链现代化的渐进逻辑:破解锁定与韧性提升[J].广东社会科学,2022,39(5):37-47.
[30] 解学梅,朱琪玮.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如何破解“和谐共生”难题[J].管理世界,2021,37(1):128-149.
[31] 韩立达,史敦友,张卫.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化: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20,41(5):176-190.
[32] 夏芸,张茂,熊泽胥,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融资决策——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23,56(3):75-95.
[33] 尚文杰.新时代科技创新中工匠精神内涵嬗变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5):129-138.
[34] 段婕,孙明旭.GVC视角下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产业升级动因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4):67-71.
[35] 周志远,左月华,邹宇.政府创新投入可以促进市场创新投入吗——基于我国内地6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创新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8):10-18.
[36] DAVIS T. Effec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3, 34: 35-35.
[37] ETTLIE J E. Product-process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in manufacturing[J]. Management Science, 1995, 41(7): 1224-1237.
[38] 王海峰,罗发友.基于Fuzzy-AHP模型的营销渠道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9,52(11):108-110.
[39] 刘月,郭亚红.数字经济、产业链韧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22,41(19):176-179.
[40] 李昊,范德成,张书华,等.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分类测度和提升模式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SupSBM模型[J].运筹与管理,2022,31(4):184-189,203.
[41] 张大海,祝志川,张玉杰.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37(14):113-117.
[42] 钱雪松,丁海,郑德昌.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社会早期防控举措和效应评估——基于外防和内控视角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3):4-18.
[43] 卢新海,杨喜,陈泽秀.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8):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