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刊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年第18期”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杨瑾,朱焱斌.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何以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8): 87-97.
摘 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资源行动;动态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7417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D00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22KRM142)
作者简介:杨瑾(1973—),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等;朱焱斌(1999—),女,河南三门峡人,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等。
DOI:10.6049/kjjbydc.2023050348
0 引言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可见,颠覆性技术创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另辟蹊径、改变原有技术路线,并对现有技术体系与应用系统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创新范式[1],颠覆性技术创新既可能是0到1的技术突破,也可能是现有技术交叉融合,还可能是技术新场景的创新运用等[2],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凭借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换道超车,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市场格局[3],并为我国未来动力革命、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提供了重要应用场景。因此,厘清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内在机理,有助于深化中国情境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理论,并为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指采用突破技术惯性、实现技术轨道跃迁的方式研发新产品,然后经历技术生命周期演化进入目标市场,进而重塑市场格局的技术创新过程[4-5]。其中,技术创新是起点和核心[2],技术轨道跃迁是技术演进特征[4],生命周期演化是技术扩散过程[6],市场格局重塑是创新目的和效果[5]。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探索性强、研发周期长和风险高等特征[2,7],其引发的技术与市场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8],而是通过技术迭代创新与市场细分扩散交互演进[2,9]。由此,本文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揭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规律。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机理进行了广泛探究,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实践。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10],自2001年科技部将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来,相关产业政策不断跟进,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其中,补贴型和非补贴型产业政策分别引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策略性创新偏好与实质性创新偏好。相较于消费环节的非补贴型政策,生产环节的非补贴型政策更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实现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此外,学者们基于多维邻近性与知识共享等视角发现,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对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具有正向影响。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知识共享效率赋能产业联盟,进而增强产业联盟知识创新能力[11-12]。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政策层面的引导作用和中观产业层面的协同作用,未重视企业自身作为政策驱动方和技术创新者所发挥的市场主体作用[13]。仅部分学者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实践,例如,刘建华和蒲俊敏[14]基于宇通公司探究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宇通公司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了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新兴技术开发—新产品组合—新的商业模式五阶段协同创新推进战略。由此可见,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实践演进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未能揭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的内在逻辑。
(2)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机理。在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机理方面,过往研究关注后发企业颠覆阶段的发生机理,强调机会识别、组织学习和价值创造等因素的影响[15-17]。VUCA(Volatile、Uncertain、Complex和Ambiguous)时代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有学者提出资源行动和动态能力是影响颠覆性技术创新持续演进的重要因素[18]。其中,资源行动是指企业通过结构化、捆绑和资源利用行动获取竞争优势、创造价值的过程[19],揭示企业通过资源配置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机理。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整合、重组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20],包括适应环境变化的一阶能力和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21]。由此,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基于资源行动或动态能力的单一视角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机理。例如,张静等[22]提出,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推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黄俊等[23]提出,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3个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通过提高制造能力、标准化、信息化集成能力以及柔性化建设能力实现战略转型升级。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颠覆性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黑箱”尚未打开。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选取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典型案例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解答以下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生和演化规律是什么?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开展资源行动并构建动态能力?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效应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结论可深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规律的理解,进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1.2 案例选取
表1 案例企业
1.3 数据收集
2 案例分析与模型构建
2.1 企业发展阶段划分
2.2 开放式编码
表2 开放式编码(部分)
2.3 主轴编码
表3 主轴编码
2.4 选择性编码
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3 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机理
3.1 初创期
3.2 成长期
3.3 转型期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