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胃预防胃癌,是不是过分了?

健康   2024-11-30 16:54   江苏  

一位4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因家族有遗传性胃癌病史,即使每年坚持做胃镜检查从未间断,可仍被胃癌晚期的厄运击中,腹膜转移、化疗期间骨转移接踵而至,不到一年便离开了人世……


遗传性胃癌,究竟能否被战胜?中山六院胃外科一区主任练磊主任医师表示:对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预防性全胃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2024年11月29日是我国第六个“胃癌关爱日”,今年的主题是“护胃健康,远离胃癌”,我们来聊一聊遗传性胃癌。



遗传性胃癌的渊源

最早可追溯至法兰西皇帝拿破仑


据拿破仑的尸检报告记载:“显露胃部时,发现胃是广泛病变的起始部位……在分离粘连后,在距离幽门一英寸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溃疡,穿透胃壁,足以让小指通过。几乎整个胃的内表面都是癌性的肿块……只有在胃底附近与食管连接的地方有小范围的正常组织。胃里充满了大量的咖啡样液体。”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份报告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医学尚不发达的时代,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胃癌的可怕。拿破仑一家三代人中,有多个成员死于胃恶性病变,其中包括他的祖父、父亲、兄弟与3个妹妹。19世纪早期,组织显微镜尚未发明,尸检诊断仅靠肉眼判断。由于一家几代人都死因不明,于是拿破仑临终前下令,在他死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8位医生共同参与了他的尸检并留下了相关报告。基于这些史料,专家们推测拿破仑一家多人患上了家族性胃癌。

我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形势严峻。尽管半数以上胃癌可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仍有1%~3%为遗传性胃癌,鉴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比例仍不容小觑。家族遗传性胃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包含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胃腺癌伴近端多发息肉及家族性肠型胃癌三种类型,且大多有较明确的致病基因变异。


患癌风险高,早期踪迹难觅

胃癌生物学行为差,进展迅速,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尤其是弥漫型胃癌,其内镜表现有时并无明显病变,活检也不易获取肿瘤细胞。那么,对于已知携带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基因者,应当如何应对呢?答案便是预防性全胃切除。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作为一种高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DH1 胚系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的携带者,男性终生累积患胃癌风险约为37%~42%,女性约为 25%~33%。目前暂时并无药物预防手段,因此预防性全胃切除(PTG)被多数指南所推荐,也就是在胃癌发生前预先切除整个胃。


或许有人会问,能否不做手术,通过频繁的胃镜检查实现早期胃癌的发现,待发生时再进行切除呢?这当然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毕竟并不是所有的CDH1致病基因携带者都会发展成为弥漫型胃癌。


但需注意,胃镜对于早期发现弥漫型胃癌并不十分可靠,因为这类胃癌是印戒细胞癌,病变早期在黏膜下固有层生长,位于完整的表面上皮下方,内镜难以在早期发现癌灶,往往直至病程晚期才能通过直接黏膜评估发现。若选择此方案,目前专家建议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包括30个随机位点的活组织检查,即便如此,仍然存在早期诊断失败的风险,很可能一发现已是胃癌晚期。



预防性切全胃,这些因素要考量


需明确的是,确诊CDH1致病突变携带者并不意味着立即就要切除全胃,还需综合考量年龄、生育需求、先证者(家族中首位确诊患者)患胃癌的年龄和营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通常建议在 20~30 岁期间进行预防性全胃切除,因为年龄太小癌变概率低,而且生长发育仍然需要胃的功能。一般而言,若有家族史,那么比家系当中最年轻胃癌患者发病年龄提早5年进行全胃切除即可。70岁以上则不建议预防性切胃,因其获益甚微。

实施预防性全胃切除时,主刀医生务必确保切除整个胃。远端切缘应超出幽门至少1厘米,同时对近端边缘也要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没有残余胃黏膜,否则残留胃黏膜将会增加未来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综合考虑,对于30多岁且明确携带CDH1致病基因的个体来说,预防性全胃切除是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所推荐的重要策略。一旦错失早期干预良机,发生晚期胃癌所带来的后果是沉痛的。因此,深入了解遗传性胃癌的相关知识,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在这场与病魔的无声战争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铸就坚固的防线。

END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多巴胺


我是最后一支多巴胺,记录世界的真实声音。





部分图片、音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版权、合作微信:dba0604
投稿邮件:last-dopamine@foxmail.com


     记忆或许会被风干,灵魂应该永远保持纯粹!
     我是多巴胺,谢谢您的阅读!

最后一支多巴胺
急诊执业医师,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