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中产爹妈进化论:可接受孩子留学回国月薪7000……

企业   2024-11-19 13:46   上海  
AD

9月底,《纽约时报》发表宾大2023届毕业生Isabella Glassman的文章Careerism Is Ruining College,吐槽美国精英大学求职功利主义(careerism)肆意横行。


由于过度追求高盛、麦肯锡这样的顶尖公司或者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求得毕业后一份优渥体面的生活,连藤校的学霸很早就开始为求职做准备,校园生活基本围绕求职展开。名牌大学尤为如此。


藤校的学生都说找工作难。留学生们情况如何?


文 | 莫妮卡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留学全知道”



前段时间,小红书上一个关于 “留学生就业”的话题火了。


不少网友吐槽:留美工作比上名校还难;QS前100院校毕业,回国工资4000;秋招被卡简历,根本进不了面试......


不少留学生还自嘲是“海归废物”,纷纷抱怨想要把留学费用“回本”,比登天还难。


种种这些,无不折射出一个真实的社会现状:当今社会,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当曾经的海归光环正在“褪去”,还值得送孩子出去留学吗?当下的留学生家长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留学与就业的关系?  



01

边走边看,
把留学当作给孩子的另一条路

孩子就读于上海徐汇区公立小学二年级的Lily,本身就是一位留学生。


英国留学的她,属于国内读完本科后申请的英国研究生。在她看来,英国留学是一条非常常规的道路,无非是通过网上找中介申请或者自己申请,整个过程相对简单。


可能是已经有了出国读书的经历,在规划孩子的求学路径时,她显得相对没有那么执念,一定要出去读书。


再加上目前这种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很多东西也拿不准”,这都让她觉得送孩子现在出去还相对太早了。


命运很多时候有偶然因素。Lily开始给孩子规划的路线是读民办双语学校,早点打好双语环境的基础,但是孩子读书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上海的摇号政策。没摇上的他们只能回到家所对口的公立小学就读。


图源pexels

“曾经的决策点是孩子在幼升小时是否可以进入民办学校,进入公立学校之后,决策点会变为选初中或中考后进入民办学校。”


如今,已经就读公立的Lily家,虽然也颇多微词,但相比于折腾,她还是接受先好好在公立读小学,“小学阶段的学习分界线相对还没有那么明显,到初中再看孩子是不是有学习上的天分。”


作为相对乐观的中产家庭,Lily自认为先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学习,去了解国外留学的资讯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一切都根据孩子的情况来。


在Lily看来,“不能仅凭投入产出比来衡量留学,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或者习惯为他安排灵活的规划,甚至可以定制。但如果他习惯体制内的学习,认为相对安稳的工作也很好,也挺适合他的性格,我认为也没关系,可以接受。”


“如果走着走着发现孩子不习惯国内的体制或者走留学的这条路会更广,也能给他足够的换赛道的支持,让孩子不至于一直在里面挣扎。”


“何必这么早开始卷一条不确定性的路,花费很多精力,万一卷不上不就交白卷了。”

02

加拿大陪读妈妈,
“留学是非常值得的教育投资”

在陪读妈妈Liang看来,留学是一件非常值得的教育投资。


她想得很开,并没有把留学花费就要马上获得高额回报的角度来看问题,“他未来可能也不可以一毕业每月就够拿回那么多工资”,作为过来人,她觉得自己也是从窘迫的日子过过来的,“我们当年自己读完大学之后,也没有一下子就拿到高薪,不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这过程中,最让Liang惊喜的,莫过于留学后女儿肉眼可见的变化。


Liang带着女儿高中时就已经去到加拿大就读,“她在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变化蛮让我惊喜。”

去加拿大之前,Liang生活在代表中国教育较高质量的北京,已经从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表达等能力,但由于整体管理较多,“对孩子宽容的方式,没有在加拿大等地方多。”


毕业收入不能来恒定一个人的价值。”在Liang看来,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月挣个七八千块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让自己不饿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了。


图源unsplash

谈及自己的育儿理念,Liang形容自己是一个“闭上嘴迈开腿”的妈妈。


“她一回家呀,我就去散步了,然后跟她的时间错开。” Liang主张多鼓励年轻人发挥创造力,非常担心自己“成为一个懂王”,所以每次跟女儿聊天,“我现在基本上就是她说什么呢,我就听着,不错不错。”


不管不代表什么都不参与,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Liang常常给到女儿一些求学、就业上的建议,比如说指点正在读传媒的女儿,不能仅仅修本专业的内容,也可以多学一些经济学或者科技类的知识,保持与热点的同频。


访谈中,Liang强调好的亲子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好的亲子关系,你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孩子接受。”


如今,随着女儿慢慢长大,Liang很满意她的状态,“从我女儿目前的状态来看,我觉得她的能力远远高于我在刚开始上大学时候的状态。”


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Liang来说,已经足够了。内在的动力会激发孩子走得更长远,而这些远比讨论毕业后的工资收入来得更为珍贵。





03

不能只拼短期的东西,
要的东西更长远


Bella妈妈在孩子小学二年级时,就放弃了北京某头部公立学校的就读机会,转到彼时仍很小众的国际教育赛道,在国际教育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余年。

图源unsplash

“在北京,当时选择从小学阶段就读国际路线的家庭还是比较小众。”如今,走小众路线的Bella妈妈有了更多的同道中人。

她曾经担任过孩子学校的年级家委会代表,在校内、校外也为几百个家长们答疑解惑,不少有择校需求的家庭慕名而来找她出谋划策。

自己走下来这条路,加之接触过越来越多的家长后,Bella妈妈笑言,越早走国际路线的家长,大家陪伴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很多收获和成长。

大家聚会经常会聊到国际教育带给孩子、家庭的意义,得失远远不仅仅只局限一份工作、一个专业、一份收入。

Bella妈妈也非常认可来自老一辈父母对她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她也非常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同样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人生是一场鲁滨逊漂流记般的旅行。我跟孩子也说了,人生是属于你自己的,我和你爸能够给你买一张船票,你出海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你会遇到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不一样的风景和烟火,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自己去体验,努力去创造未来。”

图源unsplash

在Bella妈妈看来,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她做不到也不愿意给孩子规划好全部人生,她更希望成为孩子的顾问伙伴角色,可以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分享,鼓励孩子大胆创造走合适自己的道路。Bella妈妈还分享从小就给孩子种下一颗“使命感”的种子,让人生的旅程充满意义。

今年开学,孩子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踏上了新的旅程。采访最后,Bella妈妈坦言,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在抉择中挣扎,在经济压力下坚持,在思念中煎熬,在文化差异中担忧,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期待。

他们用自己的爱和付出,为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他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孩子人生中最伟大的守护者。

04

内行看门道,
就业其实没那么难

在看似经济的寒冬里,Jason的儿子可谓是遇到了春天。


本科毕业于爱荷华州的一所文理学院,学的又是不被大家看好的文科专业——政治与经济,却在毕业时同时拿到5家公司的录取。目前,他在芝加哥一所全球最大的经济咨询公司做经济咨询师,年薪11万刀。


是谁说文科生没有春天?


图源unsplash

“如果想要留在美国工作的话,就业规划就是要从大一开始,而不是说等到毕业的时候,大三大四再去找工作,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在沪上爸爸Jason看来,现在已经不是拼简历的时代了,“其实一开始这些都不知道,我们这一路走来的,包括我儿子后来的面试,你就会发现美国的企业根本不care这种所谓的排名,但很看重你之前的实习经历。”


“很多留学生都是去领英投简历,他也有投,但投得并不多,只投了大概几百份。”Jason提及自己孩子找到的5份录取中,有3个是内推的。“在美国找工作建立人脉非常关键。”


自己的人脉都在国内,国外的人脉就需要孩子自己探索。Jason常常鼓励孩子走出校园。


走出校园不但能建立大量的社会人脉,还可以尽早接触社会,做很多校外的东西,而这两点,恰恰是在美国找工作尤为关键的两点,是企业非常看重的。


图源unsplash

谈及育儿经验,Jason形容自己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处于“缺位”状态,也没有在就业上有严格的要求,更多是鼓励孩子自发去探索。


这种鼓励孩子自由探索的无为,恰恰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由于学的是政治经济专业,一开始Jason的儿子原本打算工作两年后,去读法学院,争取能够做律师。但是,去律所实习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时那家律所主要做反垄断相关的案子,他发现,律师只是在法律层面上提供援助,而反垄断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数据及判定等资料,律所需要一个很大的经济咨询公司团队做咨询支持。


“也是实习中,他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行业叫经济咨询公司。他的专业又与经济有关。所以他后来就选择了不去律所实习,本科毕业以后,去找经济咨询相关的工作。”


图源unsplash

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这段实习经历,让Jason儿子改变了自己的择业方向。

“像他现在做的案子全是大案子,这些案子其实都不用他们自己拉客户,都是律所给他们的,只要跟律所合作就可以了。” 而上文提到的5家公司的录取,也全是经济咨询公司。

看了这么多故事,或许就业从来不是家长焦虑的选项,而那个最重要的点应是孩子本身,是那个脱离自己羽翼的孩子,有过好自己人生的能力。


-End-


扫码添加菁小沪

加入菁kids大家庭🏠~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点击在看立即分享


菁kids上海
上海国际教育和社区资讯首选的中文平台。www.jingkids.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