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文章 | ​微生物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摘   科学   2024-07-01 14:56   北京  

微生物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崔嫚,邵改革,杨诺林,范庆昊,张金威,田雨,郑素月,张瑞颖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933

食用菌是指能够形成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类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食用菌有2300多种,我国已发现的食用菌有1000余种,其中已经驯化可以人工栽培的有100余种,商业化栽培的有60余种,大部分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少部分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4133.94万吨(鲜重),产值3400多亿元,是我国的种植业中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产业。在农作物生产中,人们根据土壤微生物和根际微生物的营养、促生、抗病等功能,开发出多种微生物肥料和菌剂,有效的推动了作物的优质高产,而食用菌在菌丝际微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尚未起步。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在线发表了题为微生物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的文章本文对目前关于食用菌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相关研究,为下一步食用菌新种类的驯化,以及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广适和绿色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已在知网上线,欢迎下载阅读!
→点此进入知网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竞争性杂菌

1.1 竞争性细菌

1.2 竞争性真菌

2 侵染性病原

2.1 侵染性的细菌病原

2.2 侵染性的真菌病原

3 食用菌伴生菌

4 覆土微生物

5 生防微生物

6 展望





















纯培养技术是食用菌驯化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目前,大多数的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是建立在纯培养的基础上,然而,食用菌在自然界中与多种微生物共存,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通常1g土壤中有数亿以上的微生物细胞。在作物栽培中,根际微生物备受关注,尤其是有益微生物的溶磷、解钾、固氮、促生、抗病等多种功能的开发,目前已经有多种微生物肥料、功能性菌剂等相关产品被广泛应用。另外,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际微生物的研究表明,菌丝际是生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区域。在食用菌栽培中,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大球盖菇和红托竹荪菌丝体在纯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非常慢,而在覆土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相对要快得多,由此推测,覆土条件下菌丝际微生物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真菌能合成并积累草酸,而嗜草酸细菌则利用草酸盐作为碳源,降解和代谢草酸,从而形成草酸循环,草酸循环是生物圈碳循环的一小部分。目前有研究表明香菇、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等食用菌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草酸,过量的草酸对自身的菌丝具有抑制作用。由此推测利用真菌与细菌之间的草酸循环可能会促进木腐菌的生长发育。


综上,目前我们对食用菌与其他微生物互作关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竞争性杂菌和侵染性病害方面,而在有益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而有益微生物在食用菌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有可能会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打开一扇大门。下一步,探索和研究食用菌与其他微生物的互作,开发和利用有益微生物,将为食用菌新种类的驯化,提高产量、品质和抗性提供新的思路。













推荐阅读


亮点文章 | 植物内生菌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调控上的研究进展



黄晨阳 | 食用菌生物技术研究任重道远


“食用菌生物技术专题”正式上线!






《生物技术通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高水平综合性学术期刊,由知名科学家谢旗研究员担任期刊主编。主要报道与农业科学相关的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最新基础研究成果,致力于为学术共同体打造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优秀平台。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CSCD核心库、RCCSE核心,“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入选期刊。
投稿网站:http://biotech.aiijournal.com

欢迎订阅:

1. 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8-92

2. 科学出版社期刊发行部:电话 010-64017032;010-64017539

3. 网上购买: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淘宝、微店搜店铺名称“中科期刊”可直接订阅


赞助单位

       


投稿、转载信息发布及合作等事宜请联系:010-82109925/82109903

官方唯一投稿系统:http://biotech.aiijournal.com




长按关注:生物技术通报


生物技术通报
发布期刊论文,提供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