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希夏邦马峰开放-不使用辅助氧气的登山者何去何从?|Nims普加却宣布不借助扶助氧气攀登

旅行   2024-09-16 20:52   西藏  

译:Mintina


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Geoff Schellens/rmiguides.com

       经过最终确认,2024年秋季,希夏邦马峰向外国探险队伍开放。登山者必须严格遵守中国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CTMA对西藏自治区境内全部八千米级别山峰的攀登规定:没有独立攀爬者,并从海拔7,000米开始使用辅助氧气。

       “这些是必须遵守的条款,”一直与中方保持良好关系的商业探险公司,Climbalaya解释到。秋季,Climbalaya有一支来自中国和印度客户组成的小型团队,此刻,人们正去往山峰。他们的队伍还包括达瓦央宗夏尔巴,这位尼泊尔旅行的目标是完成自己的14座 × 8,000米级别山峰项目,这是她剩下的最后一座八千米高度山峰。达娃央宗夏尔巴是首位获得IFMGA向导资质的亚洲女性。去年秋季,10月7日四名商业登山者在山壁遇难期间,她也身处山壁。


达瓦央宗夏尔巴 - “成长期间,我一直都知道,‘我是为攀登而生’”
照片提供:Charlie Allenby/《The Red Bulletin》

       预计数位有着相同目标的其他登山者也会很快宣布各自的计划,Seven Summit Treks/SST和Imagine Nepal团队也已经出发。

       不借助辅助氧气的尝试根本毫无可能?


2023年7月3日,Mario Vielmo成功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这是他完成的第13座八千米级别山峰
照片提供:
https://www.csc-schio.com

       Mario Vielmo也是其中的一名队员。Vielmo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职业登山向导,花费数十年时间专注于不使用辅助氧气攀登14座 × 8,000米级别山峰。现在,他仅剩下希夏邦马峰。

       中国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CTMA公布的规定或会导致他的目标最终无法实现。

       “坦诚地说,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应对使用辅助氧的事宜,”他在出发去往尼泊尔之前表示。“我会反复查看要求,如果没有任何转圜余地,那么我会遵守规定,并借助辅助氧气。”

       但面对这样的情况,令人意外的是,尼玛普加宣布,他计划不使用辅助氧气尝试这座山峰。

       尼玛普加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了评论。

       尼玛普加重回人们的视线

       在数月保持低调后,尼玛普加回归他的“公开秘密项目”,不使用辅助氧气攀登14座 × 8,000米级别山峰。

       “这座山峰为我的人生带来如此之多的喜悦和痛苦,”普加在宣布自己的安排时说到。

       的确,2019年10月6日,普加在希夏邦马峰结束自己可能的项目。当时,山峰向外国登山者关闭,不过,他从中国政府获得了特殊许可。


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Naoki Ishikawa

       2023年秋季,希夏邦马峰向外国登山者开放,普加带领一支探险队伍来到这里,但事情最终以
悲剧告终。他的美国客户Anna Gutu与自己的夏尔巴向导,明玛尔在山峰3号营地之上的一场雪崩中丧生。Gutu以疯狂的速度行进,与自己的同胞,Gina Rzucidlo(Seven Summit Treks/SST团队的客户)竞争成为首位完成14座 × 8,000米级别山峰项目的美国女性。在Gutu和明玛尔遇难不到一个小时后,第二场雪崩导致Rzucidlo,以及她的向导腾吉Lama死亡。


2023年秋季,尼玛Nims普加和明玛格增/明玛G夏尔巴身处卓奥友峰大本营
照片提供:Naoki Ishikawa/石川 直樹

       当时,普加和同样在山壁开展攀登的明玛G身处下端区域,二人也正在竞争成为首位不利用辅助氧气完成14座 × 8,000米级别山峰的尼泊尔人。

       争议

       2024年上半年成为一些充满争议事件的中心。两位女性登山者指责的他在不同场对二人合进行性|骚|扰,并与《纽约时报》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尼玛Nims普加在指责自己即将带领团队去往珠穆朗玛峰顶端时,有人故意隔断股份区域绳索而与夏尔巴群体的大量人员发生争执。

       普加还面对违反规定,搭乘直升飞机去往珠穆朗玛峰南坡2号营地的指控。普加声称这是一次救援行动的一部分(他一位身处2号营地的客户患病),但尼泊尔民航部门随后吊销了直升飞机飞行员的飞行执照。


       今年是希夏邦马峰,唯一一座全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八千米级别山峰首攀60周年纪念。

       希夏邦马峰的攀登探险历史


全境地处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希夏邦马峰,这是14座八千米级别山峰海拔最低的一座
照片提供: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再向前迈进数步,我们将站在山峰最高点,三角形的冰层-雪面覆盖顶端,那里约五平方米,可以欣赏到周围山峰的全景,直至最远端的地平线。逆风全力阻挡我们的脚步。”这是许竞,中国登山队领队在60年前描述人们最终到达顶峰时写下的内容。许竞报告,此时是北京时间1964年5月2日上午10点20分,共有十名登山者来到海拔8,027米的海拔最高点(编者按 - 不同报告的山峰高度标注存在差异,《西藏登山运动史》一书中采用的是8,012米,其他常用的标注为8,021米,或是8,027米)。


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montagna.tv

       这是14座八千米级别山峰之中最后一座出现首攀的山峰。1950年,法国登山者Maurice Herzog及Louis Lachenal登顶安纳普尔纳I峰,这也是世界上任何八千米高度山峰的首次攀爬。希夏邦马,意为“草甸之上的山顶”,是八千米级别山峰名单里海拔最低,也是唯一一座全境位于中国境内的山峰。

       中国登山者首攀的八千米高度山峰


照片提供:
https://www.greattibettour.com/

       1960年5月25日清晨4点20分,中国登山者王富,屈银华,以及贡布沿东北山脊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也是山峰北坡的首次成功攀登。

       在世界之巅取得成功后,1964年,王富洲加入希夏邦马峰登山队。此次探险活动的领队许竞也是1960年珠穆朗玛峰科学和探险队伍的成员之一,当时他担任副领队。

       “首次围攻”使用辅助氧气


登山者去往海拔6,800米
照片提供:
https://www.desnivel.com

       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探险团队,人们的目标是首攀希夏邦马峰。队伍包括205人,约50位登山者,此外还有医生,科学家,以及报道此次活动的记者。


海拔5,000米的希夏邦马峰大本营
照片提供:patagonia.com.pl

       当时,中国修建了一条去往约5,000米高度大本营的公路。人们在这里搭建了一座小型帐篷城市,提供电力保障,并建起拍摄营帐,医务室,通讯室和天气预报站。


       登山者携带数吨装备去往山峰,在山峰东北侧搭建了六处营地,倒数第二处位于7,500米高度,最后一座在7,700米处。根据探险团队报告,人们把氧气瓶和食物物资送往两处海拔最高的营地,“为最后的冲顶(做好准备)。”

       在顶峰掩埋毛主席的半身像


照片提供:montagna.tv

       4月25日,13名攀登者出发开始冲顶尝试。登顶当日,因为空气稀薄区域带来的影响,三人身体出现问题,并未加入最后的攀登。最终,六位汉族和四名藏族登山者站在山峰最高点。事实上,没有任何其他八千米级别山峰在首攀期间有如此之多的队员取得成功。拍摄照片和影片后,这支由许竞带领的队伍在顶峰掩埋了一面中国国旗,标记当日日期,以及所有到达山峰顶部攀登者名字的字条,此外还有一座很小的毛主席半身像。

       难以获得许可


希夏邦马峰的传统线路
照片提供:himalaya-info.org

       1979年,希夏邦马峰向外国探险团队开放。现在,山峰有约20条线路,或是替换路线部分。迄今为止,山峰约350人次登顶的攀登者中绝大多数基本沿首攀者开辟的线路到达顶峰。近些年,山峰变得尤为安静。

       2023年秋季,数支外国商业探险队伍来到这座山峰。10月7日,来自美国的Anna Gutu及明玛尔夏尔巴和Gina Maris Rzucidlo及腾吉夏尔巴在同一日间隔不到一个小时的两场雪崩内丧生,基于安全考量,山峰随即关闭。


从希夏邦马峰向东-东南眺望的景象
照片提供:
https://www.himalaya-info.org

       今年是希夏邦马峰首攀60年,不过春季,这座山峰没有登山探险活动。

       希夏邦马峰


身处希夏邦马峰主峰顶端看到的景致
照片提供:himalaya-info.org

       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全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八千米级别山峰,地处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东经85.783°,北纬28.35°,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Langtang Himal山脉。山峰海拔高度通常有两种标注,一为更高的8,021米/8,027米,此外,人们也采用8,012米。

       希夏邦马峰的藏语名字原为“波拉滚庆”。根据藏族传说,他与自己的姊妹山峰,海拔7,703米的摩拉门青峰是一对恩爱夫妻。但之后,波拉移情西侧,7,161米高度的普木日峰/普莫里峰,这使波拉滚庆峰异常气愤,从此转向东端不再理睬波拉滚庆。      

       事实上,希夏邦马峰是本地藏族居民对山峰的笑称,意为气候恶劣,难以预测,放牧的牲畜全部死亡,种植的青稞变得枯黄,成为酿造青稞酒后的酒糟。      

       1961年,中国西藏自治区登山营在勘察山峰时,本地牧民告诉他们这里被称之为“希夏邦马”。西藏自治区登山营在报告中使用了希夏邦马峰这个名字。此后,中国地名委员会也正式承认这个名称。


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centrometeoitaliano.it      

       1960年之前,除去本地牧民,鲜少有人接近这座山峰。1850年,西方人首次看到这里,并把其标注为XXIII/第23峰。自1921年开始,英国,德国,奥地利等探险团队从当时尼泊尔王国的Langtang山区(希夏邦马峰南侧)眺望这座山峰,并在30公里之外的地点绘制了山峰草图。一位瑞士地质学者甚至在周围区域进行航拍。此外,一名日本人在看到山峰后为这里起了一个日本名字,“高僧赞”。1945年,来自奥地利的Heinrich Harrer和Peter Aufscnaiter在山峰开展探索。1949年,传奇英国登山者和探险者Bill Tilman去到希夏邦马峰。1951年,Peter Aufschnaiter及1952年,Toni Hagan均在山峰进行尝试。      

       1960年12月至1961年5月,西藏登山营勘察小队去往希夏邦马峰,在山区停留六个月时间,对山峰北壁和东壁进行勘察,到达海拔6,300米高度,并规划了一条攀登线路。      

       1960年,西藏自治区登山队成立(初期为登山营),张凤臣担任营长,张俊岩是技术教练。至于希夏邦马峰的勘察,小组以门卡登作为基地,期间,队员三次到达希夏邦马峰山脚下。4月底,小队穿过野博康加勒冰川,去往6,300米高度的雪盆,发现一条去往顶峰的线路。      

       1961年8月底,西藏自治区登山营的队员计划尝试希夏邦马峰,而且如果条件允许,人们会就此登顶山峰。      

       9月初,由于当年雨季期间降水严重,拉孜,协格尔/老定日和定日县的部分道路被洪水冲垮,探险队员经历了尤为艰险的状况,最终在9月中旬到达希夏邦马峰。      

       团队分成两个小组,营长张俊岩和教练刘连满及部分队员查看从6,300米至6,900米高度的攀登线路;教练闫栋梁,王家奎留在海拔5,800米处进行冰雪技术训练。      


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Desnivel

       9月下旬,攀爬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国家登山队攀爬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期间,五名队员,西绕,拉巴才仁,陈宏基,衡虎林和穆炳锁遇难,此外,大量登山者冻伤致残。此次希夏邦马峰的探险活动也随即终止。      

       1963年,西藏自治区登山营和北京登山营联合组成了中国希夏邦马峰登山队。许竞担任队长,副队长为祝捷,周正和张俊岩,队伍包括205名队员,其中17人为科学考察工作者。      

       1963年春,中国希夏邦马峰登山队勘察小队再次对山壁进行勘察,去往7,200米高度区域。根据Desnivel网站,人们攀登到达海拔约7,160米,找到一条去往顶峰的路线。7月至9月,登山队全部成员首先在博格达峰山脚下的天池附近训练,随后来到山峰展开冰雪技术练习。      

       希夏邦马峰的首攀

       1964年3月,负责从大本营向山峰海拔6,900米运送物资和搭建营地的队员率先到达山峰。人们在4,550米高度的朋曲河旁建立山峰大本营。负责辨识6,900米处至7,700米线路区域线路,修路,搭建营地和物资运输的人员来到这里。登山队员和科学考察队员在4月22日到达大本营。此刻,先期工作人员已经陆续在海拔5,300米,5,800米,6,300米和6,900搭建了1号,2号,3号和4号营地。


1964年,中国登山者首攀希夏邦马峰期间
照片提供:
https://www.desnivel.com      

       4月中旬,暴风雪袭来,登山者在6,300米高度3号营地被困四昼夜。这是粒雪盆地的中心区域,西侧和北侧是险峻的山峰,每日都会有雪崩倾泻而下。大量冰雪碎屑掉落,雪崩的响动在山峰之间回荡,气势磅礴,同时又令人感到恐惧。      

       4月20日,天气状况有所好转,队员沿6,300米至6,700米间冰面覆盖陡坡前行。这里如同冰瀑一般,非常脆弱且裂缝密布。人们谨慎攀爬。陡坡上端便是西脊下部的冰川区域,希夏邦马峰和北峰之间的坡度相对和缓。这条长约5公里的东西向山脊毫无遮挡,狂风肆虐。海拔6,900米的4号营地就位于北峰下部。      

       从4号营地出发,漫步半个小时,攀爬者便能够到达山峰西北山脊北侧,这处冰面覆盖的陡峭冰层坚硬,随后向西北山脊延伸,直至7,500米高度5号营地,区域的坡度约为40°,雪层厚度为30-40厘米。


照片提供:美国航天和航空局      

       21日,团队成员从山峰5号营地继续攀登,期待在7,700米高度建立山峰6号营地。根据计划,这里是希夏邦马峰的突击营地,距离顶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但结束部分的倾斜角度很大,积雪厚重,山脊风速很高,南侧雪崩风险极大。队伍成员用时五个小时才通过200米垂直高度,到达7,700米处。
   
       6号营地附近的山脊矗立一块硕大的黑色三角形岩石。登山者在雪坡上挖开的雪洞中建起营地,所有的帐篷全都一半悬空。人们用尼龙绳进行固定。闫栋梁,刘大义,王振华,王洪宝,胡明虎,侯生福,尼玛扎西,嘎索留在7,700米高度营地。第二日,队员全部下撤,回到5,800处的2号营地。同时,登山队员来到6,600米处开展海拔适应训练,随后返回。      

       4月25日,队长许竞,副队长张俊岩和副政委王福州带领13名登山者组成的队伍避开山峰1号营地,直接到达5,800米高度的2号营地。期间,他们攀登了野博康加勒冰川冰塔,期间还通过裂缝及冰碛分布地点。      

       4月28日,队员到达海拔6,900米区域,花费两个小时挖来出被积雪掩埋的帐篷。4月29日,攀爬者继续推进,去往7,500米高度的5号营地。      

       5月1日,13名登山者全部来到7,700米高度的突击营地,在靠近三角石的地点搭建两顶帐篷,并在下端20米处又建起一顶帐篷,按照结组队员的安排休息。期间,成天亮滑坠,邬宗岳在雪坡中插入冰镐,最终成功阻止事故发生。晚间根据会议决定,大米玛,嘎久群培和边巴次仁留在突击营地接应,攀登团队分成三组:第一组包括许竞,成天亮,邬宗岳和索南多吉;第二组为张俊岩,米玛扎西和多吉;第三组由王富洲,陈三和云登组成。当晚皓月当空,但天气寒冷。


1964年,中国登山队首攀希夏邦马峰期间
照片提供:
https://www.desnivel.com      

       5月2日凌晨四时,人们食用四块软糖作为早餐,并饮下不会烫手的“开水”。6点整,十名队员在-25°C摄氏度的低温和狂风天气条件下沿冰面附着的陡坡出发。借助月光,身处后面的队员可以看到前端领攀者的身影。      

       身处7,800米高度,黎明即将到来,月亮消失,周围一片漆黑,人们只能看到远端一处发光的地点,那是一片坚硬而陡峭的冰层。身处前端的王富洲滑坠20米距离,陈三和云登成功拉住他。随后在坡度很高的地点,人们的进展速度逐渐放缓,而且只能利用冰镐敲击,挖开冰面休息。      

       5月2日上午10点1分,第一组到达雪檐顶端。10点20分,全体队员站在希夏邦马峰顶部。天气晴朗,同时狂风肆虐,山峰顶端如同轮船的船首,周围是疾风吹起的雪粒堆积形成的雪檐。邬宗岳拍摄了团队登顶山峰的照片。队员还在顶峰掩埋了一座毛泽东主席半身像和一面中国国旗。


1964年,十名中国登山者在希夏邦马峰首攀期间登顶山峰
照片提供: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11时,队员开始下撤。回到海拔7,100米处的冰层陡坡时,张俊岩小组遭遇滑坠,队员尼玛扎西因缺氧和疲惫,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状态,数次摔倒,张俊岩和多吉协助其返回。但随后,三人全部滑倒,沿山坡翻滚滑落200米,最终在一条长度为1米,很深,被雪屑填满的冰裂缝处停下。当日,所有人返回5,900米高度的4号营地。      

       1964年5月2日,十名登山者在希夏邦马峰取得成功:许竞,张俊岩,王富洲,邬宗岳,陈三,成天亮,索南多吉,多吉,尼玛扎西和米玛扎西。其中六人来自西藏自治区登山营。      

       到达海拔7,700米突击营地的33名队员包括:闫栋梁,刘大义,王振华,大米玛,王凤祥,嘎索,嘎久群培,边巴次仁,米玛扎西,邹兴录,罗泽,小巴桑,曹延明,拉真,瀑布扎西,边巴顿珠,罗朗,侯生福,黄万辉,王洪宝,洛桑坚赞,小索南旺堆,益西,张久荣,高谋兴,阿旺,吴群,小米玛,索南次仁,等。      

       攀登至5号营地的十名攀登者包括:明玛,扎西班觉,索南旺堆,达拉,扎西次仁,本则,普布,扎西才旦,多吉,索南彭措。      

       事后,周成在《阿尔卑斯日志》发表了长篇报道,遗憾的是,文章对路线的描述显得较为模糊。


波兰登山者Kukuczka和Artur Hajzer在山峰攀登期间
照片提供:
https://www.desnivel.com

       之后根据分析和照片角度的比对,中国线路得到了国际攀登群体的认证。路线位于山峰东北壁,从海拔8,008米的中央山峰下方通往主峰的陡峭山脊。历史上显然存在很多具有争议的攀登,或因无法对人们是否到达一座或另一座山峰顶端的确认而信息受到质疑的情况。不过,中国的此次攀登最终得到证实。

       至于现今的希夏邦马峰商业探险,由于200米的刀刃山脊相当危险,希夏邦马峰的商业探险团队通常会在海拔8,008的中央峰止步。

       希夏邦马峰开放后的探险

       山峰于1979年向外国人开放,首支外国团队于1980年成功登顶。截止2023年12月末,希夏邦马峰有35人遇难,其中包括1999年美国团队中声名显赫的登山者Alex Lowe及摄影师Dave Bridges,此外还有葡萄牙登山者Bruno Carvalho。不过整体上,希夏邦马峰是相对较为容易的八千米级别山峰(除去通向真正顶峰的最后200米距离山脊)。


希夏邦马峰西南壁
照片提供:
https://www.himalaya-info.org      

       山峰传统线路位于东北山壁,此外,山峰西南山壁有三条更具技术性的路线,其中1990年瑞士/波兰线路(上图第4条)被描述为八千米级别山峰上距离最短,攀登最为快速的道路。“这条美丽的2,200米/7,218英尺山肩线路沿完全被雪层及山壁覆盖的表面直接通向中央峰,攀登者需要在45°度,偶尔在超过50°度的山壁行进。      

       虽然一直被视作是最为容易的八千米高度山峰,不过,希夏邦马峰绝对存在阿尔卑斯攀登挑战,尤其是山峰南坡。


从南侧眺望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
https://www.8000ers.com

       截止1982年,希夏邦马峰之前的五次攀登全部采用传统探险风格,即围攻方式。当年5月,当时英国最为顶尖的阿尔卑斯登山者,Doug Scott,Roger Baxter-Jones和Alex Maclntyre首攀了希夏邦马峰南壁。此次攀爬不仅因为采用经典的阿尔卑斯风格而备受关注,此外此次探险也改变了登山游戏,证明只要队伍有足够能力,实力强进,具有创造力,而且足够勇敢,那么阿尔卑斯风格能够在喜马拉雅山脉得到完美转化。


Jean-Christophe Lafaille在希夏邦马峰顶峰看到的景致
照片提供:jclafaille.com

       接下来,2004年12月11日,法国顶尖阿尔卑斯攀爬者Jean-Christophe Lafaille独自一人沿山峰南壁登顶希夏邦马峰,期间,他没有使用辅助氧气。他此次攀登随之引发了一场关于“冬季探险”的激烈争论,因为根据日历冬季,冬天的时间是12月1日至次年的2月28日/29日(闰年)。但如果遵循气象冬季的界定,那么,冬季时间是在12月20日/21日(冬至)至次年3月20日/21日(春分)。

       2004年11月末,Lafaille搭建了营地,随后沿1982年三位英国人开辟的线路替换部分行进。12月11日早晨约七时,这位法国人站在山峰顶端,随后回到7,087米/23,250英尺的高处营地度过一晚,并在第二日继续回到底部。


Jean-Christophe Lafaille独自登顶,但这被视作是山峰的晚秋攀爬
照片版权:Wikipedia

       同时,一支包括Simone Moro,Piotr Morawski,Darek Zaluski,Jacek Jawien和Jan Szulc的意大利-波兰团队出现在这座山峰,准备开始一次严格的日历冬季攀登。2005年1月14日,波兰登山者Piotr Morawski和意大利人Simone Moro沿南壁进行了山峰的首次被广泛认可的冬季攀登。这也是山峰第一次没有使用辅助氧气的冬季攀爬。团队中五人在Jan Szulc带领下沿前南斯拉夫路线攀登。


2005年1月14日,Simone Moro身处西夏帮马峰顶端
照片版权:Simone Moro Archive

       事实上,2003年4月,一支由2005年冬季攀登队员Jan Szulc带领的七人波兰-意大利-加拿大团队来到山峰南壁Figueras路线,他们最终到达山峰海拔7,700米。


Ueli Steck在希夏邦马峰攀登的线路
照片提供:arch Ueli Steck

       2011年,时年34岁的瑞士阿尔卑斯式登山者Ueli Steck用时十个半小时,成功沿南壁独自登顶8,027米/26,335英尺的希夏邦马峰。

       他的同伴,来自加拿大的Don Bowie在来到5,800米高度的前进营地后因身体不适而放弃。随后,Steck独自一人出发,结合山峰西南壁的传统路线 - 英国人Doug Scott,Alex Macintyre和Roger Baxter-Jones开辟的线路与Krzysztof Wielicki在1993年独立完成的出色路线部分,以及1995年西班牙线路区域取得成功。

       而就在去往山峰之前,Steck及来自美国的Freddie Wilkinson一起攀爬了Lobuche峰,以及6,440米高度措拉色峰的法国线路。

       希夏邦马峰的滑雪下撤  
     


希夏邦马峰
照片提供:alpinewelten.com

       极高海拔山峰的滑雪返回展示着登山滑雪探险运动的终极挑战。从希夏邦马峰滑雪下撤也毫不例外,在世界海拔最高山峰之一,人们需要付出所有的攀登努力,此外,还必须掌握在地球上高海拔地点,甚至是呼吸都极其困难,最为艰难区域的滑雪技能。      

       现在世界上仅有不到50人曾经从海拔8,000米山峰滑雪返回。


希夏邦马峰主峰和8,008米高度的中央峰
照片提供:alanarnette.com      

       1985年,Oswald Gassler & Peter Wörgötter进行了希夏邦马峰的首次滑雪下撤。但这是否是山峰的第一次滑雪返回?他们是否从真正的顶峰下撤?传言显示,二人是从中央峰开始滑雪,这座卫峰的海拔高度为8,008米。这里是商业探险团队客户通常选择止步地点。自1987年,山峰出现了数次从这处区域开始的滑雪返回。去往海拔8,021米的主峰,人们需要沿刀刃山脊继续行进一个小时。所以,考虑到登顶主峰的挑战,很难确定是否有人从真正的顶峰滑雪返回。所以传统上,希夏邦马峰的滑雪下撤似乎一直是从中央峰开始。但1999年,传奇意大利极限滑雪者Edmond Joyeusaz成为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从真正的顶峰,希夏邦马峰海拔8,021米的高点滑雪返回的探险者。      

       希夏邦马峰的部分精彩滑雪下撤


       1999年9月28日,Edmond Joyeusaz到达希夏邦马峰顶端,随后沿山峰北壁滑雪返回。自此,再也无人进行尝试。在2020年9月末接受rewoolution媒体采访时,Joyeusaz表示此次滑雪返回自己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成就,也是他最为骄傲的探险活动。


Edmond Joyeusaz
照片提供:
https://rewoolution.blog      

       同时,也是在1999年,顶尖美国登山者Alex Lowe也来到这里,期待完成希夏邦马峰的首次滑雪下撤。除去Lowe之外,团队还包括五位阿尔卑斯攀爬者,Andrew McLean,Conrad Anker,Mark Holbrook,Kristoffer Erickson和Hans Saari,此外还有Kent Harvey带领的一支拍摄团队,Michael Brown及Dave Bridges负责拍摄工作,他们协助NBC电视台为TNF品牌制作一部纪录片。      

       1999年10月5日,Alex Lowe和David Bridges在西夏帮马峰试图进行山峰首次滑雪下撤时遭遇雪崩遇难。时年40岁的Lowe,毫无争议是自己一代最为优雅的登山者。而29岁的Bridges则是一位极限运动员,山峰爱好者和摄影师。


西夏帮马峰纪念Alex Lowe和David Bridges的石塔
照片提供:
https://backcountrymagazine.com      

       2013年,之后在2018年完成乔戈里峰/K2峰完整滑雪下撤的波兰登山滑雪者Andrzej Bargiel来到希夏邦马峰。


Andrzej Bargiel的2013年希夏邦马峰滑雪挑战活动
照片提供:
https://andrzejbargiel.com      

       2013年9月5日,希夏邦马峰滑雪挑战团队出发,他们的目标是以最短时间到达顶峰随后滑雪下撤。团队成员包括Grzegorz Bargiel(Andrzej的哥哥,阿尔卑斯攀登滑雪者,Tatra山脉山峰救援者/TOPR,国际登山向导,持有IVBV/UIAGM/IFMGA资质认证),Dariusz Załuski(阿尔卑斯登山者,喜马拉雅登山向导,摄像师)和Marcin Kin(摄影师)。


       10月1日,Andrzej和他的哥哥,Grzegorz向顶峰进发。黎明时分,二人来到海拔6,900米的2号营地,更换滑雪服,并继续攀登,直接避开山峰3号营地。一切按照计划推进,直至本地时间早晨6点30分。狂风和降雪迫使全部攀爬者下撤。Andrzej的哥哥随即折返。这里距离顶峰仅200米。


       Andrzej等待天气好转,随着狂风减弱,他即刻去往顶峰。在几乎高达2米的积雪间开路,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日下午1点12分,他成功到达希夏邦马峰中央峰顶端。接下来,他滑雪返回山峰3号营地。从这里去往顶峰攀登过程需要八个小时,而滑雪下撤仅耗时34分钟!

       希夏邦马峰的部分滑雪下撤探险活动


  滑雪者姓名
  
  国籍
  
  日期
  
  起始高度(米)
  
  返回线路
  
  说明
  
  辅助氧气使用情况
  
  年龄
  
  Peter  Wörgötter
  
  奥地利
  
  1985年
  
  8,027米(?)
  
  东北壁
  
  并不确定从主峰或是中央峰滑雪返回
  
  N/A
  
  44岁
  
  Oswald  Gassler
  
  奥地利
  
  1985年
  
  8,027米(?)
  
  东北壁
  
  并不确定从主峰或是中央峰滑雪返回
  
  N/A
  
  38岁
  
  Mark  Whetu
  
  新西兰
  
  1987年
  
  8,027米(?)
  
  北壁线路
  
  美国阿尔卑斯日志88年期刊279页显示Whetu从顶峰(主峰)滑雪返回
  
  N/A
  
  28岁
  
  Jerzy  Kukuczka
  
  波兰
  
  1987年
  
  ~8,000米
  
  北壁线路
  
  从海拔约8,000米的宿营地点部分滑雪返回
  
  没有使用
  
  39岁
  
  Giorgio  Daidola
  
  意大利
  
  1988年
  
  8,027米(?)
  
  北壁线路
  
  美国阿尔卑斯日志89年期刊287页
  
  没有使用
  

  Pino  Negri
  
  意大利
  
  1988年
  
  8,027米(?)
  
  北壁线路
  
  美国阿尔卑斯日志89年期刊287页
  


  Edmond Joyeusaz
  
  意大利
  
  1999年9月28日
  
  8,027米
  
  北壁线路
  
  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从山峰真正的顶峰滑雪返回
  
  N/A
  
  41岁
  
  Mike  Marolt
  
  美国
  
  2000年
  
  8,008米
  
  北壁线路
  
  中央峰;美国人完成的首次八千米级别山峰滑雪返回
  
  没有使用
  
  36岁
  
  Steve  Marolt
  
  美国
  
  2000年
  
  8,0008米
  
  北壁线路
  
  中央峰;美国人完成的首次八千米级别山峰滑雪返回
  
  没有使用
  
  36岁
  
  Fredrik  Ericsson
  
  瑞典
  
  2004年
  
  8,008米
  

  中央峰
  
  没有使用
  
  29岁
  
  Jean  Noel Urban
  
  法国
  
  2004年
  
  8,008米
  
  西南山壁 - Loretan线路
  
  中央峰 – 部分滑雪返回
  
  没有使用
  
  44岁
  
  Mark  Newcomb
  
  美国
  
  2005年
  
  8,008米
  
  Untsch 线路
  
  中央峰
  
  没有使用
  
  38岁
  
  Kent  McBride
  
  美国
  
  2005年
  
  8,0008MI
  
  Untsch线路
  
  中央峰
  
  没有使用
  

  Jean  Noel Urban
  
  法国
  
  2005年
  
  8,027米
  
  西南山壁 – Scott线路
  
  主峰 - 部分滑雪返回
  
  没有使用
  
  45岁
  
  Luis  Stizinger
  
  德国
  
  2013年
  
  8,027米
  
  东北山壁 – Inaki线路
  
  主峰直至冰碛结束(海拔5,900米);整条线路滑雪返回
  
  没有使用
  
  44岁
  
  Andrzej  Bargiel
  
  波兰
  
  2013年
  




  25岁
  



       希夏邦马峰的其他精彩攀登及尝试

       1980年5月7日 - 德国团队的Michael Dacher,Wolfgang Schaffert,Gunter Sturm,Fritz Zintl,Sigi Hupfauer和Manfred Sturm(5月12日)进行了北壁线路的第二次攀爬
       1980年10月13日 - 奥地利团队的Ewald Putz和Egon Obojes完成了北壁路线的第三次攀登
       1981年4月30日 - 日本女子探险团队田部井 纯子(珠穆朗玛峰的首位女性攀登者,1975年),仁增普作和加布江布第四次攀爬北壁线路
       1981年5月28日 - 奥地利-意大利团队的Reinhold Messner及Friedl Mutschlechner进行了北壁路线的第五次攀登
1982年5月2日 - 来自英国的Doug Scott,Alex Macintyre和Roger Baxter-Jones在山峰西南山壁开辟了英国线路,这也也被称之为右手山肩路线。这条采用阿尔卑斯风格完成的线路沿西南山壁右手侧的山肩延伸
       1987年9月18日 - Elsa Ávila和Carlos Carsolio成为首位登顶希夏邦马峰的墨西哥人。对于Ávila,这是她攀爬的首座八千米级别山峰,至于Carsolio,这是他的第二座,他们沿山峰北壁/北脊去往中央峰,随后沿山脊与Wanda Rutkiewicz,Ramiro Navarrete和Ryszard Warecki一同去往主峰
       1987年9月18日 - 波兰登山者Jerzy Kukuczka和Artur Hajzer首攀了山峰西脊,从西峰沿西脊的一条全新线路行进,继而沿中央峰到达顶峰。Kukuczka从临近顶峰的地点滑雪下撤。这是他的最后一座八千米级别山峰,当年晚些时候,Kukuczka在洛子峰南壁遇难


结束希夏邦马峰的攀登后,Jerzy Kukuczka进行庆祝,面前的蛋糕上标注着自己完成的全部14座八千米级别山峰,他是继Reinhold Messner之后世界上第二位结束这个项目的登山者
照片提供:outdoormagazyn.pl

       1987年9月19日 - 英国人Alan Hinkes及来自美国的Steve Untch在山峰北壁开辟了中央山脊路线
       1989年10月19日 - Andrej Stremfelj和Pavle Kozjek首攀了山峰西南山脊中央山肩线路
       1990年 - 瑞士登山者,世界上第三位完成14座八千米级别山峰攀登的Erhard Loretan和Jean Troillet首攀了西南山壁左手侧山肩,自波兰的Wojciech Kurtyka没有到达主峰
       1993年 - 波兰人Krzysztof Wielicki独立首攀了山峰西南壁右侧远端山肩
       1993年5月22日 - 阿根廷探险团队的Marcos Couch和Nicolás De la Cruz在山峰取得成功
       1994年 - 法国登山者Erik Decamp及Catherine Destivelle攀登山峰西南山壁左手侧山肩,但是并非到达主峰
       1996年10月9日 - Anatoli Boukreev在山峰完成了一次独立攀爬
       1999年9月28日 - 来自意大利的Edmond Joyeusaz进行了中央峰的首次滑雪下撤
       2002年5月 - 韩国登山者Park Jun Hun和Kang Yeon Ryoung在山峰西南山壁开辟了韩国线路
       2002年10月26日 - 斯洛文尼亚攀登者Tomaž Humar,以及Maxut Zhumayev,Denis Urubko,Alexey Raspopov和Vassily Pivtsov到达顶峰。Tomaž Humar通过了最后200米距离(难度80°度/50–60°度,长度200米),并下撤(65–75°难度,长度700米)
       2004年12月11日 - Jean-Christophe Lafaille孤身一人,通过山峰西南山壁的英国线路。他宣称这是一次冬季攀登但是却引发了争议。由于时间并非日历冬季,他把自己的攀爬改为“冬季状况下”的登山探险活动
       2005年1月14日 - 波兰人Piotr Morawski及意大利登山者Simone Moro进行了山峰首次(日历)冬季攀登
       2011年4月16日/17日 - 来自瑞士的Ueli Steck独自攀登了山峰西南山壁,用时10小时30分钟,他于4月16日晚间10点30分离开5,306米高度的山峰大本营,径直通过2,000米垂直距离,并在20小时后返回
       2014年9月24日 - Sebastian Haag与意大利攀爬者Andrea Zambaldi在山峰遇雪崩遇难。Haag时年36岁
       2018年5月3日 - 保加利亚登山者Boyan Petrov在山峰消失,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海拔7,400米的山峰3号营地。随后,人们开展了持续两周的搜寻,仅发现一些私人物品及药物


信息来源:Stefan Nestler,Angela Benavides,
https://www.summitpost.org,邵林生,成天亮  - 《西藏登山运动史》,https://www.desnivel.comhttps://nzt.eth.linkhttps://www.greattibettour.comhttps://www.chesslerbooks.comhttps://rewoolution.blog,《美国国家地理》,Kim Havell,https://www.mountainzone.com,Mintina T.

喜马拉雅登山论坛
记录登山历史,传播登山文化。www.2himalaya.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