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筑/本期特稿/YUNNAN ARCHITECTURE/SPECIAL ARTICLES 2023.6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普洱景迈山核心传统村落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普洱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式发展。在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传承发展上,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景迈山申遗的成功,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通过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饮用水安全供水的保障水平,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有效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
景迈山 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分散式供水 污水一体化设备
1 项目背景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政府202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景迈山古茶林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为了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而实施的文物保护配套项目,该项目契合国家乡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图1 景迈山大平掌
景迈山古茶林,坐落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因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科学生态的人居环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图2 2020 年申遗文本中的遗产范围边界图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种茶制茶饮茶领域的发源地地位、茶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有力地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景迈山古茶林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范围包括惠民镇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下辖的核心区芒埂、勐本、老酒房、景迈大寨、糯岗、翁洼、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老寨、芒洪新寨等传统村落的道路、景观、给排水、电气工程、电信敷设管道、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的设计。2 工程设计理念
工程设计坚持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原真性,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推行绿色低碳规划、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本项目由于地处农村山区且在原有村内布局已成定型的情况下对村内供排水、电力、电信及消防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设计工程中应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进行适应性改造和性能提升。在设计阶段,道路、供排水、电力、电信、消防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密切配合、问题想在前面,做到管线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在工程实施阶段,及时配合各参建方处理现场问题。图3 景迈山旅游特色景观
3 乡村振兴与茶旅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云南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美乡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世界。近年来,普洱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入挖掘景迈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精髓,把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文化建设推动绿水青山焕发生命活力。2022年10月景迈山古茶林景区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12月,景迈山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唯一上榜的“2022全球最佳旅行地”。随着景迈山申遗成功,景迈山这座“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探源世遗之美。普洱茶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有效解决了活态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矛盾。4 供水设施提升
山区农村供水项目具有少数民族聚居、居民居住分散、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等特点,因而普遍存在建设规模小、建设难度大、建设投资高等问题。项目设计团队根据项目特点,深入现场入户调研,准确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和群众需求。供水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地形高差、用户分布、水源保障、居民意愿及运行维护方式等影响因素,采用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有效结合的供水方式,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景迈山古茶林核心区村寨-芒洪老寨供水工程为例,由于村寨海拔落差较大(超过120m),设计采用设置减压水池、分区供水的供水方式,既有效解决了供水压差大和水锤压力大的问题,又提高了用水舒适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农村饮水的保障水平。图4 芒洪老寨供水分区示意图(图源:景迈山景迈、芒景行政村村庄规划(2021 年~2035 年),分区示意图为作者自绘)5 消防设施提升
本项目村寨内有较多的传统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山古茶园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消防设施设计由具有文物消防资质的专业设计团队负责。文物消防设施包括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管道、灭火器、消防报警、消防站等。设计单位严格按照《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古城镇和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物消防设计标准实施,并配合文物部门办理评审、备案及验收工作。6 排水设施提升
村寨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采用重力自流排放,根据地势划分不同的雨水排水分区和汇水区域,根据当地降雨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暴雨强度与重现期,统一考虑整个项目的雨水的有组织排放。在项目前期的调研阶段,通过详细的实地考察、走访询问等方法梳理村寨雨水经常积水地段、暴雨排水不畅路段,暴雨冲刷路段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处理。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对于乡镇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污水收集管网.进行污水集中处理;人口分布较分散的地区.宜采用运行成本低、规模较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性思考,从设计、施工、运维等全局考虑,采用工艺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做到功能适用、技术合理、经济合理,因地制宜。本项目由于村寨居住点分散,地形复杂,污水难以全部集中收集处理,设计过程中根据村寨布置特点,充分考虑自然坡度确定管线走向,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在对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与稳定塘工艺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到景迈山上用地狭小,地形复杂、污水集中处理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工艺采用A2O+MBR处理工艺。1)处理工艺采用先进的、成熟、可靠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行设计以保证处理出水稳定达标。2) 一体化设备选用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建设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的工艺。3) 采用优质材料、设备和可靠的处理工艺,以确保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连续、高效运行。4)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采用地上式结构,便于操作的同时采用村庄民族风格及周边环境的色调设备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运行中必须保证不会产生异常的气味和较大的噪音,不能影响将来项目区内的正常居住生活。图5 污水处理设施
7 人居环境治理与提升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居住质量、设施条件、文化风貌、乡村治理、安全防灾7个维度开展。当地党委政府,按照世界遗产地的高标准,对照先进经验和申遗专家指导意见,力争把景迈山古茶林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2023年10月,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获批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竣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当你走入村寨,头顶蓝天白云,周围绿树环绕,置身于特色传统民居群中,感受生态古朴、干净整洁的石板路,少数民族群众热情邀你进屋喝茶,定会让你感到不虚此行。当地村民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肯定也会让无数游客投去羡慕的目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供排水管网入地,电力电信线缆入地,改变了村寨以往满天蜘蛛网的杂乱印象,完善的水电配套设施让老百姓得以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提高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保障水平、加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有效地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改善。8 设计感悟
景迈山的申遗成功,凝结了无数人的努力与心血。当地政府成立景迈山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领导党员干部驻村、驻组、蹲点,为保护景迈山遗产价值、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引导村寨良性发展尽心尽力。在项目驻场期间,笔者深切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与善良淳朴,村民对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非常支持。供水供电事关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诚如当地寨子里管水二十多年的布朗族朋友曾感慨地对我说“你们在这做工程只是一两年,他们可是祖祖辈辈都要在这里生活的,一定要把水电设计得合理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景迈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景迈山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切切实实获得了实惠。景迈山古茶林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和出行环境,更好地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1] 张丕生,陈耀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申报回顾与总结[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 8(05):59- 69.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3.05.059-069.
[2] 邹怡情.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文化景观保护策略——以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5,(02)):31-37.
[3] 李学辉.云南山区饮水安全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设计与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10):208-210.
[4] 姚青石,,韦钰.文化景观视野下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寨研究——以景迈山翁基古寨为例[J].华中建筑, 2023, 41(12):98- 104.DOI: 10.13942/j.cnki.
【作者信息】
彭贵芳,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杜小光,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建树,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建筑论坛 | Architectural Forum理论与实践 | Theories and Practice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 | City Planning & Garden and Landscape建筑师随笔 | Essays of Architects传统名城名镇名村探源 |Traditional City,Town and Village优秀青年建筑师| Outstanding Young Architects in Yunnan建筑影·画 |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建筑结构技术 | Building Structural Technology基坑支护及边坡工程 |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and Slope Engineering建筑设备技术 | Building Equipment Technology建筑电气设计 |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市政工程 | Municipal Engineering工程咨询与经济 | Engineering Consulting and Economics工程施工与监理 |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建筑影·画 |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