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很笨,但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亲测有效)

文摘   2025-01-07 11:40   甘肃  
我是牧之,每天一个知识点,带你读完一本书。
 后台回复“666”领取65个思维模型地图🎁 )


《打开心智》作者李睿秋说的:“囤积的,只是资料;能用的,才上知识。”

这让想到以前的我,就只收集,不整理。我的微信、flomo收集了很多一两句话的灵感,还有很多别人写的文章,就像一个大杂烩,发挥不出一点儿有效价值。

要想让收集的信息有价值,还是要定期整理,形成永久笔记,归档到自己的领域标签种,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面也可以用新的永久笔记,组一篇公众号文章。

但往往点“收藏”按钮最容易,真正照做就会很难,就像网络流行语:只要你收藏了,就代表你做过了。(这里可以捂嘴笑......)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我们都是比较擅长收藏的人,收藏多了就麻木了;另一面也是整理信息没动力,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像我的办法就是Inbox+日更。

第一步,在我的flomo里专门建了一个标签Inbox,平常看到感觉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就会写个三五百字的简短描述,扔进Inbox里,这样我的Inbox就会出现很多碎片化的想法笔记。

第二步,开始日更写文章,那我每天要输出文章,就需要倒逼自己,每天去Inbox里找素材。其实也不能算倒逼,我的Inbox这时候就会变成一个供给站,我需要素材来写文章,这里有一大堆,给我解决了写作素材来源的问题。

别人日更一篇文章,我可以直接日更两篇文章,写一篇成长类的,再写一篇写作类的。因为我平时在这2个标签收集的想法最多。

唯一要解决问题,就是你要不要日更?能不能日更?解决这个问题,堆积的闪念想法,很快就会被消耗一空,你还得不断收集和补充新的想法进来。

最后看似一件枯燥无味的整理工作,一旦找到可利用场景,就有动力变废为宝了。

-

那如何让学过的知识,都能用的上呢?

先说一个观点:知识不是学到的,而是做到的。

众所周知,大脑有一个遗忘曲线,即便当时记忆很牢固的东西,随着时间渐长总会出现遗忘,更何况大脑新学到的东西。而让大脑能随时取用的,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只有做到的东西才会跟随人一辈子。

所以,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打通世界上最遥远的两极距离——“知道”到“做到”。学到的东西,才能一直记得住!

那如何把知识内化呢?如何从“知道”跨越到“做到”呢?

古典老师说:“用联系,可以内化知识。”

第一,把知识点和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
第二,把知识点和看过的故事、案例联系一起来;

第三,把知识点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底层原理就是用个人体验和领域迁移做理解,人只有理解透的东西,才能记得住、用得上。

比如我们学完一个知识点,那你把它讲给别人听,你会了才能讲得出来,讲出来了才能停留在心里,后面生活中有应用场景才能用得上。

而写ss卡刚好可以联系和内化“理解”的过程。(ss卡公式:原文摘录+概念转述+个人体验+行动指引

概念转述是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正理解该知识点;写个人体验式勾连生活,看我们能不能把该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中;写行动指引,是建立心理表征或锚定,方便迁移使用,比如以后碰到类型情景,我该如何做!

王阳明说,知道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只有做到知行联系、知行合一,才能从“知道”跨越到“做到”!

所以,当碰到令你心生感动或特别想记住的知识点,不妨立即行动,先写一张ss卡,把这个知识点变成种子埋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后碰到实际应用场景去践行。

内化知识并不难,只要勤于笔耕,先埋行动种子。


常驻小尾巴~

如果你想学写作,请点下面的图片了解。👇

↑ 牧之写作摆摊



延伸阅读:
学习的方法对了,一年顶十年

学习的本质:解决问题

牧之觉醒
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成长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