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会用知识解决问题

文摘   2025-01-13 11:20   甘肃  
我是牧之,每天一个知识点,带你读完一本书。
 后台回复“666”领取65个思维模型地图🎁 )


01 熟知,不代表真知,实践才能检验真知

申克·阿伦斯说:“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产生洞见的。”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我们经常说要把想法付诸行动,但总碍于想法不成熟或者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止步不前。往往今天美好的想法,明天就一扫而空,又继续新的想法。

大家都比较熟悉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他从小酷爱研究兵法,即使他的父亲赵奢随便出题,都难不倒他。但赵奢从来不向赵王举荐自己的儿子,赵括母亲很是生气,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的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未将也就罢了,要是以他为将,失败的必然是赵军呀。”

后来事实为证,赵括顶替廉颇之后,把原来的军吏换了,把原来的规章制度改了。被秦国名将白起得知,便在两军对垒中一边假装败逃,一边派奇兵截断赵军粮道。最后经过四十多天的围攻,赵军士兵军心涣散、饥饿难耐,几十万大军只能投降,而赵括也被秦军一箭射死。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说:“理性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理论、空讲方法,高谈阔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真的就是纸上谈兵。

我们平常读书、写作,很容易变成只会嘴上说。还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把所学所思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成为一个会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人。

02 行为的背后,是对动机的理解

有一个词叫“适得其反”,当我总是逼自己很痛苦地坚持做一件事,其结果必然会跟我们的预期相悖。所以,不管是养成一个良好的早起习惯,还是想让自己每天读一点儿书,都不要一味地逼自己不开心,把这件事当负担去做。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笑掉大牙了,正是因为自己不想做,所以才要倒逼自己,如果有那么高执行力,干嘛还要逼自己!

但我想说,做一件事的意愿才能决定坚持是否长久。只有搞清楚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让自己真正地行动起来。

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在成长过程中,给自己建立“行动关键词”,真正地去了解这些关键词背后的含义。就像古典老师说的:拥有做事能量比才华更重要。

第一个词是“空杯心态”;

以前我理解的空杯心态,是把自己归零,放低姿态去做,但其实错了,空杯心态是好奇心,就像小孩子,对一件事充满好奇心,才会不断追求和探索。

而不是自己心里有一个答案,还要去问别人答案,只不过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感。

第二个词是“实验心态”;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追求确定性,不喜欢改变,但是自己不改变,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不改变,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并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然世界是多变的,那我们就应该多追求变化,多锻炼自己的反脆弱能力,多想想自己在变化中怎么才能获益,只有变化才有各种可能性。

第三个词是“最小行动”;

过去,我常常习惯把一件事想到很周全才去做,共读会的一位师姐说,过度准备就是一种逃避,不要什么事都准备到 100%才去做,我们并不知道未来的全貌是什么样,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要从最小行动开始,把要做的事拆解到最小动作。比如做这件事的前1%是什么,先让自己启动去做,后面的行动自然就跟上来了。

其实也是《小狗钱钱》里说的,72小时行动法则,想到了就赶紧行动,超过72小时就再不去做了。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其实只要认真你就能赢。


这是我的私人微信,欢迎链接~


延伸阅读:
高维度思考: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思维
学习的本质:解决问题

牧之觉醒
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成长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