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宁:倒插门

文化   文化   2024-12-05 18:59   北京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诗歌精选

冬日剪影六记(新乡/苗宏周)

散文精选

漫步大海(盐城/陈汝芝)

我的头等大事(杭州/周云)

萌娃纪事(乌鲁木齐/金丰利)

奇葩中藏乾坤(上海/王国平)

小说精选

倒插门(茂名/王崇宁)

来自2040年的报告(成都/李义定)

小说

倒 插 门

广东/王崇宁

阳平的泪水汹涌而出,她的内心充满了痛恨。在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结束这场表面和谐、实则疏离的婚姻。如今,女儿的高考已经结束,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应该考得不错。阳平认为,现在是向女儿坦诚自己多年情感困扰的最佳时机。她不想让女儿再为自己担忧,同时,她也不想再承受这种精神压力和内心不安。

想当年,阳平在城里曾是一位备受赞誉的秀丽姑娘。她有雪白的肌肤、出众的容貌、高挑的身材;又多才多艺,无论是弹琴跳舞,还是诗词歌赋,她都样样精通。

阳平犹如一块无瑕的碧玉,令无数青年才俊竞相追求。然而,阳平却选择了忠厚老实且相貌平平的陈立。对于阳平的婚姻选择,她的父母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陈立过于书生气,缺乏决断力,身材瘦弱,家庭条件也不算好,认为他不值得托付终身。

在阳平眼中,陈立是个品行端正、为人善良的优秀青年。她坚信,选择一个真心爱自己的普通人作为伴侣,远比追求浮华和财富更为幸福。


陈立,出生在粤西某县东部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他们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懂事与勤奋。

每当放学回家,他们总会跟随父母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一定的经济结余,成为村里的中等人家。更令人羡慕的是,陈立正如他的名字那样,自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他在本村小学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村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乖乖崽”。

光阴如白驹过隙,几年时间后,陈立顺利迈入了镇中学的校门,正式开启了他的初中生涯。尽管他的成绩仅处于班级的中上游,但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为了能早日获得稳定的职业,陈立初中毕业后报考了中专。幸运的是,他顺利地被一所省属中专学校录取,并选择了广播电视专业。这次学业的选择为整个家族乃至整个山村带来了光彩。

中专毕业后,陈立又幸运地被分配到当地县广播电视台工作。在那个网络尚未发达的时代,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稳定的职业,令人羡慕不已。然而,电脑高技术人才也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

虽然陈立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但电脑技术总是有点落后于人,加上性格文静且缺乏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单位中就逐渐失去了优势。尽管他依然享受着这份“铁饭碗”的工作待遇,但已经变得平平凡凡了。


几年过去,为人真诚且工作踏实肯干的陈立在个人情感方面又崭露头角,有幸与一位名叫阳平的美丽女子结缘。阳平不仅拥有大专学历,还任职于县政府办公室,她的聪慧与才情让人惊叹。

二人的结合,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结婚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温馨的小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幸福。那份精神的活力,仿佛是生活中最甜美的糖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亲爱的,明天是星期六,我们带孩子回乡下看望一下孩子她爷爷奶奶吧。”陈立说。

“好啊,好啊!”阳平高兴地回答。

第二天清晨,陈立骑上了摩托车,载着一家三口欢快地穿行在通往家乡的乡间小路上。沿途的风景如画,晨曦洒在他们身上,带来了丝丝暖意。不远处,陈立的父母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看到儿子一家回来,他们的脸上绽放出喜悦和幸福的笑容。

奶奶急切地迎上前去,抱起可爱的小孙女,疼爱之情自然流露。她轻声问道:“瑶瑶,想不想要个弟弟跟你一起玩呀?”

“好呀!好呀!最好明天就要。”瑶瑶欢快地连连点头,对未来的弟弟充满了期待。

整个小院弥漫着喜悦的氛围,这温馨的一幕仿佛定格在了这个美好的上午。

站在一旁的阳平听到这番对话,心中却泛起一丝苦涩。在那个计划生育政策严格的时代,双职工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值得庆幸的是,丈夫没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儿也是传后人。工作之余,又努力栽培女儿,不仅亲自辅导瑶瑶做作业,还让她参加积极各种兴趣班学习。

虽说双职工的工资收入稳定,可除了生活费、供房贷和孩子兴趣班等费用支出,每月也所剩无几了。尽管社会上有些人通过各种关系、各种途径成功获得二孩的“准生证”,但这些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费用,甚至高达十万元之巨,可他们哪有这个钱呀?

随着时间推移,平凡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女儿也在一天天地长大。每当陈立夫妇带着女儿回到乡下探望父母时,父母总是催促他们要想方设法生个儿子,以继承家族的“香火”。

否则,他们在村子里不但无法昂首挺胸,还会被人骂为“绝户”,承受着外人刻薄的指责与冷眼。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仿佛生活在别人的口水之中,无法自拔。

此一时,彼一时。风光不再的“孝顺仔”陈立常为此事在妻子面前唉声叹气。

还好,女儿很争气,品行优,成绩好,维系着小家庭的和谐平稳。阳平感受到丈夫是爱她的,爱这个家的。可那“香火”欲望就像肿瘤那样在丈夫身上不断疯长。表面上,他们不争不吵,可往日的温馨欢笑早已荡然无存。


某月,县广播电台组织一个团队前往贵州省某县对口单位考察和工作交流,陈立有幸参加。期间,考察团队有一个行程是到当地乡村考察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在行进途中,陪同带队参观的人员无意间讲到那里少数民族有个传统习俗,若是家庭中没有儿子的,那就会千方百计找个上门女婿来继承“香火”。陈立听到这个信息立马来了精神,认为这个“风俗”很值得去考究,遂叫带队的人找一户这样的人家来做个调研。

一切如愿。他们一行找到一对夫妇生育了五个女儿而没有儿子的人家。大的两个女儿已出嫁,三妹在读大学,四妹在读高二,五妹在读初二。

这天刚好是星期六,四妹五妹姐妹俩在家帮忙做杂活。那夫妇俩热情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寒暄一番之后,无话找话说,就把话题扯到招上门女婿方面来。

说到这方面,该夫妇并不忌讳,还说那是必须的,现在四妹勤读书,打算让她再多读几年,以后好找个好人家。五妹常贪玩,但年龄尚小,暂不考虑。姐妹俩听到这个话题,嘟着嘴白了一眼他们就转身走开了。陈立要了男主人的联系方式,说以后适当时会帮助推荐优秀的人选的。

阳平发现,丈夫自从贵州回来后,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下班回来常常是呆坐在沙发上,问他,他也只是不冷不热地轻轻回一句。而在看电视时,他总是喜欢把频道转到贵州卫视。还好,女儿中考顺利考入县第一中学,这得到不少安慰,家庭气氛继续和谐。

阳平知道丈夫的心里想着什么,可……

随着时间流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政府随即全面开放了二孩政策。可阳平的精气几乎没有了,又怎能遂了丈夫的心愿呢?无奈至极!

             

 

网络电视的发展日新月异,短短两年时间,县广播电视台便进行了体制改革。能者上庸者下,同时鼓励一些老员工提前退休。陈立觉得留在单位啃那“硬骨头”也不是滋味。

看着镜子中即将步入五十的自己,皮肤还算白净,也无明显的白发,虽也能看出岁月的痕迹,然没觉得特别的苍老,似是才四十左右的帅哥样子。这一年多来,他与贵州大叔那边一直保持着联系,表面上没有明说,但在言谈之间已经赢得了大叔的好感。

人们常说,愿意做“倒插门”女婿的人,多半是有一些缺陷的,比如身体上有缺陷的、经济条件较差的、又或者是大龄未婚的。

然而,陈立觉得自己虽然是年纪稍大了一点,但有文化、有见识,也擅长农作物耕种,更重要的是每个月还有六千多元的退休金。他认为自己具备这些优势,应该有把握获得他们的认可。只是,目前女儿正在读高三,他还未敢与妻子摊牌。

冷战的状态比争吵更为可怕。女儿高考结束后,陈立终于向妻子和女儿坦白了自己的心事。阳平虽然有所预感,但当陈立亲口说出时,她还是忍不住流泪崩溃!

回想起当初众多追求者中,父母并不赞成他们在一起,但她还是选择了陈立。如今,世上哪有后悔药吃呢?女儿也在一旁小声哭泣,她理解父亲的苦衷,因为爷爷奶奶常常提起“香火”的事情,那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女儿表示不想介入父母之间的事情,只希望父亲在经济上能支持她读完大学。

阳平的愤怒如火山爆发般汹涌而出,她指着陈立大声吼叫:“滚!滚!滚得远远的,别让我再看到你!”

两个月后,陈立坐上了前往贵州的高铁……


陈立不是立马就成为乘龙快婿的。他是以继子的身份入住原约定的那户人家,重新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劳作生活。

四妹在贵州读大学本科,五妹则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信息化技术专业。爹吩咐女儿们管陈立叫立哥。立哥知书识礼,劳动勤恳,为人热情,很快就融入了该家庭,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群体。

贵州农村峡谷陡峭,石山遍地,洼地面积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山清水秀,很适宜养生。陈立做了研究,在种农作物方面,以玉米、花生、番薯为主,而种水稻的产量反而不高;在畜牧业方面,养猪、养牛为宜。

现在政府搞乡村振兴,什么厕所革命。不是以前把人畜粪便不经化粪池后,污水直接排入坑渠中,不但弄得有机肥严重浪费,还造成了河水污染,空气浑浊。

陈立决定来个改良:建个封闭的大粪池,把猪、牛等牲畜粪便倒入大池中,再将厕所的污水管引入,让其进行充分发酵。那样,既有良好的有机肥用于耕种,又有沼气烧火做饭。低成本的良性循环,一举多得。

在种植方面,陈立指导村民将草木灰加花生麸再加石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作为基底肥,等到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定期挑粪水去浇灌。这样,种出来的番薯结实粉香,玉米油润甜爽,花生粒大油脂高,蔬菜鲜嫩脆口。这样的农产品能卖到好价钱。

陈立的名声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这劳动成果一下子被挂钩乡村振兴的派驻干部得悉,他们不但在种植品种和产品销路上加大扶持力度,并帮扶一些政府贴息贷款资金来推动农作物实现量产,还建立了快递公司与农户的联动机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村民们利用微信进行广泛宣传,五妹还利用抖音视频来直播带货。一时间,山村热闹无比,来采购的、来参观的、来旅游的、来搞亲子活动的,络绎不绝,直接带动着全村的农业振兴大发展。


陈立为这个家创出了事业,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蓄,购置了一辆十多万元的小轿车,成为该山村振兴的榜样户。可好景不长,人算不如天算。

在2019年底,武汉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搞得人心惶惶。随着疫情的迅速扩散,方舱医院、封城管理、居家隔离等众多新词汇和新政策频频出现在电视和手机上。物流停摆,经济停滞,大量的番薯和玉米在田野里霉烂,被老鼠和飞鸟当作嬉戏营地。

村民们心痛不已,纷纷跑来向陈立寻找求救之门。由于封城和居家隔离的措施,生番薯和生玉米的销售变得极为困难。陈立为此苦恼不已,深感无奈。挂钩乡村振兴的领导干部们也对此事深感焦虑。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中,陈立与村民们共同努力,试图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困境。他们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克时艰,度过这场危机。

他们的产品品质卓越,口感绝佳,且营养价值高,这是优势。然因疫情影响,生鲜的产品就是卖不出去。陈立漫步着,沉思着,突然灵机一动就计上心来:何不引进企业进行深加工,将产品推向大型商场呢?

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派驻干部的高度认可。

于是,他们就迅速行动起来。陈立将番薯、玉米和花生麸打成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再加入少量的蜂蜜进行烘烤。品尝之后,所有人都为之惊叹---香甜爽口,味道无与伦比。

随后,县食品集团公司也迅速跟进。经过多次试验和检测,一款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新食品“红薯玉麸饼”正式上市,并迅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陈立的家庭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相应的股份,成功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

经济稳步发展,幸福自然敲门来。四妹已在读大三,五妹还有一个学期也中职毕业了。因五妹年龄稍大才入读小学一年级,中途调皮又留级,现也有20岁了。

准岳父看到陈立的成就不断,给自家增添了无限的光彩。想着还有几天就到农历除夕了,不如叫上几个女儿回家商量,好确定立仔的婚事问题。

“我的智商高,快本科毕业,长相出众,见多识广,对未来事业发展更有利。”四妹向父母表明自己的优势,希望能留在父母身边,不愿远嫁。

“我的情商高,身材姣好,搞直播有众多忠实粉丝,而且立哥对我很有好感,且体贴入微。”五妹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准岳父母只好让陈立自己来作决定。

陈立陷入了沉思,更是无比兴奋!他连续几个夜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反复对比,四妹有四妹的好,五妹有五妹的优势。他多想能够回趟粤西老家,与姐妹团聚,与父母畅谈。

然而,由于受到外界疫情的影响以及其它现实阻碍,这个愿望始终无法实现。他只能在视频通话中与父母聊聊天,感受那份遥远的亲情。父母也常常告诉他,婚姻大事要他自己做主,希望他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陈立选择了身材姣好的五妹作为人生伴侣。


在春节过后的正月初六,陈立与五妹在众多父老乡亲及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按照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婚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这场仪式标志着陈立正式成为五妹家的上门女婿,开启了他们新的生活篇章。

如胶似漆的美好生活,让陈立充满了活力。他起早贪黑,把里里外外的活儿干得利索,经济收入稳步发展,小洋楼、中高档家具以及电脑电器等一应俱全。

一年后,五妹顺利添了双胞胎“荠菇柄”(小男孩),一家人沉浸在欢乐幸福的海洋之中。这个亲戚携孩儿过来探望,那个拉来小衣服、牛奶、尿布等一大堆。

岳父岳母更是乐开了花,逢人便笑,盛赞老天爷有眼,还请来村中有名望的老妇人帮孙儿俩“打三朝”,大担小担“三牲酒礼”拜谢祖上,叩谢送子观音。陈立也拍上照片和视频发给远在粤西老家的父母报喜。

次年,五妹又添了个可爱的女孩,更让家庭温馨无比。

然而,等到小孩儿牙牙学语后,原来家庭的融洽气氛就逐步开始变味了。岳父母强调要教小孩儿称呼其“爷爷”“奶奶”,姓氏随母,就连起名也不能出现“陈”字或同音字。

还有,不准陈立抱着孩儿与远方的父母视频聊天,绝不允许他带孩儿回粤西老家探亲。更令陈立不满的是,有人来做客时,不准他同台吃饭,要他在厨房中自行解决。

随着孩儿一天天长大,五妹就不那么顾家了,常在外面与人打麻将娱乐,有时几天不归家。陈立教她不得,骂她不得,疲于奔命。

一天,粤西老家的妹妹打来电话,说父亲患了食道癌,现正在住院,八十多高龄了,又不敢做手术。父亲说要见远在贵州的孙儿,否则死不瞑目!恳求立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大家失望!

挂了电话,陈立跪地恳求岳父母,让他带孩子回粤西老家给老爷爷见上一面,遂了其心愿。可岳父母却说什么濒临死亡的病人,病毒传播力很强,而孩子的抵抗力又较弱,会被感染的。不管陈立怎么解释怎么说,他们就是坚决不同意!

此刻的陈立,痛切心扉,绝望地仰天长叹……

两个月后,陈立紧紧地抱着含恨离世的老父亲,那份无尽的悲痛在心底弥漫。阳平带着女儿回到乡下老家,是应女儿的恳求才回去参加爷爷的葬礼的。然而,面对陈立,阳平仿佛见陌路人一般,对他的询问置若罔闻,似乎所有的亲情与愤恨都在时间的洗礼下消散了。

女儿看到父亲面容憔悴,皱纹深刻,才五六年光阴就苍老了许多。她极为担忧与心痛,叮嘱父亲一定要好好珍惜身体,因为健康才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女儿正在攻读临床医学的研究生课程,专业技能突出,表现优秀,这让陈立感到十分欣慰。而面对女儿,陈立内心充满了愧疚。他噙着泪水,紧紧拉住女儿的手,反复说着“对不起、对不起”,为自己未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深深忏悔。

这份悔恨与愧疚,将是陈立内心永远的痛!


十天后,陈立疲惫不堪地回到了贵州。他整天无精打采,干活时总是提不起精神。岳父母对此很不满意,总是以各种小事责备他,甚至讥讽他为什么没有死在广东,还回贵州蹭饭干嘛?

一直以来性格温和、修养极佳的陈立,听到这话却突然感到怒火中烧!他大声发飙道:“这几年,我为家庭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生儿育女,付出还少吗?从家中的住房,到大件小件,再到生活的日常开支,哪一样不是我的钱?还有,如果不是我倒插门入赘,你们会有县食品集团的股份吗?你们太没良心了!”

“你居然敢骂爹妈没良心?没有爹妈的辛劳付出,你在事业上会有今天的成就吗?如果没有五妹辅助你,你会有今天的名气吗?如果我们没有选择你来做上门女婿,你会有亲生儿女?你真是不知‘丑’字怎写的!”岳父母联合连珠炮似的轰了一通。

“有儿女又有什么用,连我父亲临死时都见不上一眼!”

“哦,是你讲的哟,有儿女没用,那你还走回贵州干嘛?不死在广东!”

……

陈立丢下农具回到家中,呆若木鸡地瘫坐着。儿女跑过来要爸爸哄,可陈立突然觉得陌生了,好像这不是自己的孩子似的,忽然少了往日的亲切感。

那个夜晚,常常流连于外面花花世界的妻子终于归来了。陈立内心深处渴望着能与她倾心交谈,希望她能够顾及家庭,让孩子们在温馨与关爱中成长。

然而,令他深感无奈的是,五妹不但不愿倾听,反而要求他交出那张原在县电视台退休的银行卡,指责他已有两三个月没有上交工资了。

陈立的心彻底凉了。想当初,自恃高智商、能力强、品德好,倒插门来到贵州这山旮旯中入赘发展,那肯定会是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乘龙快婿的,而现在却被目不识丁的山里人玩到绝了。哦,不是,是自己玩绝了自己。

此刻,满脑子都是前妻的好,原生家庭的温馨,正如《如果爱还在》那首歌唱的“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会明白,原来丢掉了自己一生的所爱……”。

忧忧郁郁,食不甘味,度日如年,积劳成疾。一天从地里劳作回来,陈立用双手拍掉衣服上的尘土。嗯?似乎腹中有硬块,遂翻起衣服再次触摸,感觉似乎是肝部位有问题,可自己也未有痛觉呀。

到当地人民医院去检查,而结果却是肝癌晚期!

陈立想不到入赘贵州会是那么落魄,那么失败!回想这七年来的打拼,正所谓带着黄金来做贼,为别人创造了事业,续了“香火”,还搭上自己的老命。妻子又常不归家,他疲惫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真是太不值了。

夜深了,无法入眠,还是把检查结果拍发给远在广东的大女儿,因为大女儿正是在粤西老家的县人民医院实习。

女儿刚好在值夜班,一看到这结果,立马就拨通父亲的电话,当问清楚情况后,突感万分悲痛,哭着叫父亲赶快回来治病。而这深夜的通话惊醒了岳父母,被他们听得清清楚楚的。

在次日的清晨,不仅岳父母开始对陈立进行驱赶,五妹更是带回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粗野汉子一同参与打骂。惊醒的孩子哭喊着跑出来,试图奔向父亲,却被爷爷奶奶强行拉住。他们信口雌黄地说癌症具有传染性,自此以后严禁陈立再与孩子有任何接触。

陈立彻底绝望了。除了那三个孩子,其他的没有什么值得再留恋了。他凝视一眼孩子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粤西的老家,映入陈立眼中的是那秀丽的山川、清澈的溪水和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然而,对于他而言,这些美景却带着一丝凄凉,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时日无多,再也无法享受这片故土的韵味。

两天后,他入住了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阳平看到前夫憔悴枯瘦的模样,内心五味杂陈。想想仅仅六七年时间,那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已然成为病入膏肓的老人。她原本应该心生怜悯,然而此刻的她却只有木然。

陈立常常想对阳平和女儿表达歉意和亏欠之情,希望她们能够原谅他的过错。此时的阳平,心情复杂,既不悲伤也不怨恨,更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只是出于对女儿的关爱,以及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传统观念,她愿意伸出援手,照顾前夫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正如俗语讲的: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爱是细水长流,慢慢渗入生活,深入内心,简单才是真正的幸福!


栏目主编:王兆嘉

责任编辑:骆佳玲

文稿编辑:明   俊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王崇宁

王崇宁,男,爱好文学和音乐,广东省信宜市作协顾问、茂名市作协会员,曾有作品散发于《人民日报》(人民号)、“学习强国”公众号平台和《茂名日报》《信宜文艺》《源流》等报刊。

好书推荐|骆圣宏新著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人民作家
全球华人原创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