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被肝癌盯上?怎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文摘   2024-12-06 06:31   北京  

 点击上方“听全文”解放双手

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如何远离肝癌?

众所周知,早防早治是应对恶性肿瘤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哪些朋友更容易患肝癌,怎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我国肝细胞癌(HCC)的发病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大量饮酒、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以及黄曲霉毒素长期暴露等有关,多种病因或危险因素叠加,因此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HBV和/或HCV感染者、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尤其是年龄>40 岁的男性。 
慢性肝病患者还可以借助新型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来进行肝癌风险自测。该评分系统是由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领衔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aMAP评分仅需通过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等5个常见检验指标,就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肝癌发生的可能性。

高危人群比普通人群患肝癌几率要高很多。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下几条很关键:

1

消除病因早预防




慢性HBV、HC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因此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预防肝癌的重要举措。有大量证据表明,实现病毒消除或持续病毒抑制可使病毒性肝炎罹患肝癌的风险大大降低。

肥胖、糖尿病、多重代谢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饮酒和吸烟等是目前已知与HBV相关肝癌发生有关的非病毒因素,因此要加强对肥胖、糖尿病的管理。另外结合个体情况做一些生活方式改变,比如戒酒、戒烟;适度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精神调适等,可降低相关HCC的风险。

2

定期查体早发现




高危人群一定要有主动就诊或定期体检的意识,千万不要等有症状才体检。

检测方法:中国专家共识认为腹部彩色超声联合甲胎蛋白(AFP)为慢性肝病患者HCC常规筛查方法;多模式肝脏MRI 、CT为加强筛查方法。

检查频次:一般建议低危人群可每年1次常规筛查,中高危人群每3-6个月1次常规筛查;每6-12个月1次加强筛查;极高危人群每3个月常规筛查1次,每6个月加强筛查1次。

3

避免转移早治疗




肝脏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成人肝血流量可达1500-2000ml/分钟,所以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造成肝内外转移。发现越晚、治疗越延迟发生转移的机会越多,肝外转移包括肺部以及肾上腺,大脑,骨骼等等,那么早治疗就非常重要。

临床研究证明,早期肝癌通过规范的治疗,多种方法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早期手术切除的话,治愈率一般都能达到80%左右5厘米以内的肝癌甚至不用做手术,射频消融这些微创方法就能解决掉,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4%。早治疗不仅治愈率高而且把肝内外转移的风险更是几乎降低到零。

一旦发现肝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治疗!

作者简介




▲点击图片可向邵主任问诊咨询▲
✨邵国辉主任已入驻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
欢迎大家来「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问诊咨询哦~



文章来源:肝胆相照一家人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不作为诊疗意见,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肝癌在线
推动与建立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体系并推广,打造成为肝病医生肝癌医学继续教育主平台。
 最新文章